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晨風
摘 要:本文以發展我國中醫文化和中華文化為基本點,結合我國中醫文化與優秀的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探究中醫文化的主要含義和重要作用,不斷加強對我國中醫學知識以及中華文化的宣傳普及,希望對中醫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中醫文化 中華文化 關聯分析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中醫文化融入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融合了哲學、人文、地理和生命科學等方面的優秀理論,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中醫文化體系,是我國極其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延續中醫文化既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亦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1 中醫文化的科學內在
中醫是探究發現人們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醫學,其科學內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在中醫文化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有效地融入了哲學、人文地理、天文科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構成了完善的生命科學架構,歷經幾千年的發展,不斷充實自身內涵進而達到指導人們健康養身的作用;第二,中醫文化主張天人相輔、陰陽均衡、臟腑調和、形神一致,重視身體內部的整體調理,積極倡導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第三,通過對人們進行望、聞、問、切的診斷,獲得人們身體的外部信息,再經過縝密的分析探究后得出人從內到外的整體狀態,選擇合理的治療手段進行治療。這一系列的診治方法將辨證論診和實踐治療相結合,充分做到了“以人為本”的診療體系;第四,采用中藥、針灸、推拿等多樣化的診治方式,注重人們身體機能的總體調和,進而促進身體的疾病抵抗力和康復能力,除了診治療效明顯、副作用極小之外,也能夠滿足人們對身體健康的要求。
2 中華文化對中醫文化理論形成的重要作用
中醫文化理論主要來源于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及陰陽五行等基本哲學規律都為中醫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相關理論基礎。例如,我國優秀的中華文化《周易》中所提到的“道法自然”,以及注重“精、氣、神”等保養方法,都為我國中醫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理論依據。除此之外,在中醫文化的醫德醫風方面,也融入了中華文化中儒家學派的多數思想,倡導“主中庸、倡中和”的道德觀念。同時,隨著佛教流傳進入我國,中醫文化又隨之融入了佛教中“安神”、“養心”等理念,倡導注重寧心靜氣的保養手段。中醫文化有著豐富的中華文化作為基礎,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科學合理的指導人們對疾病進行防止,歷史變遷依舊能夠屹然發展。
3 發展中醫文化,弘揚中華文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養生意識也越來越強烈,中醫文化既能對已經患病的人們進行診治,還能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應該提升民眾對中醫文化的認知程度,讓中醫文化走進家庭、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讓越來越多的人們了解冬病夏治的中醫治療機理,宣傳普及針灸、推拿以及中藥煎服注意事項的中醫文化知識,提高中醫文化在醫療保健行業中的作用,通過對中醫文化的宣傳和普及進而達到宣傳我國優秀的中華文化的重要作用。此外,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可以利用現代先進的網絡科學對中醫文化進行弘揚,通過報紙、媒介、學術會議等方式不斷加強對中醫文化的科普,全面地呈現我國中醫文化的安全性、實用性以及能與西醫治療相互補充的有效特征,讓我國優秀的中醫文化和中華文化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4 結束語:
中醫文化可以說是傳統的,也可以說是現代的,在我國長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醫文化的形成不僅結合了優秀的傳統中華文化,也融合了現代文化,是我國中華優秀文化的主要體現。中醫文化完整的診療體系和多樣化的診療方式,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了有效地保障,不僅可以診治患病的人們,對還未發生的疾病也能起到有效地預防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地了解中醫文化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大力傳承中醫文化的主要特色,促進我國中醫文化更好地發展,也是對我國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參考文獻
[1]張季芳,吳楠.發展中醫文化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文化認同教育路徑研究[J/OL]. 中國培訓,:1(2017-06-14).
[2]曹洪欣.發展中醫弘揚中華優秀文化[J]. 中醫雜志,2011,5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