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沖突生成過程的角色分析與行動邏輯
——以兩起 “暴力執法”事件為分析樣本

2018-05-09 11:17:27宋維志
天府新論 2018年3期
關鍵詞:群眾

宋維志

2017年9月1日,網上一則 《上海警察摔抱娃婦女》①《網曝上海警察摔抱娃婦女 松江警方:涉事民警已被停職》,央廣網,2017年9月1日,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70901/t20170901_523929970.shtml? _=1504248177&from=singlemessage,最后訪問日期 2018年 4月 12日。的新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 “警察”、“抱娃婦女”的標簽化對比中,輿論迅速發酵,“暴力執法”成為網絡輿論關鍵詞。而在一年前,重慶也發生了一起類似的執法事件,同樣被社會輿論指責為 “暴力執法”。兩起分別發生在兩地的執法事件存在著諸多相同點:因違法停車而起,事態發展逐步走向激烈,執法者采取強制措施,執法現場有一個年幼的兒童。

糾正違法停車的執法行為,本是整治市容、規范秩序、方便群眾的好事,但為何最后都發展為被輿論強烈譴責的 “暴力執法”?基層社會治理中,為何小小的爭執會在短短數分鐘甚至數十秒內迅速演變成牽動全社會神經的巨大矛盾沖突?基層執法行為緣何非但沒有起到規范、整合社會之效,反倒成了撕裂社會的切口?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先回到現場,在現場觀察事件的發展過程。

一、重回現場:時隔一年的兩起執法事件

事件一①《重慶夫婦 “干擾執法被帶走”幼兒遺留街頭,警方承認執法簡單》,澎湃新聞,2016年8月17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5251,最后訪問日期2018年4月12日。視頻約3分12秒。:2016年8月14日18時10分左右,重慶市沙坪壩區聯芳派出所前。

一名男子與一名身著黑色制服的協管人員在路邊爭論,一名懷抱兒童的女子與手持執法記錄儀的民警在交談。四人間的談話逐漸激烈,圍觀群眾開始聚集。約1分鐘后,派出所內陸續走出三名民警,使用強制措施依次將男女二人控制并押進派出所。女子懷中的兒童站在路邊大哭,周圍群眾聚集在派出所門前,協管人員試圖疏散人群并禁止群眾拍照錄像。

8月17日,重慶市公安局通過微博 “平安重慶”發布事件 “警情通報”:8月14日18時10分許,沙坪壩區公安分局聯芳派出所民警在聯芳花園支路對占用消防車道的違停車輛進行調查取證,38歲的張某與妻子譚某因對自己曾在此違停被處罰不滿指責民警,尾隨糾纏干擾民警執法。民警口頭傳喚張某到派出所接受調查,張拒不配合,遂對其進行強制傳喚。強制傳喚中,譚某有擊打民警行為,民警遂將張、譚夫婦控制并帶回派出所調查。期間,民警未及時安撫隨行兒童,反映出執法方式簡單。理性、文明、平和執法有待進一步加強。

事件二②《上海一警察執法時致一女子懷中孩子摔落涉事民警已停職》,新京報網,2017年9月1日,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7/09/01/456533.html, 最后訪問日期2018年4月12日。 視頻約1分16秒。:2017年9月1日10時30分左右,上海市九杜路淶坊路附近。

一名懷抱兒童的女子與民警爭吵并有推搡動作,民警將女子絆摔倒地,兒童摔落在地并大聲哭鬧。周圍群眾抱起兒童,并將兩名民警與被手銬拷住的女子圍住,民警與女子繼續發生爭論。

9月2日22時,上海市公安局通過微博 “警民直通車-上?!卑l布通報:經查9月1日上午10時30分許,松江公安分局交警支隊民警朱某帶領一名輔警在松江淶坊路、九杜路路口東200米處,對一輛停留在人行道上的小轎車開展違法停車整治。朱某按規定拍照取證、開具罰單時,車主張某懷抱一兒童過來阻止,在朱某繼續開出罰單后,張某開始糾纏民警,并將張貼在車上的罰單撕下捏在手中,朱某告知張某如不服處罰可提請行政復議,后帶領輔警駕車欲駛離現場。張某追至警車旁,采取扒車門、拉扯后視鏡、用身體頂住副駕駛車門等形式阻止警車駛離,朱某即下車警告張某不得阻礙人民警察執行職務,張某不聽勸告開始威脅并推搡執法民警。民警朱某警告未果,在張某第三次推搡民警時,未顧及張某手中懷抱兒童的安全,采用粗暴的方式將其控制,致使張某懷中的兒童跌落在地。朱某和輔警合力將張某控制后,朱某才抱起跌落的兒童。

二、角色分析:“舞臺”中的各個角色

兩起事件中,在場人物可大致分為四類:當事人、執法者、圍觀群眾和兒童。通過對四類人物進行角色分析,可以在微觀層面細致觀察事件的發展邏輯及各角色在事件中的作用。

(一)當事人:從 “抗法者”到 “被同情者”

