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為了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實現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本文筆者從多方面加以論述,并深入研究了“兩化”發展現狀,希望能夠進一步為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有益意見和建議,促進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
關鍵詞:工程質量 發展 監督 管理
中圖分類號:P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1(a)-0178-02
目前,我國建設工程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粗放型質量管理方式已經難以滿足越來越高的質量管理要求,實施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才是最終出路。
1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標準化發展
1.1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國工程建設規模逐漸擴大,相應的質量監督活動也隨之增加,但監督執法人員存在隨意性和主觀性強、職責不明確、相關法規不完善等問題。這也造成了檢查工作的盲目性、差異性和主觀性,難以實現監督管理方式的差異化。首先,工程建設和監督資源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監督人員執法過于隨意且主觀性強,工程質量監督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問題。
1.2 標準化、信息化發展的必然
工程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與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標準化有著直接的關系,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的科學性與有效性要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必須實現標準化、信息化作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標準化有利于規范政府監督管理工作內容、工作行為等。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標準化能夠全面提升監督效益,實現科學監督,規范監督行為、明確監督職責、提升監督效率,進一步推動國家、政府工程質量科學化發展進程。
1.3 標準化內容
監督決策、監督過程、監督實施三大標準化體系建設就是工程監督管理的標準化體系核心。因此,監督管理標準化要求監督手續嚴格化,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管理方案、選擇抽查項目、上傳真實監督記錄、明確監督部位、下發監督處理通知等。
監督決策標準化指監督任務合理化、業務專業化、團隊化、責任明確化、資質能力職業化以及培訓學習經?;葍热?。而監督決策標準化就是要求監督業務決策過程科學化、業務決策依據法律化、業務評價全面化、竣工備案決策綜合化等等。
質量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三大體系相輔相成。監督決策標準化、過程標準化進一步推動了政府質量監督管理理論體系建設,是監督工作標準化框架建設的基礎。
2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
2.1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發展過程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我國建設工程質量信息化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進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信息渠道。
傳統的工程質量監督完全依靠眼睛觀察、經驗判斷以及手工填寫資料和人工送達,工程質量監管工作效率低,實效慢。隨著各種信息化手段不斷推出,人工信息收集、整理、記錄已經準逐漸被取代,工程質量監管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管理的階段。
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抓住了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契機,建立了監督管理系統、商品混凝土管理體系以及工程質量檢測監管平臺為主的工程監督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基礎數據共享,有效提升了質量監督信息化發展水平,正式邁入了信息化發展時代。
監督管理信息化。為了滿足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新要求,順應質量監督標準化整體發展趨勢,實現信息化系統互聯。同時,移動智能終端監督系統的開發也給監督管理現場檢查帶來一定的便利,實現了現場檢查記錄的實時性和查詢的便捷性。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標志著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已經步入正軌。
2.2 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現狀
我國工程質量監管標準化與信息化整體水平不高,信息化工作的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信息化手段的運用過于形式化,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監管工作進程。各部門、各區域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人員雖然積極響應了國家號召,不斷加快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和信息建設。但是直至目前為止,是仍存在總體松散問題,推廣難度較大。上下級部門缺乏溝通和聯系,很多監督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和信息化得不到上級部門的支持,限制了標準化和信息化發展。上下級部門應當協調一致,實現統籌規劃,將質量監督管理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不同類型信息化工具兼容不到位。我國目前大力推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受不同類型信息化工具兼容性的限制,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不同類型的信息化工作對使用人員技術應用水平較高,這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監管人員工作壓力,增加了工作開展的難度。同時,不同類型信息工具的不兼容,造成了很多信息工作環境不能匯集、共享,造成資源巨大浪費。只有切實解決信息技術兼容問題,才能夠推動政府質量監督信息化發展,實現信息化價值最大化,構建“數據一張網”。
缺乏與企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信息化互動。企業和政府之間的良好互動是工程質量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提高二者互動的便捷性,提高政府信息化開放程度,促進企業和政府之間的信息交流。
2.3 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實踐
我國市場整體環境良好,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監督管理活動驟增,政府監督管理標準化正面臨嚴峻的考驗。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系統實現了主管部門對工程各方面質量的全面標準化管理,以國家工程質量相關法律、法規為標準的信息化系統建設,需要進行工程質量環節梳理,我們需要全面提升監督效率,實現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程序化和規范化。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檢查方式的標準化已經進一步落實到混凝土質量追蹤和動態監管系統當中,行業主管部門實現了對工程實體質量標準化管理,從根本上保證了工程質量問題,對混凝土生產、施工、檢測全過程管理為工程質量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據,全面提升了工程質量監管工作效率和水平。
工程質量檢測監管系統融合了監督檢查過程標準化,進一步實現了工程質量檢測數據的自動采集、監管、實時上傳、分類歸檔等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工程質量監管效率和水平。互聯網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融合了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建設,互聯網工程質量監管平臺建設有利于推動監督工作標準化與信息化融合,實現工程質量管理的科學化發展。
3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路徑
質量監督管理標準化體系是全面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前提。
根據標準化和信息化作用方式的不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主要有“正向融合”、“反向融合”兩種路徑。
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融合方式,這種以監督管理標準化為支撐開展的信息化建設就是一種“正向融合”,但達成這一標準就是要建立在工程質量管理主體、流程、內容有效結合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才能夠進一步實現信息系統的優化和調整。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完善標準化體系就是“反向融合”,以信息化技術手段推動管理標準化建設、完善業務流程,這種自上而下的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方式工作進展緩慢,很難滿足工程質量監管要求。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監督機構應當結合自身特點,爭取各部門和政府機關的支持和配合,努力開展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充分發掘相關資源價值,創造標準化和信息化融合效益。
4 結語
“兩化”融合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工作任務,他要求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不斷加大統籌力度,加強不同類型信息工具的兼容性。各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充分發揮信息化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量化管理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定量,提高工程監督管理的科學性、系統性。
參考文獻
[1] 董繼紅.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信息化管理研究與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4):202.
[2] 黃衛東,單科華,王玉恒.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執法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研究與實現[J].工程質量,2014(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