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紅艷 格日勒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干眼癥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淚液質或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適和(或)眼表組織病變特征的多種疾病的總稱。又稱角結膜干燥癥。常見之癥狀包括眼睛干澀、容易疲倦、眼癢、有異物感、痛、灼熱感、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較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膜點片狀混濁,有絲狀物黏附,這種損傷日久則可造成角結膜病變,并會影響視力。引起干眼癥的病因有很多,有些是先天性的、缺乏維他命的;而更常見的是因戴隱形眼鏡過多過長;還有因發炎或受傷令淚腺制造不足。全身疾病也可導致干眼癥,包括甲狀腺病、免疫系統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Sjogren's綜合征、紅斑狼瘡等。其它還有受藥物影響如一些血壓藥、精神科藥、避孕藥,甚至不當地使用某些眼藥水都有可能。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間收治的干眼癥患者56例(112只眼),所有患者都符合干眼癥的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28例(56只眼)。其中男性患者21例(42只眼),女性患者35例(70只眼);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8.75.3)歲;病程3~36月之間,平均病程(18.06.5)月。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身高、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根據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3年)[1],①有干燥感、異物感、燒灼感、疲勞感、不適感、視力波動等主觀癥狀之一和BUT≤5s或SchirmerⅠ試驗(無表面麻醉)≤5mm/5min可診斷干眼;②有干燥感、異物感、燒灼感、疲勞感、不適感、視力波動等主觀癥狀之一和5 s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雙眼滴玻璃酸鈉滴眼液,3次/天,1周為1個療程。 1.3.2 治療組 雙眼滴玻璃酸鈉滴眼液,3次/天,同時運用蒙藥熏蒸療法治療雙眼,1周為1個療程。 1.4 療效判斷標準[2]①顯效:復查時癥狀、體征均恢復正常或癥狀和體征至少減少70%者,并在以后復查中不再加重;②有效:與用藥前相比,復查時癥狀和體征至少減少30%者,并在以后復查中不再加重;③進步:與用藥前相比,復查時癥狀和體征至少減少不到30%者;④無效:與用藥前相比,復查時癥狀和體征不變或增加者。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調查證實,每天在電腦前工作3小時以上的人中,90%的人都患有干眼癥。而在未來5年中,干眼癥患者人數還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長期從事電腦操作的人,要注意飲食調理,應多吃豆制品、魚、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紅柿及新鮮水果等。蒙醫認為此病屬于“巴達干、赫依型結膜病”的范疇[3],亦稱干性結膜病。主要由三根失調,氣血瘀滯,巴達干、赫依之熱邪上沖于目所致。治宜以改善氣血,祛巴達干、赫依熱邪為原則。蒙藥熏蒸治療是濃縮歷代蒙醫經驗,精選蒙藥傳統熏蒸起到活血化瘀、滋養津液等藥理作用,該機利用蒸汽對眼部的腺體進行刺激,使眼部經絡涌動,改善氣血、溫經通絡、消炎止痛,從而達到養生康復之目的,蒙藥熏蒸治療方法是集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為一身的傳統自然療法和新型儀器相結合的蒙醫外治療法。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蒙藥熏蒸療法治療干眼癥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供同仁參考。 [1]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病學組.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3年)[J] .中華眼科雜志,2013,49(1):73-74. [2] 周秀芹,丁本增.人工淚液對干眼癥的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2009,2(4):25-27. [3]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S].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41.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