通過警方的通報可以得知,兩起事件的當事人均有違法停車行為——事件的起因是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在執法者依法作出處罰后,當事人均選擇了 “抗法”:事件一中,當事人 “尾隨糾纏干擾”;事件二中,當事人 “無理糾纏、推搡阻撓”。在法治時代背景下,應當說,當事人的行為選擇是不理智的——不管執法者作出的處罰是否正確,承認行政行為的公定力應是首選行為;當事人對處罰決定存有異議,可以通過行政復議等方式救濟權利??梢耘袛嗟氖?,兩起事件之初,當事人都處于法理、情理的下風,其行為既不合法也不符合一般理性。

而在民警突然出手制服當事人后,雙方形象發生了劇變。事件一中,民警分別制服男女當事人后,圍觀群眾明顯對民警的行為表示不滿;三名民警合力將女當事人壓制在地時,視覺上的對比沖擊使得被制服當事人的形象從 “語言暴力抗法者”轉而變成了 “受到欺凌的弱者”。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似乎也意識到這種角色轉變:事件一中,女當事人被制服后堅持躺地不起;事件二中,女當事人在群眾圍觀、自己受傷的情況下立即大聲 “喊冤”。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兩位女性當事人以女性的身份、被制服者的姿態,很快獲得了圍觀群眾的同情——似乎她們自始至終都是受到極大不公正待遇、遭受公權力暴力侵害的受害者,圍觀群眾的態度亦明顯轉向同情被制服的當事人。

(二)執法者:逐漸丟失輿論場

應當承認的是,在兩起事件的前半段,執法者在行為、態度上都保持了較大克制。事件一中,民警在與當事人的交談中使用到 “提議”、“邀請”等商談性語詞,且語氣較為平和;事件二中,民警向當事人強調 “請你配合”,受到多次推搡亦選擇忍受。執法者在這一階段保持了 “文明執法”,反倒是當事人的姿態與其形成鮮明對比:事件一中,男當事人持續大聲爭吵,女當事人拋出 “你們警察打人”的威脅性論斷;事件二中,當事人更是直接做出具有侵犯性的推搡動作。雖然圍觀群眾并未直接表態,但通過觀看視頻可以推斷,此時執法者于法、于情都是更能獲得支持的一方。

執法者處理事件態度的轉變是事件的轉折點。事件一中,派出所內 “增援”的民警帶著厲聲呵斥出場,權力的外觀由 “商談”姿態瞬間轉變為不容置喙的威權形象,人物關系變得緊張起來;而民警突然對男當事人采取的強制措施,直接將語言沖突升級為肢體沖突,矛盾急速激化——這一過程只用了短短6秒。而事件二中,僅在1秒的時間里,民警就將懷抱兒童的當事人絆摔在地。民警短時間內突然采取強力行動,不僅出乎當事人意料,更超出圍觀群眾預期。事件一中,民警突然出手制服男當事人,就已有群眾表示不滿;而民警扣押男當事人后突然返回以 “你剛才是打我的”為由對女當事人采取強制措施的行動,在圍觀群眾看來更像是民警濫用權力以泄私憤的舉動。毫無征兆、指向不明的肢體暴力,使得現場輿論場迅速轉向。

值得關注的是,在兩起事件的現場都出現了民警 (執法者)強硬要求圍觀群眾不得拍照的情況。事件一中,協管人員推搡拍照群眾,質問 “關你啥子事”;事件二中,民警警告拍攝群眾 “誰再拍我帶他去派出所”①民警該話語來源于 《真相流出:上海一警察當街摔孩子騎老太始末》,北京時間,2017年9月1日,https://item.btime.com/33kqdk8gt5k8a58ufpu3gj44mrv,最后訪問日期2018年4月12日。。在群眾已經大量聚集圍觀的情境下,執法者強硬要求群眾不得拍照,不但引起了執法者與圍觀群眾間的矛盾,還表明了執法者似乎存在某種 “顧忌”。代表著權力的執法者的 “顧忌”無形中強化了圍觀群眾對其所采取強制措施行動合理性的質疑、對其 “暴力執法”的標簽化斷定及對被執法者的輿論同情。

(三)圍觀群眾:事發現場的輿論場及其轉向

正如前文所述,受到行政處罰后,“理性”情況應是當事人首先承認處罰行為的公定力。但奇怪的是,在受到行政處罰后,當事人都選擇了以不符合一般法理的語言暴力、肢體暴力進行抗法??狗ㄐ袨榕c接受經濟處罰相比較,顯然是抗法行為的風險更大;但當事人卻都選擇了風險更大的行動。倘若排除當事人 “法治意識不強”這一推測,較大的可能是,事件發生在公共場合,有圍觀群眾、甚至有正在拍攝視頻的群眾,當事人試圖在公共場合中尋找某種背景支持。這一點可以在事件一中找到例證:民警提出要求當事人到派出所時,男當事人立即轉向圍觀群眾大聲 “伸張正義”,試圖通過向圍觀群眾揭露執法者 “選擇性執法”以獲取群眾支持。當事人試圖通過放大沖突、把事情 “鬧大”以對執法者形成巨大環境壓力,可能是其選擇暴力抗法行為的較合理解釋。兩起事件中的執法者不斷強調執法記錄儀正在 “全程錄音錄像”亦是為試圖制止當事人 “鬧大”行為而采取的自我保護措施。

