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榮
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的體育教學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現階段學生教育的主要目標,也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同時在初中教學標準中提到要將“健康第一”作為我國新時代的教育理念。當今,如何提高初中的體育教學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并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新課程改革下提高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并提出幾點有效的措施,希望對日后的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初中體育教學 體育教師 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b)-0005-02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進步與發展,逐漸發展成為適合新時期學生發展的重要教學課程,并在初中學生教育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模式,并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從而有效提高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
1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占據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教師傳授的知識通常都是被動接受。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更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新課改教學中規定,教學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按照教學計劃中的步驟逐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并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應占據主體地位,并不斷學習課本知識與掌握技能,從而使學生勞逸結合、身心得到共同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改實施過程中主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應逐漸將學生被動學習模式轉變成為對教學知識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從傳統主體地位轉變成為現階段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與研究,同時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對知識進行自行研究與探討,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掌握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進行初中體育《排球》課程時,體育教師先將排球動作要領與技巧傳授學生,并讓學生對此進行分組討論,并在操場上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實踐練習,在體育課程結束前將學生組織在一起,并請同學們逐一講述在實際練習中遇到的難點,教師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應細心教導,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打排球技巧與方法,同時還可以請在排球練習方面掌握較好的同學分享經驗,相互溝通與交流。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好動、叛逆時期,應根據學生現階段的發展特點與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據數據調查顯示,喜歡體育教學的男生僅占35%,女生更少僅有24%。通常來說,在初中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應該更愿意參與體育課程這樣的課外教學,但是顯然現階段我國初中生對體育課程教學的興趣不高。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首先,體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與興趣愛好,綜合考慮制定出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計劃,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與積極性。其次,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用視頻教學與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和參與游戲過程中,對教師講述的知識與技能更好理解與掌握。例如: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反應與體能測試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觀察與了解,設計“你跑我追”的教學方案,創設學生都感興趣的“諜戰”情境,用語言方式調動學生緊張的氣氛,并在追逐過程中設置讓學生通過“路障”、跳“房頂”、過“小橋”爬“地洞”的情節,讓學生能夠興趣盎然的參與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更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和消化體育技巧。同時,體育教師還可以利用跳繩、呼啦圈等運動器材來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教師也應參與其中,通過與學生的接觸與練習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與指導其規范動作,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與協調能力。通過教師制定的情境教學不僅有利于放松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使其心情愉悅愿意參與其中,更使學生的身體得到有效鍛煉,有利于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3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單一讓學生進行“奔跑、跳遠”等方式,應在教學標準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讓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并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人,掌握主動性。并且教師應在旁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和糾正,不斷鼓勵與調動學生去實踐、去創新,讓學生體會體育教學的樂趣,并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跳繩時,教師在教會學生跳繩要領后,可以在創新新的教學內容,比如,幾人一起跳法、交叉跳法等。教師還可以讓跳得好的學生教不太會跳的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生氛圍。同時鼓勵不會跳的學生勤加練習,并與跳的好的學生討論跳繩技巧與方法,使初中體育教學在一個輕松、歡樂的氣氛中度過。另外,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現階段初中體育成績考核已經算入學生中考成績當中,并對中考成績具有重要的影響。
4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在不是單純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系,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協調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相互學生、互相探討以求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轉變教師高高在上的主體地位,應逐步走入學生生活與學習當中,與學生成為朋友,培養教師與學生相互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快速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合作精神應做到以下方面:首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意識到教師與學生是平等、友善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其次,讓學生在與同學、教師合作中充分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并讓學習明白個人成功與小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與共榮意識。最后,應將合作精神深入到體育教學當中,充分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與別人相處與交流,促進學生精神品質的形成,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學在整個初中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帶動作用。良好的體育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知識,還能有效的減緩學生文化課程的緊張與壓力,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盡情的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與輕松感,更有利于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克衛.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9):102-103.
[2] 董晶偉.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8):253.
[3] 范軍平.論新課改背景下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09,24(S1):38-41.
[4] 黃健偉.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新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