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城│文
2017年蜂花粉內外貿價格整體上和2016年相比基本持平,2017年實際貿易量約為4500多噸,內貿約2000噸左右,與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主要是油菜花粉產量下降略多。國內銷售方面主要以油菜、茶花、荷花和雜花花粉為主,油菜花粉和茶花花粉大約占總產量的40~50%。
2017年,海關統計出口蜂花粉總量為2583噸,比上一年增加了20%左右,出口總額1605萬美元,平均單價為6.2美元/kg。出口國家主要包括韓國1400噸,占出口總量54%,6.39美元/kg;美國410噸、墨西哥180噸、日本65噸、阿根廷和阿曼56噸。
2017年總體上,蜂花粉價格上漲8%左右,油菜花粉與蜂農大約平均38~43元/kg浮動;茶花花粉與2016年相比價格下降,前高后低,38~44元/kg浮動。蕎麥花粉的價格是29~31元/kg,比2016年降了一點;雜花粉價格在28~32元/kg之間浮動。
根據“蜂產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的規定,生產許可范圍只包括衛生部2004年第17號規定的8種花粉生產許可證,茶花花粉、荷花花粉等均不能獲得生產許可證。除了8種花粉以外,其余花粉只能以初級農產品銷售。并且這次是全國統一執法,各地區應該不會有差異。
目前,蜂花粉產品形態屬于簡單加工,大部分終端產品是以蜂花粉顆粒銷售。雖然,國內已有一些企業開始涉足化妝品和保健品,但還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品牌。大多數蜂產品企業還是在簡單地更換包裝,產品內涵上沒有大的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產品雷同,相似度大,拳頭產品少,尚未實現資源高值化利用。
現階段,養蜂生產條件差,蜂花粉采集收獲及儲運技術相對落后,制約著行業發展。蜂花粉采收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小型的專用干燥設備,一般在蜂場自然露天晾曬干燥,容易造成污染變質,從而產品的微生物指標超標。
我國幅員遼闊,顯花植物種類繁多,粉源資源充足。據統計能作為商品性的蜂花粉就有40多種,但受限于采收、保鮮條件以及加工技術,絕大多數沒有得到很好開發利用。商品化的蜂花粉僅10余種。特別是我國中草藥及其他植物粉源等特色蜂花粉幾乎沒有得到研究與開發,如杏花、五味子、黃柏、菊花、益母草花粉等。
預計2018年蜂花粉產量與2017年相比,會有所增長。成交價格正常情況下不會有大的波動,可能略有上升。油菜花粉約為38~44元/kg,茶花花粉約為38~46元/kg,雜花花粉約為30~35元/kg。出口量估計維持增長態勢,主要貿易國仍然為韓國、美國、墨西哥、日本、阿根廷、阿曼、沙特阿拉伯等國。2018年蜂花粉進口量可能略有增大。

油菜花粉約為38~44元/kg
茶花花粉約為38~46元/kg
雜花花粉約為30~35元/kg
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將推進蜂花粉加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發展技術領先、環境友好、標準健全的蜂花粉加工產業體系,實現蜂花粉產業可持續發展。
鑒于衛生部2004年第17號規定,很多常見蜂花粉只能作為初級農產品銷售,影響行業發展。因此,建議行業管理部門協調相關企業申報單花和雜花蜂花粉為食品新資源。
以綠色高效節能組合式干燥技術為核心,建立標準化蜂花粉采集貯藏運輸體系。建立新型低能耗、非熱蜂花粉前處理和殺菌工藝,降低因加工不當造成的損耗及品質降低以及微生物超標問題。以高效綠色破壁技術為核心,輔助包埋等質構重組技術,從而達到蜂花粉活性成分高效利用。
通過科技創新,拓展特色蜂花粉資源,如來自中草藥及其他植物粉源的蜂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