群眾的 “圍”觀將事件現場圍成了一個舞臺,眾人的目光如聚光燈一樣聚焦在當事雙方身上。在微妙的人物關系、緊張的環境氣氛中,任何人的任何一個微小動作都可能被放大。在這樣的舞臺背景下,婦孺形象天然地更易獲取同情,代表權力的執法者更易受到質疑。當然,這并不是說這兩起事件中的當事人有意以婦女、兒童的身份為擋箭牌進行抗法;只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執法者的行動更容易被關注和放大。

事實亦證實,兩起事件中執法者失去耐心后采取強制措施的行為,恰由于被執法者是 “帶著孩子的女性”這一身份而被迅速放大。事件一中,三名民警合力制服女當事人,卻沒有顧及一旁號啕大哭的兒童;事件二中,受到連續推搡的民警直接把懷里抱著兒童的女當事人絆摔在地,導致兒童從半空跌落。執法者采取強制措施之后,圍觀群眾的關注點已不僅僅是民警的暴力行動,更能引起他們注意的是在一旁哭泣的兒童;執法者的暴力姿態與兒童的號啕大哭形成劇烈反差,由圍觀群眾形成的輿論場旋即越來越遠離執法者。執法者在兩起事件中對兒童的忽視被放大,現場輿論的憤怒被執法者的這一過失引燃。

更讓群眾不滿的是,在民警不斷向當事人強調 “全程錄音錄像”的時候,執法人員卻強硬地警告圍觀群眾不許拍照錄像。這種不對等的強硬姿態輕易地便引發了執法人員與群眾間的矛盾——而這一矛盾在兩起事件中本是不應存在的。在群眾因拍照錄像而受到推搡、威脅后,輿論場已不僅是在同情弱者、指責民警 “暴力執法”,此時輿論的轉向更包含了維護自身權利的成分。

(四)兒童:放大鏡、過濾器與同情心

兒童的在場是這兩起事件迅速發酵的重要因素,亦是使得這兩起事件不同于近年來的其他執法案件的重要構成部分。兒童的哭鬧聲與執法者的呵斥聲渲染出現場的緊張氣氛。事件一中,兒童手指三名民警將其母親制服在地的場景將現場緊張氣氛推向頂峰:“緊張”并非雙方暴力行為達到何種劇烈程度所能體現;而是在兒童稚嫩的小手上,現場圍觀群眾感受到了令人窒息的緊張與壓抑。兒童尚未涉世,他無法理解 “違法停車”、“強制措施”等一系列概念,無法分辨在整個事件中誰對誰錯、誰合法誰抗法,但他能夠記住的是自己的父母被三五個穿著制服的人抓走。這足以引起周圍群眾對該兒童的深切同情。事件二中,民警猝不及防的一個絆摔,兒童從半空中摔落。讓無辜的兒童遭受身體乃至心靈上的傷害,這是人性、輿論所不能接受的。

事件一中,將孩子抱起安慰的是周圍群眾,而不是現場及從派出所出來的民警;事件二中,第一時間將摔落在地的孩子扶起安撫的是快步趕來的路人,而不是距離最近的、從副駕駛座上走下來的輔警。執法者只注意到 “違法停車的當事人”、 “需立即采取強制措施的當事人”、 “胡攪蠻纏的當事人”,卻忽視了現場與 “違法”、“抗法”毫無關系的無辜兒童。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的過失被哭鬧的兒童無限放大,輿論指責民警 “暴力執法”,指的并不僅是執法者采取了暴力的強制措施,更是指代表權力的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對兒童的漠視及由此產生的對兒童的無形暴力。事件二中,周圍群眾指責民警:“該扣就扣、該槍斃就槍斃,都可以,但對小孩不要這樣”。兒童的哭鬧過濾了事件中的是非對錯,周圍群眾關心的不再是當事人違法停車、當事人 “尾隨糾纏干擾”、當事人推搡民警,而是在雙方言語、肢體的暴力沖突中,兒童的身體、心靈受到傷害;圍觀群眾的同情心泛起、執法者的過失被放大,隨之而來的是執法者迅速失去的現場輿論支持。

三、為什么從文明走向暴力:從博弈的悖論出發

(一)行為博弈的悖論

跳出這兩個具體的個案,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在日常社會規范過程中,執法者的執法方式與被執法者應對行為之間應當如何互動?即社會規范的當事雙方應當怎樣選擇自身行為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此,不妨引入一個簡單的博弈模型來觀測社會規范雙方的行為取向。

表1 社會規范博弈模型

我們設想出現了一起依法應當執法 (如行政處罰)的事件,執法者與被執法者同時在執法現場,周圍還有群眾。同時將執法者的行為歸納為文明執法和暴力執法兩種類型、將被執法者的應對行為歸納為服從執法和抵抗執法兩種類型 (如表1所示)。表格中左邊的數字代表執法者的行為效果,右邊的數字代表被執法者的行為效果,二者的加和代表執法所產生的社會效果。

