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摘 要:學校的體育教學囊括了我國教育的各個階段,高校也不例外,我國對人才的培養一直秉持高素質的要求,特別是隨著信息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在高校體育教學上也有了很多層面的創新,本文就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首先闡述了我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現狀;其次闡述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最后闡述了高校體育教學對策。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改革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b)-0126-02
1 我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現狀
我國對學生的各個階段的體育教學非常的重視,在學生的整個素質教育階段都安排了體育教學的課程,甚至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體育課依然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可以說,體育教學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我國的高校也積極的響應國家的號召,與教育部聯合,組建專門的體育教學教育機構,以此來完善本學校的體育教學課程的學習。但是很多的學生在完成了大學的學習生活之后,就與體育徹底的告別,多年的體育課并沒有在學生的心中形成要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自己體魄的觀念,根據多項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表明,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現狀不容樂觀,很多的疾病患病率呈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在學生的中小學的教育階段,就存在教育內容單一,上課的形式枯燥乏味,甚至隨著學生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的學生從心理上就排斥上體育課,現代創新教學理念未能滲透體育教學實踐。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已成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任務,也是今后改革創新勢在必行的目標。我國學校體育的實踐探究雖然規模大,但各種問題糾葛纏繞表現出學校體育基礎理論的薄弱。
2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2.1 高校體育教材和教學內容陳舊
在很多的學生看來,體育的競技職能是體育傳達的最基本的職能之一,也都是因為我國的高校的體育教材的編寫也都是圍繞這一方面來寫的緣故,給很多的學生造成了難以改變的印象,并且高校的大多數的體育教材一經應用,在很長的時間里,都不會有任何的變動,體育老師根據學校的教材來設置上課的內容,導致上課內容千篇一律,學生對上體育課喪失熱情。體育課的內容設置要和現代社會的發展水平相適應,但是客觀來講,很多高校的體育教材已經和經濟的發展現狀脫離,與現代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漸行漸遠,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多數學生的參與需求。體育的教學也要充分的發掘學生的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這一點同樣體現在對哥哥體育項目的喜愛程度。對高校的學生設置體育課的最大目的是培養學生體育鍛煉增強自己的體質,哪怕出了學校,到了社會也一定要有體育鍛煉的意識,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培養學生依據教材知識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和鍛煉習慣。
2.2 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模糊
各個學科的教學都是有自己的目標的,高校體育教學也不例外,但是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并不明確,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沒有充分的關注學生個人的發展目標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的目標,學生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沒有體現在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上。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健康第一”很多的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甚至在大學的所有的課程中,體育課成為逃課率最高的一門課之一。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其掌握一至兩種體育技能和終身鍛煉方法,是實現中國高等體育教育目標價值取向從社會價值轉向個人價值,多元化轉向自主運動能力培養的有效方針。雖然我國不少高校的體育課程已經根據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上課的現狀進行了很大的調整,跟之前的課程設置內容上也更加的豐富,但是教學的目標還是不夠明確。
2.3 高校體育教學模式老化單一
體育教學在和其他的課程相比,在學生以及家長的眼中,重要程度沒有影響升學的文化課高,造成了體育課發展緩慢的尷尬境地,但是從體育課自身的設置來看,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死板,很多的老師在高校從事幾十年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一直采用同一種固定的模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正式的進行體育課的相關內容的學習之前,為了避免學生因為熱身程度不夠造成身體的傷害,都會有一個熱身的環節,而大多數高校的教師都會采用慢跑這一固定不變的模式。這個過程雖然也給學生帶來了熱身效果,但是學生在十多年的學生生涯中,一直都是這種上課的模式,難免會產生厭煩的情緒,使其逐漸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高校的體育老師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有時候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傳授知識當成上一堂課的唯一目標,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雖然這種教學模式不會出什么亂子,統一而規范,但是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感受不到興趣,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 高校體育教學策略
3.1 重視體育教學設施建設和高校體育教師人才的培養
高校體育教學要進行改革,不僅需要現代化的體育器材和體院場館來支撐,最重要的是需要一批優秀的體育教師,這些體育老師的共同特點就是在體育教學上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敢于打破體育教學的傳統模式,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如果沒有高水平的體育設施供學生和老師上課使用也是不行的。應該注意的是,很多高校并不是沒有高水平的體育設備和場地,但是為了不讓這些設備受損,在學生們沒有體育課的時候,這些設備并不對學生開放,還有一些學校向學生開放體育設備以及場所,但是收取學生高昂的使用費。高校體育教學設施不應該成為擺設,應該合理地利用起來。同時高校在對學生收費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對于某些高端設備適當地收費也未嘗不可,但是也應該設置特定的時間段免費對學生開放,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出這些設備的價值。
3.2 高校體育教學目標
高校體育教育是繼小學體育教育、中學體育教育之后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級別,體育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并不是一時的,應該把培養學生終身重視體育鍛煉為根本的目標,大學階段和中學階段相比,其他的文化課的壓力相對來說減少,是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們擺脫了高中的學習壓力,身體形態迅速的發展,是進入社會之前最重要的價值培養階段。因此,高校教師應傳授并督促學生掌握終身鍛煉方法,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其養成終身鍛煉習慣,進而提高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3.3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
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也是改革的重點,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校體育上課的內容應該多多的添加學生熱衷的娛樂項目和休閑項目,不用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用多種體育項目進行疊加,使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很多高校現在的體育課程內容改革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比如在體育選修課的設置上,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乒乓球、籃球和排球等,還增加了拉丁舞、肚皮舞、音樂太極等,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歡迎,這些項目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新奇性、趣味性,能滿足學生的探知欲和好奇心,也體現出顯著的體育鍛煉效果,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釗,馬思睿.普通高校與高中體育課程的比較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設想策略[J].山西農經,2017(17):119.
[2] 黃海波.高校體育教學中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缺失及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17(8):121-122.
[3] 張詞俠.移動互聯網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影響[J].科教導刊,2017(22):91-92.
[4] 楊春越.構建高校體育教學新媒體融入模式[J].中國報業,2017(16):75-76.
[5] 王冬.微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創新應用——以引體向上教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9):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