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雪 王丹丹 王銳月 馬媛媛
物流業作為生產性服務行業的代表,在經濟發展階段轉化的過程中,成為了社會經濟創新轉型的主導力量,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先行成為共識,北京作為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物流建設顯得尤為重要。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的首屆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大會,啟動了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工程,目前為止,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已成為國家重點產業振興規劃中的重要工程。北京在進入服務經濟、形成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產業結構之后,物流業已成為現代制造業發展的加速器,同時,制造業對物流業有著巨大的需求拉動和促進作用。在北京建設世界創新城市的背景下,亟需加強對如何更好地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進行研究。
岳云康[1]等在物流發展理論的基礎上,依據區域物流與經濟的互動發展關系,構建二者之間的灰色關聯模型,并對山西省區域物流資源利用、物流效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崔曉迪[2]通過整合現有評價方法,提出了新的DEA-GRA雙層模型評價方法,并利用該方法對天津市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效果進行了實證研究。李根[3]立足于產業共生視角對協同發展系統在不同共生狀態下的產出水平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并構建了協同成熟度模型,對制造業和物流業的協同發展水平進行深刻研究,提出目前我國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協同發展水平還有待提升,并從宏微觀兩個層面給出建議。田雪[4]等通過運用投入產出理論,計算出了北京市物流業與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三者之間的直接消耗系數,并分析了其互相需求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北京市商務服務業的發展能完全支撐物流業的發展壯大,同時近幾年來北京市物流業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大。張麗平、楊江龍[5]通過對現階段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情況進行梳理,運用結構洞理論對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進行了分析,得出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產業聯動是物流一體化服務集成商發展壯大的一塊“跳板”的結論,并提出物流服務的集成商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這樣一個“跳板”來壯大自身的實力。韋琦[6]提出了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的演化路徑為:物流環節分離、物流產業分離、兩業集聚聯動、兩業擴散聯動,并利用32年的數據對我國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關系進行檢驗。
綜上所述,雖然國內學者對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關系的研究從多方面展開,但缺乏對現有背景下北京市的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的分析。京津冀區域的協同發展對物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協調發展變得更為艱巨。因此,加快物流業發展、實現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共贏是北京市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所面臨的極為迫切的任務。
目前對于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的研究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運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綜合利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用歷史的、發展的觀點看待和分析問題。本文擬選用2002年~2016年北京市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相關數據,通過灰色關聯度分析對北京市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發展進行研究。
鄧聚龍教授是灰色系統理論的創始者,并在1982年提出灰色關聯分析法,該方法在提出后受到學者們的廣泛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在分析每個要素的前進方向的基礎上判斷要素之間緊密關系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在應用中對數據的數量沒有過多的要求,通過對已有的數據進行提煉,找到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在序列因子的作用下,實現對系統演化規律的正確描述[7]。灰色關聯分析方法的主要理念是根據要素呈現的幾何形狀來判斷要素間的緊密關聯程度,要素之間的曲線越相近,則證明要素之間的聯系越緊密。其最終目的是討論自變量要素之間的優勢對比,即在若干個要素中分析哪些要素對主行為變量的影響較大,哪些影響較小[8]。
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對樣本的數量、樣本本身的規律性以及樣本的分布都沒有要求,并且整個過程的計算量較小,同時省卻了面板回歸分析的各種檢驗過程,適用性較強,本文選擇灰色關聯度方法對北京市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情況進行分析。

表1 北京市制造業與物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選取評價指標;首先根據測度對象選取可衡量的因素組成評價指標體系。
(2)確定參考數列;因變量的參考序列為y(k),自變量的參考序列為xi(k),其中y(k)={y(1),y(2),…,y(n)},xi(k)={xi(1),xi(2),…,xi(n)},i=1,2,…,m。
(3)無量綱化處理;由于系統中選取的各因素列中的數據因量綱的不同,不便于比較或在比較時難以得到正確的結論。因此,為了保證結果的科學性,在運用灰色關聯度進行分析時,首先要進行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本文采用均值化法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4)計算關聯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ξ是分辨系數,0<ξ<1,ξ數值越小,關聯系數間的差別就越大,區分能力就越強,我們通常取分辨系數為0.5。
(5)計算灰色關聯度;由于關聯系數是對數列與參考數列在各個時刻的關聯程度進行比較,因此得到的數不止一個,為了更好地進行整體性的比較,有必要將各個時刻的關聯系數集中為一個確定的值,即用其平均值作為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間關聯程度的數量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相對于物流業與地區經濟之間的聯動發展,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發展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制造業與物流業之間聯系密切,制造業是物流業的發展需求基礎,而物流業是制造業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物流業與制造業在聯動發展的過程中構成了一個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復合系統[9]。同時,這一聯動發展系統還包括物流業子系統、制造業子系統以及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子系統三大模塊。正是由于這些,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情況的分析受到很多情況的制約,因而本文選取的只是具有代表性的指標,而不是全部代表衡量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所有指標。
因此,為了分析北京市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相關性,選取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以及消費品零售總額3個因素作為影響物流業的關鍵因素[10]。分別計算了北京市2002~2016年的貨運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度。原始數據見表1,數據來源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

表2 2002~2016年北京市貨運量與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系數

表3 北京市貨運量與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度
本文利用灰色關聯理論,計算出在分辨率為0.5的情況下北京市2002~2016年十五年貨運量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灰色關聯系數(如表2所示),以及物流業與制造業三個階段的灰色關聯度(如表3所示)。
根據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所選擇的3個制造業影響因素指標,對北京市物流業發展影響的平均關聯度都大于8。其中消費品零售總額影響最大,其次是工業生產總值,最后是地區生產總值。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市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發展基本協調,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效應較好。
通過構建計量模型分析北京區域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關系可以看出,在所選擇的3個制造業指標和1個物流業指標中,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效果逐漸下降。物流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聯動效果沒有隨著制造業規模的擴大和物流業水平的提高而加強,反而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制造企業及各個部門分散的物流需求沒有被轉化為社會化的需求,導致物流環節運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社會化需求的不足制約了專業化物流的發展,現有的物流企業服務能力難以滿足制造企業的物流需求。
目前北京市憑借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制造業與物流業均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但同時,制造業與物流業之間的聯動發展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因此,本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給出具體建議:一是對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環境進行優化。我國的物流業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這對初具規模的物流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因而,要想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和整頓不合理行為,必須盡快制定和完善我國相應的物流法律法規。二是在立足于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經驗。我國物流業與制造業起步較晚,發展水平較低,因此應多多借鑒國際經驗,在聯動發展的過程中強調系統與和諧發展的思維,同時注重先進物流技術與物流模式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岳云康,焦利芹,高平堂.山西物流與經濟灰色關聯分析[J].經濟問題,2017,07:121~124.
[2] 崔曉迪.基于DEA-GRA雙層模型的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效果分析——以天津市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23:96~100.
[3] 李根.產業共生視角下制造業與物流業協同發展研究[J].商業時代,2016,22:184~187.
[4] 田雪,塔陽,楊江龍.北京市物流業與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互動需求分析[J].商業時代,2014,05:143~145.
[5] 張麗萍,楊江龍.基于結構洞理論的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分析[J].物流技術,2012,21:221~224.
[6] 韋琦.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關系演化與實證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01:115~119.
[7] 劉思峰,郭天榜,黨耀國.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第三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8] 鄧聚龍.灰色系統理論教程[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
[9] 金真.能源業與物流業的協同發展:基于河南省投入產出表的實證[J].統計與決策,2011(4):92~94.
[10] 雷勛平,杜春曉,朱文捷.區域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研究——以皖江城市帶為例[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2,13(3):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