我們假設當事雙方都是理性人,即在選擇行為時會選取行為效果值最大的行動。

左上:在執法者文明執法、被執法者服從執法的情況下,執法者因其文明獲得良好評價 (2),被執法者因其配合獲得良好評價 (2),社會穩定,法律運行效果最優 (4);

右上:在執法者文明執法、被執法者抵抗執法的情況下,執法者行為文明但執法效果不好 (1),被執法者因不配合獲得較低評價 (-1),社會效果一般 (0);

左下:在執法者暴力執法、被執法者服從執法的情況下,執法者因其暴力行為獲得負面評價 (-1),被執法者雖服從法律但受到暴力對待 (1),社會效果一般 (0);

右下:在執法者暴力執法、被執法者抵抗執法的情況下,雙方爆發矛盾,執法者因暴力執法、被執法者因抗法均受到較大負面評價 (-2),社會效果最差 (-4)。

顯然,這個博弈模型不是 “囚徒困境”模型,不存在個人理性戰勝集體理性的悖論。相反,在這個博弈模式中,無論是從個人理性角度 (單方獲益最大)還是從集體理性角度 (雙方獲益之和最大),我們都會明顯發現,選擇文明 (服從)的方式是效果最好的——無論對方做出何種選擇,自己選擇文明 (服從)的方式總是可以使自己獲得最優行為效果。按照這個模型,無論現實中社會規范雙方的行為模式互動處在哪個位置,其最終動向都是向表格左上角方向流動、并保持穩定在左上角的位置,即社會規范的雙方都會從規范自身行為中獲益,社會中的人會逐漸走向文明,整個社會將因此走向穩定團結。

但回到上述兩起事件,我們卻發現,事情是朝向博弈模型的右下角,即個人行為效益最差、社會效果最差的方向發展,這實在是令人費解。兩起事件中,雙方的行為互動最初處在博弈模型的右上角位置,即執法者文明執法、被執法者抵抗執法的情況。對于執法者而言,努力維持在這個狀況將是最理性的選擇 (二者行為相對效果值為+2,情況對執法者有利);對于被執法者來說,選擇改變行為態度,由抵抗執法轉變為服從執法將是最好的選擇 (社會效果值由0增長為4);即使是執法者出現態度轉變,開始出現暴力執法的情形,被執法者轉變態度選擇服從執法 (即由右上角向左下角轉變),也是其更為理性的選擇 (二者的相對效果值為-2,情況對被執法者有利)。無論如何,情況由右上角向右下角轉變,這是對雙方都更加不利的選擇。

為什么事情會向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

(二)執法者行為選擇的可能性考察

在此不妨再引入一個模型來觀測雙方行為的互動過程。在圖1中,Ox代表被執法者的服從程度、Oy代表執法者的文明程度。假設:當社會規范雙方的文明 (服從)程度相當的時候,社會規范雙方都感受到公平和尊重,執法的社會穩定效果是最好的 (用OP表示)。假設現階段社會穩定狀態處于A,那么當被執法者的服從、配合程度提升,即A向右平移至B時,若想獲得我們假設的最優社會穩定效果,那么B將向上平移至D,即提高執法者的執法文明程度,以匹配被執法者素質的提升。當這個過程結束時,執法的社會穩定效果最終由A發展到了D,社會總體穩定水平、社會規范的實施效果是在提升的。

圖1 社會規范雙方行為互動模型

但前述的兩起事件顯示,現場的情形是:在執法者相對文明執法的情況下,被執法者抵抗執法,亦即社會規范的效果在一開始就出現在了C(由A向左平移所致)。這時執法者可選擇的行為有:保持現執法文明程度,提升文明執法程度,降低文明執法程度。

圖2 引入帕累托效率的社會規范雙方行為互動模型

我們再將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引入圖1得到圖2,由X-Y線表示社會規范的帕累托最優狀況。當當事雙方處于C時,若想實現帕累托改進以達到帕累托最優,那么C應向A-F段移動。但現場的狀況顯示,被執法者沒有增進服從執法的意圖,即C無法向A方向移動;那么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C垂直向F移動,即要求執法者在面對被執法者抵抗執法甚至暴力抗法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文明執法程度。“以自身的更加文明回應不文明”,這聽起來像是某種道德訓練,但這也正是當下社會環境下政府部門對執法人員的要求。①在中國基層執法中受爭議頗大的城管,近年來屢屢因各種 “文明執法”登上新聞頭條。被要求在執法過程中保持極大的克制,成為以城管為典型代表的基層執法者的 “基本素質”。 例如, 《上海城管 “圍觀執法” 》,http://sh.people.com.cn/n/2014/0707/c141326-21593638.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8年4月12日;《四川綿竹城管隊員因在執法過程中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獲 “委屈獎” 》, http://fj.people.com.cn/n2/2016/1011/c181466-29121171.html, 最后訪問日期 2018 年 4 月 12 月。

但需要注意的是,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同時具有兩個身份:一是以制服 (uniform)為代表的執法者身份,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普通人身份。作為執法者,其被要求保持克制,以更文明的方式對待不文明的抗法行為,或至少保持當前文明執法狀態;但必須承認的是,作為一個鮮活的人,在受到被執法者的言語沖撞、身體攻擊時,其也會產生、積累負面情緒。可以預見的是,倘若執法者受到持續的暴力 (包括語言、肢體等)干擾,其自身負面情緒的發泄、對暴力源的報復可能會借助其另一個身份——執法者的權威發出。事件一中民警對女當事人實施的強制行為似乎就有這種可能。

