李世清 張棟軍 劉跟華
(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佛山 528200)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交通網絡、工業處于高速發展狀態,交通事故、高空墜落事故逐漸增多,而由此導致的嚴重多發性創傷也逐漸增多,這類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尤其是合并腹部臟器損傷的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1],因此,臨床上應積極尋求高效的嚴重多發性創傷合并腹部臟器損傷的急診救治方案。本次研究為探討合并腹部臟器損傷的嚴重多發性創傷急診救治效果,對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臟器損傷的嚴重多發性創傷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對其急診救治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選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臟器損傷的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分布于22~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74±19.28)歲。其損傷嚴重程度評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均達到16分,致傷原因包括交通事故63例、高空墜落15例、重物砸傷2例,其腹部臟器損傷包括肝破裂32例、脾破裂25例、腸及腸系膜損傷16例、胰腺損傷7例,均在2h內送院。
1.2.1研究方法
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分析急診救治方法,對其急救效果進行判斷,以歸納總結嚴重多發性創傷合并腹部臟器損傷的急診救治經驗。
1.2.2治療方法
接診患者后,對患者傷情進行初步評估,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啟動急診專用快捷通道完善各項檢查,明確傷情,給予患者液體復蘇、緊急輸血、吸氧等治療,如患者需要實施急診手術應盡快明確手術方案,對手術風險進行評估,告知患者家屬關于手術方法以及風險,待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協議后立即開展手術;貫徹落實損傷控制原則,對開腹性腹部損傷患者實施急診手術,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應立即進行腹部CT、X線等檢查,對其腹腔內臟器損傷情況進行明確,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體表創傷應在救治早期進行清理,盡可能將開放性損傷轉為閉合性損傷,將輕度污染性傷口轉為清潔傷口,重度污染傷口需進行延期縫合,骨折患者需在生命體征維持穩定后實施牽引固定治療,胸腔積液或腹腔膿腫患者需實施穿刺引流手術,顱腦損傷患者需實施顱內降壓治療。
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死亡率、并發癥發生情況等進行觀察和統計。

經液體復蘇、手術及非手術等綜合救治措施,80例患者共有77例搶救成功,其搶救成功率為96.25%,死亡率為3.75%,見表1。共有62例患者實施急診手術治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9.68%,腹腔膿腫經穿刺引流、抗感染治療后治愈,肺部感染經抗感染治療后治愈,切口感染經換藥后治愈,見表2。手術治療患者的住院時間、死亡率與保守治療患者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1 死亡情況分析(80例)

原因例數死亡率嚴重失血性休克22.50%嚴重顱腦損傷11.25%總人數33.75%
表2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62例)

并發癥例數發生率繼發腹腔膿腫23.23%肺部感染11.61%切口感染34.84%總人數69.68%
表3 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后的住院時間、死亡率比較

項目住院時間(d)死亡率手術治療(62例)17.43±4.592(3.23%)保守治療(18例)16.89±3.411(5.56%)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交通發展迅速,嚴重多發性創傷的發生呈現出逐年遞增趨勢。臨床上將損傷嚴重程度評分達到16分的多發性創傷患者歸為嚴重多發性創傷,這類患者的傷情十分嚴重,傷情相對復雜,往往合并有腹部臟器損傷,具有較高的死亡風險。在對嚴重多發性創傷進行救治時需要做到爭分奪秒,盡可能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效率,而臨床上針對嚴重多發性創傷提出“白金10分鐘,黃金1小時”的概念,提示我們對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實施及早救治十分重要[2~3]。
快速評估傷情是急診救治嚴重多發性創傷的關鍵和前提條件,醫院方面可開通以綠色急救通道為主、各科室聯合一體的急診專用快捷通道,將病史采集與體格檢查放到同一時間段進行,再根據CT、腹腔穿刺、床旁B超等手段完善傷情評估和診斷,有效縮短傷情評估時間,力爭做到快速準確地明確傷情,以便于及時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治療,避免漏診、誤診,延誤患者搶救時機[4]。
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往往因機體出現多處嚴重損傷而導致大量血液丟失,因此,在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的急診搶救過程中,應及早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給予患者快速液體復蘇、緊急輸血治療,補液時需遵循先膠體后晶體、先快后慢、先鹽后糖、先濃后淡等原則,同時,置入雙腔深靜脈導管,以便于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進行實時監測,及時調整補液速度,實現限制性液體復蘇,在維持有效灌注的同時,還可減少不必要的不良事件發生[5]。
由于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的傷情較為復雜,且多伴有腹部臟器損傷,部分患者需在傷情明確后實施急診手術治療,實施急診手術治療前需嚴格把握指征,具體為[6]:(1)腹腔穿刺可見白細胞異常增多或穿刺液體渾濁;(2)腹部CT或B超提示腹腔內實質臟器破裂,經治療血壓未能有效上升;(3)存在腹膜炎體征;(4)腹部開放性損傷。而在急診手術過程中,須貫徹落實損傷控制理論,始終以搶救生命為第一原則,以保全臟器為第二原則;手術操作始終以止血為第一原則,修復為第二原則,盡快解決患者的生命危機,在生命安全威脅解除后再實施ICU復蘇及確定性手術治療。此外,部分合并其他損傷的患者還應實施對癥治療。本研究發現,手術治療患者的住院時間、死亡率與保守治療患者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這提示我們在嚴重多發性創傷合并腹部臟器損傷患者急診搶救時,并非手術治療效果就一定更好,還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對80例嚴重多發性創傷合并腹部臟器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后發現,經液體復蘇、手術及非手術等綜合救治措施,80例患者共有77例搶救成功,其搶救成功率為96.25%;3例患者分別因嚴重失血性休克、嚴重顱腦損傷而致死亡,死亡率為3.75%。說明對嚴重多發性創傷合并腹部臟器損傷實施科學合理的急診救治,可有效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合并腹部臟器損傷的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的傷情相對較為復雜,急診救治時需明確患者腹部臟器損傷情況,及早實施治療,合理選擇治療方案,貫徹損傷控制原則,以盡可能提高搶救效率,減少死亡。
1 李旺生.以腹部為主的多發性創傷128例診治分析.北方藥學,2013,10(4):73.
2 黃養能,顧興生,王侃,等.嚴重多發性創傷患者162例臨床特點及轉歸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1):158~160.
3 譚志永.車禍致嚴重多發性創傷的臨床急救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0):67~68;70.
4 石紅梅,石詠梅,張小芹,等.嚴重多發性創傷的院前急救與護理配合.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0):149~150.
5 盧風生,王斌,張耀斌,等.急診醫療服務體系在嚴重多發性創傷救治中的優越性分析.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21):72~73.
6 黃穩勝.嚴重多發性創傷在急診科的緊急救治措施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