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龍 黃燕娥 李長振 李春梅
摘 要: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需要結合大量實踐活動進行行為方式的培養,高職體育作為實踐活動為主的課堂,具備培養條件,在高職體育課程中滲透核心能力教育,從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3個方面為切入點,有效結合體育課實踐活動,利用任務驅動、行動導向達到核心能力隱性提高目的。
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 歷奇教育教學模式 模塊組織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3(a)-0086-02
1 體育教學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價值
職業核心能力是指各種職業或行業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轉移性,且在職業活動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的能力[1],在個人職業能力中表現為隱形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都不可或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2007年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關于頒布職業核心能力培訓測評標準(試行)的通知》[2]的發布,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在職業中得到普遍關注,而且在各學校得到了普遍推廣,多數學校對專業課程標準進行委培方案調整,融入核心能力培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仍然是一種大膽嘗試,無論在核心能力培養方式方法、還是在核心能力測評方面都在艱難創新。廣東青年職業學院連續幾年結合麥可思調研報告,在高職體育課堂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在完成體育教學內容的同時嘗試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廣青院作為文科院校,學生畢業后大多數從事伏案類、外貿、銷售、翻譯等工作,需要較強的與人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能力,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需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做支撐,高職體育教學作為學生體育教育的末端,其價值不僅僅為學生職業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還要在體育教學中結合學生專業特點,提高學生隱性職業能力,充分利用好體育開放性的課堂,進行職業核心能力培養。
2 職業核心能力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模式的探索
體育教學課程及培養設計是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基礎性工作之一,圍繞職業核心能力人才培養要求,廣青院在職業核心能力教學上進行了探索,總結出歷奇體育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體育教學中,與人力資源專業相結合形成專業特色,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歷奇體育教學模式,打造廣青院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新亮點。
(2)廣青院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采用“雙軌并行”方法,形成傳統體育課堂模式+歷奇體育課堂模式相結合的校內教學體系,在校內體育課堂中融入歷奇教育,素質拓展、戶外定向、登山攀巖等運動。
(3)改造和重構原有的體育課程體系,在綜合拓展類課程模塊中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高效的滲透到專業課程體系中。學生在體育運動參與過程中,利用任務與行動導向,有效的提高學生與人溝通、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信息處理、自我管理、領導力、執行力等能力。
(4)在體育課程設置中逐漸突出職業核心能力相關內容,并有機的融入到各體育項目模塊中[3]。在日常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選擇體育課堂,參與到運動項目教學中。將學生運動喜好、參與興趣的作為課堂選擇前提,學生對運動項目有高度參與熱情才能更好的開展核心能力教學。例如:根據畢業生反饋回來的信息,很多用工企業,在組織日常員工活動中,籃球賽是每年必選運動項目之一,對會打籃球的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廣青院在籃球項目教學中,結合企業對學生綜合能力與職業核心能力的需求,在日常體育課中,不僅僅學習籃球技能,還會進行籃球裁判規則教學、比賽記錄表填制、完整賽事策劃等綜合能力進行培養。
3 廣青院體育課堂中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法
(1)注重教師隊伍培養與教學內容多樣性。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學院教師形成核心能力培養新思維,逐步形成滲透性的教育培養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只注重技術技能教學的不足[4]。同時派教師外出學習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加強繼續教育力度,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在校內體育課程改革中,根據生源特點,設置符合學生實際狀況的體育課程。廣青院在校生中,女生占比70%,在教學項目設置上能更多考慮女生心理感受和身體體驗。例如在課程開設項目上,瑜伽、拉丁舞、交誼舞、街舞、現代舞蹈、藝術體操、健美操更加全面。大球類項目、有氧健身俱樂部等課程滿足男生學習需求。同時項目設置將會根據每年度麥可思調研報告和校友反饋進行相應調整,內容更貼近社會工作需求。
在廣青院高職課中將核心能力點、相關的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如在人力資源專業中開設攀巖運動。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在大型賽事編排組織實踐教學中,將課堂教學設計成展示平臺,組織團隊分工合作,現場模擬人員物資調度、頭腦風暴、查找問題、制定方案、教師充分將核心能力任務分配到教學形式中,這樣的訓練方式積累最終將訓練學生在語言表達、與人溝通、組織協調等核心能力。
(2)教學形式根據教學計劃制定兼顧靈活。
生活在于實踐,實踐是提升能力的必然條件[5]。為確保培養職業核心能力更加有效,多樣化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體育課本身就是實踐性課堂,在日常教學活動要更多的與學院體育社團活動、體育校園文化活動、校內體育比賽等實踐活動相結合,讓高職教學課堂更多的服務校內外體育實踐活動,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見的疑難問題,不斷提高學生核心能力。
自媒體時代,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學習的途徑和渠道更寬,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充分利用自媒體的優勢[6]。通過發達的通信技術,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視頻學習,查找自己學習中難點,提高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時代各種體育APP、體育運動軟件爆炸式發展,高職教師可以在掌握相關軟件知識的情況下,推薦給學生自己學習,指導學生課后的運動鍛煉,培養學生信息應用于信息處理能力。
4 結語
通過高職體育課堂對學生進行身體健康培養,學生的基本生存、發展、自我實現等能力得到提升,不僅僅具備了進入就業市場參與競爭的身體基礎,也滿足了部分職業需要的核心能力;在廣青院體育課程中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制定不同核心能力培養方法,堅持讓核心能力培養成為高職體育課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賈劍方.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及地位的重新審視[J].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42.
[3] 廖俊杰.培養職業核心能力提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綜合素質[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5(1):22-23.
[4] 蔣維.談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職業能力的滲透[J].職業,2016(20):139.
[5] 殷娜.分析職業核心能力的課程實施途徑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6):247.
[6] 劉萍.淺談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