為了保護執法者自身的人身安全,亦為了防止以公權泄私憤的情況出現,法律法規設定了 “行政強制措施”以維持執法秩序。《行政強制法》第一條規定:“為了規范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薄豆矙C關人民警察現場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操作規程》第一條規定:“為了規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 (以下簡稱公安民警)現場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及相關處置活動,保護國家、集體財產安全、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以及公安民警自身安全,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程?!边@些法條反映在圖2中,即為C向E的垂直移動。這種 “以暴制暴”的方式確實無法達到大的社會背景下執法行為的帕累托最優,但最終表現出回歸到E點,在具體個案中還是可以實現執法效果的相對最優;同時,落在OA線上的E點反映在表1中,至少不會落入右下角的最差可能。

再回到前述的兩起事件。事件一中民警提出向男當事人展開 “盤查”、事件二中民警向女當事人強調自己采取的是 “(行政)強制措施”,這些理由在法律法規中的確都可以找到正當依據;而根據警方的通報,兩起事件中民警在采取強制措施前都受到了受罰當事人較長時間的 “糾纏”,包括言語爭執、阻停警車、威脅、推搡等言行舉動,故而我們可以判斷,兩起事件中民警的強力行為確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正如前文所述,執法者在突然采取強制措施時忽視了兒童的在場,采取強制措施后亦未能及時照顧到兒童,執法者的這一過失極大地消解了其采取強制措施的正當性,故而被輿論冠之以 “暴力執法”的高帽。反映在圖2中,即是C向E的移動超過了必要界限,最終到達了E的下方;反映在表1中,即是執法者的行為效果值由1變為-2,執法者的暴力執法使執法的社會效果趨向最差。

(三)被執法者 “抗法”的可能性分析

那么對于被執法者而言,其對執法的回應為何一開始不是在A而是在C?其加劇抵抗執法程度、惡化雙方關系的動力為何?或者再向前追問:被執法者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抵抗執法的原因是什么?

最簡單的猜測可能是,兩起事件中的當事人法治意識都不強,在受到行政處罰后沒有意識到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維護權利,故而采取了針對執法者的不當行為。但這一猜測并不足以解釋如此強烈的抵抗執法現象:事件二中,民警已明確告知女當事人可以通過提起行政復議的方式 “反對”處罰,但當事人仍然選擇暴力抗法,甚至在被制服后拋出 “你這是冤枉我”的極不配合言語。考慮到近年來頻繁發生的抗法事件,應當意識到的是,“法治意識不強”不足以驅動如此之多的被執法者抵抗執法;抑或者,“法治意識不強”或許能激活被執法者抵抗執法的動機,但使用語言、肢體暴力并不斷加劇雙方矛盾的激烈程度就已不是 “法治意識不強”所能有力推動的了。

近年來學界關于社會矛盾 “鬧大”的研究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被執法者的抗法行為?!棒[大”是一個通俗的概念,是指公民或者集體通過激烈的行動或運用網絡、媒體等工具把矛盾沖突公開化,引起社會各方面關注的過程。①韓志明:《鬧大現象的生產邏輯、社會效應和制度情境》,《理論與改革》2010年第1期。其行動關鍵在于通過社會的高度關注向政府施壓,以期 “破例”解決其訴求。

學者對 “鬧大”行為的結構主義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核心:公民通過 “鬧大”技術,把自己的困境構建為國家本身真正重視的社會秩序問題。②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第317-318頁。我們在事件一中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這一行動邏輯。據筆者了解,警方通報中的 “尾隨糾纏干擾”,是指男女兩名當事人在執法者 “貼單”后一直尾隨執法者,一路喋喋不休,一直跟到視頻拍攝地——派出所前。此時,當事人應當預見到繼續抗法可能會存在 “風險”。果然,當事人的持續抗法換來的是被 “邀請”去派出所。當然,民警依法要求公民到派出所接受調查是符合法律規范的,只是這一 “邀請”在當事人看來更像是一種 “威脅”。于是,當事人選擇將矛盾公開化:通過向圍觀群眾揭露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存在選擇性執法的現象,并使用 “該貼的不貼”、“老百姓的車貼”等具有指向性的話語爭取圍觀群眾的同情。當事人諷刺執法者 “拿雞毛當令箭”,并不單純意指執法者本人品行如何,而是試圖向公眾揭示 “整治違法停車”這一社會規范行為中的制度不公—— “整治”的對象僅是普通民眾。當事人試圖激起圍觀群眾對自己的同情及對執法者執法不公的憤慨,實際上是試圖將自己因違法停車而受到行政處罰的個人矛盾架構到 “整治違法停車”存在制度不公這一大矛盾中。這一行動的邏輯在于:倘若當事人的這一行動獲得圍觀群眾認可,那么執法者對被執法者采取的所有舉措都可能在現場的任意一名民眾身上重演——大聲吵鬧、拒不服法的是男女當事人,鞭子打下來抽的卻可能是圍觀的甲乙丙丁。這才是當事人愿意抗法、敢于 “鬧大”的勇氣所在。

