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羽桐
摘 要 生物性資產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審計工作也常常存在一定的風險。2014年10月出現、2018年重新引發關注的獐子島事件就充分揭示了這一點。如何處理生物性資產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以獐子島事件為背景,分析目前生物性資產在審計中存在的困難與風險,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 獐子島 生物資產 風險 建議
2014年末在資本市場掀起巨浪的獐子島事件使中國的資本市場陷入了“藍田股份第二”的輿論漩渦。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中,農業類上市公司發生重大財務造假事件的比重逐漸增大。獐子島事件的發生,除披露資本市場頻發重大財務造假的現象外,審計程序是否有效執行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高度關注。以獐子島事件為背景,對審計問題作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一、事件背景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ZONECO)于1958年正式成立,是一家以海珍品種業、海水增養殖、海洋食品為主業的綜合型海洋企業。自成立以來,公司的業績突出,成為我國第一個農業百元股。2014年10月30日,ZONECO公布三季報,并發布了一份計提巨額存貨減值公告,宣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由預計盈利變為虧損約8億元。同樣的情況出現在2018年1月31日,獐子島發布公告稱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經核算后最終確定虧損金額為6.29億元,與2017年三季報預告的全年盈利1億元相去甚遠。
二、事件分析
針對ZONECO所稱的冷水團,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水文氣象部主任陳滿春表示并無該方面的正確數據可提供。而2018年該公司故技重施,巨額虧損使公眾的目光又回到扇貝這種存貨上,并對該公司的財務披露產生懷疑。從獐子島事件不難看出,自然環境對生物性資產的影響極大且生物性資產的存貨計量存在很大的難度。但這種計量難度也給企業財務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間。筆者認為,企業財務造假問題主要和企業內部管理不善、專業問題審計難度大以及市場環境不樂觀等存在一定的關聯。
三、生物性資產的一般資料
(一)定義
在獐子島事件中,扇貝就是一種生物性資產。國際農業準則(IAS41)將符合資產確認條件活的動物、植物定義為生物資產。原有動植物停止其生命活動時,將不再是生物資產。
(二)特征
對生物性資產的存貨進行盤點的難度系數較高。生物性資產具有階段性,繁育、成長、成熟、蛻化、消亡是其必然經歷的五大階段;生物性資產的周期性并不具備一般的固定規律;受到生存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生物性資產在其周期內存在較大的風險,一旦遭遇這類風險,企業的利益將受到巨大損失,因此生物性資產未來的經濟利益具有不確定性;此外,生物性資產具有轉化性和自然增殖性,生物性資產將可能在質量和數量上發生一些變化。生物性資產的這些特性,最終導致其存貨盤點難以把握。
(三)風險
生物性資產不同于一般的固定資產,因此漁業、水產養殖業等涉及生物資產的特殊行業存在一定的風險。
第一,生物性資產自身存在的風險。以獐子島事件中的蝦夷扇貝為代表,生物資產的養殖方式和自然條件等給審計程序帶來了相當大的阻力。生物性資產不同于一般的制造業,其生產流程難以把控,流程的不透明、控制的不到位都為審計過程帶來了風險。
第二,審計人員導致的風險。缺乏專業知識的審計人員往往難以判斷生物資產所處的狀態和該狀態下的生長情況是否達標,加上不恰當的審計方法,對生物資產的審計就變得更加不符合標準了。
四、改進建議
在市場經濟極速發展的今天,重大財務造假事件頻發,這對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無疑是不利的。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從生產企業和會計人員兩方面提出部分改進建議,期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所涉企業
鑒于自然環境對生物性資產的生產流程存在極大的風險,相關企業應當加強對環境條件的實時監測,做到實時關注、定期反饋,規避風險,對環境變化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并定期對生物資產作抽檢,分析其所處的生長階段及對應的生長狀況。與此同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適當改善生物的生存環境。在企業管理方面,企業也應當嚴格把關,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尤其是關鍵人員的綜合素質,抑制財務舞弊行為的發生。
(二)審計人員
針對特殊行業,審計人員應當根據自身的專長進行標簽化,強化專業能力,提高審計的獨立性與報告的可靠性;適當調整存貨監盤的程序和范圍,評估風險;經驗不足的審計人員也可在注冊會計師的指導下完成審計工作,同時提升自生能力,豐富實踐經驗。
針對生物性資產的特殊性,審計人員還要充分進行風險識別、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做好風險應對并適時進行風險評估修正,對此類農業上市公司給予充分重視。
五、結語
以獐子島事件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財務造假引起了市場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這并不應該是重點,“扇貝門”迷局的真相也并非重點。如何有效防止這類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如何制訂有效的改進措施才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問題,規避風險、杜絕造假,還市場以清風,報大眾之信賴,才是這類事件最終應有的結局。
(作者單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章琳.水產養殖業消耗性生物資產內部控制研究——以“獐子島”為例[J].財會月刊,2015(9):63-65.
[2] 方勇.由“獐子島事件”看生物資產會計制度與審計[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3] 王詩瑋.水產養殖業生物資產存貨審計問題探討[J].經營與管理,2015(5):114-117.
[4] 姚文燦.生物性資產的審計問題研究——以獐子島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2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