單純地 “鬧”、拒不服法甚至暴力抗法的行為是無法給抵抗執法的被執法者帶來任何好處的。從表1的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被執法者的暴力行為引起了執法者的暴力反擊后,被執法者的自身利益同樣也在持續受損 (從-1變為-2),不但不能避免原本的行政處罰,還會招致社會的負面評價。但是倘若被執法者抓住執法者的某種過錯,并將其放大為可能威脅到每一個人的體制問題,其 “鬧”的行為就可能獲得圍觀群眾的背景支持。這也是為什么事件二中當事人在群眾圍觀后反倒倒打一耙、一口咬定民警 “冤枉我”的原因。福柯 (Michel Foucault)指出,公開的刑罰可能會將被處罰者塑造成為英雄。③Michel Foucault, Surveiller et punir, Paris: Editions Flammarion, 1998, p.20.用微觀權力視角觀察 “鬧大”事件,也可以發現公開暴力抗法的人物或多或少都被社會輿論披上了 “英雄”的錦緞。

不管執法者是否存在選擇性執法情形,不管民警有沒有 “冤枉”當事人,當群眾圍觀、事情逐漸鬧大后,政府首要顧及的便已不再是這一事件原初的是非對錯。罰不罰款、扣不扣分對政府而言已經不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燃眉之急在于如何盡快平息迅速膨脹的事件、不斷發酵的輿論?!胺€定壓倒一切”,息事寧人是必須迅速達到的效果。政府的這一 “軟肋”并不在表1博弈模型的假設前提之內;我們的假設是執法者與被執法者都是理性的,都是會時刻計算自身利益的——但 “穩定”的壓力拴住了政府、釋放了 “鬧大”者。當我們把這一條件加入表1時,可以發現:事件逐漸向右下角惡化,但背負惡名的是執法者,被執法者反倒只承受更小的社會壓力;政府承受的 “穩定”壓力破壞了建構表1博弈模型的當事人理性前提,帶有某種 “英雄”色彩的 “鬧大”抗法者從右下角的最差效益困境中解脫出來。倘若還存在公權力強硬要求圍觀群眾不得拍照錄像等新的矛盾沖突,執法者及其所代表的政府將承擔更重的負擔、更多的 “污名”。這一邏輯才是被執法者為何敢于抗法、敢于“鬧大”的根本所在,也是 “鬧大”者試圖進行投機的 “利益點”所在。

四、沖突升級:從現實性沖突理論出發

發現社會規范雙方的行為邏輯及互動過程后,在更寬闊的視野上,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作為社會沖突的 “事件”的演化路徑。本文選取的兩起事件,原本都是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 “小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機動車駕駛人不在現場或者雖在現場但拒絕立即駛離,妨礙其他車輛、行人通行的,處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并可以將該機動車拖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地點停放?!备鶕嚓P規定,針對違法停車的行政處罰,最多只有罰款200元。在當下的物質生活水平下,這甚至算不上一個 “大”的數字。為什么一張200元的罰單最終卻引起了全國性的轟動、掀起了輿論的浪潮?事態發展是如何一步步惡化的?

科塞 (Lewis Corse)的社會沖突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具有解釋力的理論框架??迫麑_突劃分為兩種類型:“那些由于在關系中的某種要素得不到滿足以及由于對其他參與者所得所做的估價而發生的沖突,或目的在于追求沒有得到的目標的沖突可以叫做現實性沖突,因為這些沖突不過是獲得特定結果的手段。相反,非現實性沖突雖然也涉及到兩個或更多人的互動,但它不是由對立雙方競爭性的目標引起的,而是起因于至少其中一方釋放緊張狀態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對立者的選擇并不直接依賴于與引起爭論的問題有關的因素,也不是以獲得某種結果為取向?!雹貺·科塞:《社會沖突的功能》,孫立平等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第35頁。

回到前述兩起事件,我們可以發現,在沖突的萌芽階段,沖突的類型是典型的現實性沖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于機動車停放、臨時停車規定的,可以指出違法行為,并予以口頭警告、令其立即駛離?!?“可以”的法律行為模式表示,在違停車主在場的情況下,行政處罰是可罰可不罰的;只有在 “機動車駕駛人不在現場或者雖在現場但拒絕立即駛離”且 “妨礙其他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下,才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在執法現場,執法者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給兩輛車貼了罰單;此時被執法者與執法者爭論,內容很可能只是“罰單可貼可不貼,為什么貼”或者 “我馬上挪車,這單子別貼”,這時雙方的沖突說到底只是圍繞200元展開。被執法者挑起沖突,最終目的是希望實現 “避免200元罰款”這一目標,這時的沖突是典型的現實性沖突。

顯然,執法者拒絕了被執法者的要求。執法者的回應是 “不服處罰可提起行政復議”,但這一符合法律規定、中規中矩的處理辦法無法獲得被執法者的認可?;蛟S是希望通過再做努力以避免已經開出的罰單,或許是想通過升級沖突表達對執法者 “不近人情”的不滿。總之,雙方的矛盾沖突開始升級——事件一中當事人 “尾隨糾纏干擾民警執法”,事件二中當事人 “無理糾纏、推搡阻撓”。此時的沖突,當事人 (被執法者)的目標還是很明確的,只是不滿自己違停受到處罰并希望避免此次處罰。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考察,可以發現此時當事人已開始有意無意地 “鬧大”;但可以明確的是,此時的沖突仍然只是現實性沖突。我們有理由相信,倘若執法者此時收回罰單,違停車主將會立即駛離車輛,沖突將就此結束。

但群眾已開始圍觀,執法者明顯感受到因被執法者抗法 “鬧大”而迅速生成的環境壓力。事件一中民警一直手持執法記錄儀與當事人交談;事件二中民警向當事人強調 “執法全程錄音錄像”。執法記錄儀的 “出場”反映的是執法者對現場局勢的高度敏感及對正在 “鬧大”的當事人的警惕。執法者的這一姿態也明確地向被執法者傳遞出信號:行政處罰不可能在現場撤銷,行政復議是唯一的解決方式。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被執法者決定將事情 “鬧大”:事件一中,男當事人諷刺民警 “拿雞毛當令箭”并向圍觀群眾揭露執法者針對老百姓 “選擇性執法”,女當事人提出 “警察打人”以威脅執法者;事件二中,女當事人連續推搡民警、步步緊逼。此時被執法者想要的已不僅是撤銷罰單,他們希望借助群眾的圍觀聚集,把事情 “鬧大”。在事件一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被執法者將自身遭遇的 “不公”轉移到了制度 “不公”上,從此時起,他的 “不合作”行為更像是對 “制度不公”宣戰。很明顯,現實性沖突此時已經升級為非現實性沖突。

面對不斷聚集的圍觀群眾、可能迅速升溫的 “鬧大”事件、愈加頻繁的暴力干擾,執法者選擇采取強制措施。但執法者對在場兒童的忽視成為執法者行動中的嚴重過失。執法者受到了來自被執法者語言、肢體的暴力侵害,但在圍觀群眾看來,作為成年人的執法者受到的傷害遠不及其突然采取強制措施對在場兒童造成的傷害;執法者試圖依法實施的行政強制措施行為,因其過失在輿論場中更像是 “暴力執法”行為。整治違法停車的執法行動是否存在 “選擇性執法”尚未說清, “濫用暴力”又成了執法者被迅速貼上的標簽。而此時,有關是否應當罰200元的現實性沖突已被人忽略,“公權力的恣意”作為非現實性沖突已然登場。正如科塞所描述的:“現實性沖突的情景可以伴隨著從其原因中反射出來的非現實性情緒,特別是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斗爭情況下更是如此?!雹貺·科塞:《社會沖突的功能》,孫立平等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第40頁。

如果說執法者對兒童的忽視是過失,那么其進一步激化與圍觀群眾的矛盾就完全是一種錯誤。兩起事件中,都出現了執法者以強硬姿態要求圍觀群眾不得拍照攝像的情形,這實在是極不明智的舉動。禁止圍觀群眾拍照,這一沖突在一開始就不是現實性沖突,而顯然是某種秩序、威權的強硬表達;在圍觀群眾看來,這是公權力對其公民權利赤裸裸地踐踏。這一新引發的矛盾只會加劇業已登場的非現實性沖突——在事件一中,人群中起哄般地喊出 “警察打人嘍”正是科塞所說的 “釋放緊張狀態”。非現實性沖突已不再針對某個具體的問題,它更像是沖突雙方對某種價值理念的不和。因此,當現實性沖突升級為非現實性沖突時,沖突的相對方就已不再是整治違法停車執法行動中的執法者與被執法者,而是公民與政府在某種價值觀念上的對峙。這也是為什么一張罰金不超過200元的罰單卻能引發全國性的輿論巨潮的主要原因。

五、如何消解沖突:再回現場重新出發

通過分析兩起 “暴力執法”事件中當事雙方的行為邏輯、觀察沖突在事件中的升級過程,可以發現,在 “社會沖突”這個大舞臺上,每個參與者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執法者采取強力行動時的考慮不周、對待圍觀群眾時的簡單強硬,被執法者抗法不成后的 “鬧大”邏輯,圍觀群眾聚而觀之搭建起的 “聚光舞臺”,新聞媒體迅速炒熱的輿論背景,政府在 “穩定”壓力下的焦慮不安,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姿態?;蛟S可以這樣說:是執法者、被執法者、群眾、媒體、政府 “合作”推動了這兩次再尋常不過的行政執法行動由 “事情”向 “事件”的演變。所謂 “一個巴掌拍不響”,社會秩序出現了波動,我們不應單純將責任歸咎于涉事某一方,也不應忽視各方行為互動對事件的推動。

既然在社會沖突中參與各方都承擔一定責任,那么是否可以通過分析參與各方的 “錯誤源”來溯源消解社會沖突的方法?或許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設定 “如果不……就不會……”的條件格式,可以發現一些在今后的社會治理中具有建設性的方向。下面仍以本文選取的兩起執法事件為例,按前述的角色分類,盡可能地列舉出各類人物可能引起沖突的行為舉措。

表2 沖突案例中當事方沖突引發行為分析

根據表2中所列出的 “沖突源”,我們可以獲取一些思路。就民眾而言,提高法治意識是最基礎的社會建設方向。法治意識作為公民的理性品質,是構成法治國家的精神底蘊。①柯衛:《法治與法治意識》,《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但僅僅只關注法治意識的普及顯然是不夠的,它解決的只是 “違法停車”層面的不守法行為問題。為什么不守法者會選擇暴力途徑抗法 (在其自身看來這可能是一種自我權利救濟)?為什么圍觀群眾會在執法現場用起哄行為加劇現場緊張程度?或許在基本法治意識不足的背后,還暗含著對公權力的某種不信任。近年來,“不信任”頻繁出現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有學者指出,糾紛解決機制的失效、信任的喪失,可能使人們退縮回個體獨立面對強力社會的世界里,進而導致個體化怨恨躍升為對各種體制的怨恨。②儲卉娟:《基層暴力與糾紛解決過程的法社會學分析》,《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既是今后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更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

在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強硬阻止群眾拍照”這類不尊重公民權利的不自信行為絕非正視聽、通民意、建和諧的正確渠道,作為社會治理者的政府應展現出自信、堅定的政府形象,而這種形象的建立,來源于政府自身嚴格守法、公正執法;換言之,建設法治政府是當今時代對社會治理者的基本要求。法治政府的建設與高素質執法隊伍的建設是同一話語的兩個層面的表達,準確把握行政執法程度,既是行政合理性原則的要求,也是公平執法的應有之意。

六、余 論

近年來,政府與社會的互動中不時出現局部沖突。這既是我國深化改革進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也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必須化解的難題。如何對待沖突?有學者從提高公共物品供給的角度開出藥方,③趙樹坤:《“緊張”何以消解?——沖突治理的另類視角考察》,《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有學者指出傳媒應當減少對政府 “污名化”的對待,④陳柏峰:《城管執法沖突的社會情境——以 〈城管來了〉為文本展開》,《法學家》2013年第6期。有學者建議重新理解規則合法性,⑤徐祖瀾:《公民 “鬧大”維權的中國式求解》,《法制與社會發展》2013年第4期。有學者提出積極應對策略沖突以引導治安沖突,⑥孫靜,石永:《治安沖突管理的基本理念與策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各種思路不一而足。社會沖突的頻發,概而論之,本質上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局部失效。國家對社會的防范、管控思維不散,⑦周慶智:《基層治理:一個現代性的討論——基層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歷時性分析》,《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基層政府面臨著財政危機、政策失靈、權威下降的挑戰,⑧趙樹凱:《鄉鎮治理與政府制度化》,商務印書館,2010年。社會治理模式與物質經濟發展速度不相匹配,導致政府與社會常出現在沖突的兩端。本文選取的兩起 “暴力執法”事件只是社會沖突的典型表達,即使沒有整治違法停車,也會有其他的 “偶然情境”①L·科塞:《社會沖突的功能》,孫立平等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第36頁。引發社會的非現實性沖突。“人們并不是有靶子就射擊,而是把靶子立起來,以便投射得更有效,更具有重要性?!雹贘ohn Dewey, Human Nature and Conduct: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Cosimo Classics, 2007, p.226.

科塞認為沖突具有 “社會安全閥”機制,沖突可以起到維持現實社會結構的作用;但達倫多夫同時指出,沖突的結果是社會的變遷、社會權威結構的更替。③王彥斌:《科塞與達倫多夫的沖突論社會學思想比較研究》,《思想戰線》1996年第2期。在本文分析的兩起事件中,確實存在著社會壓力的宣泄;但聯系到近年來更多的沖突事件及其造成的社會影響,筆者看到更多的是社會在一次次沖突中被撕裂。社會價值觀念迷失、社會整合機制乏力,政府在 “穩定”的壓力下一次次對沖突妥協而非進行正確疏導,導致處在轉型時期的當下社會戾氣凝重。“鬧大”邏輯與政府 “維穩”的惡性循環就是典型表現。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社會現實。因此,只有完善社會治理機制、增強社會法治意識,堅定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目標,社會中的沖突才能如科塞所樂觀估計的那樣,成為釋放社會壓力、穩定社會結構的 “社會安全閥”。

猜你喜歡
群眾
云治理”要貼近群眾
今日農業(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始終和群眾融為一體
當代陜西(2021年6期)2021-07-22 06:48:48
多讓群眾咧嘴笑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設(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人大建設(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人大建設(2017年3期)2017-07-21 11:01:18
進化了的吃瓜群眾
暢通“最后一公里” 解決群眾出行難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亚洲视频无码|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 www.精品视频|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日韩国产另类| 午夜啪啪网|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www| 中文字幕第4页|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亚洲大尺度在线|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1区|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99视频在线看|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99久视频| 99re精彩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伊人欧美在线| 色天天综合| 免费在线观看av|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九九香蕉视频|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亚洲国产系列|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五月综合色婷婷| 中文纯内无码H|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欧美激情首页|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亚洲天堂首页|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