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朋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1)
在軌道交通建設中,隧道段的軌道一般需要通過軌排井吊入隧道內。在我國,鋼軌標準長度為12.5 m和25 m兩種,地鐵軌排孔一般按照能吊入25 m長鋼軌的標準進行設計。按照軌道專業的要求,軌排孔內凈空一般為長28~30 m、寬5 m。
軌排井支護方案大致可分為三類:錨桿(索)方案、環框梁方案、懸臂結構方案。周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當采用圍護樁作為圍護結構時,還可將圍護樁布置為拱形,進而產生拱效應,改善支護結構受力[1]。軌排井常用的支護型式及注意事項如下[2-4]。
在地質情況較好、周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錨桿(索)方案較為適宜[3]。地質情況不好時,若需采用錨桿(索)方案,需注意以下事項[4]:在易塌孔的松散或稍密的砂土、碎石土、粉土層,高液性指數的飽和黏性土層,高水壓力的各類土層中,若要采用錨桿(索)方案,宜采用套管護壁成孔工藝;錨固段不宜設置在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及松散填土層內。
采用錨桿(索)方案,還需考慮對周邊環境、地下空間的影響。如錨桿(索)是否侵入地塊,相鄰的建(構)筑物是否影響錨桿(索)的施工等。對于侵入周邊地塊的錨桿(索)支護方案,即使采用可回收式錨桿(索),也可能因回收失敗影響周邊地塊地下空間資源的后期開發。由于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規模持續增大,為更好地保護和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間資源,錨桿(索)的使用開始受到限制。如云南省昆明市從2012年起,就開始在基坑工程中限制使用錨桿(索),要求在一般情況下錨桿(索)不得超出項目建設用地紅線垂直投影范圍[5]。
在軌排井內凈空范圍內,不設置內支撐,通過設置水平向環框梁來承擔側向水土壓力。水平向環框梁可采用鋼桁架、鋼筋混凝土等結構。采用環框梁方案時,側墻厚度采用正常厚度即可。對于環框梁方案,圍護結構布置一般又分為以下兩種。
1.2.1 純環框梁方案
僅僅設置水平環框梁來承擔側向水土壓力。環框梁尺寸需根據地質情況、基坑深度等確定,對于深度20 m左右的基坑,環框梁寬度需做到4~5 m左右。由于環框梁尺寸較大,一般需將軌排孔內移,以保證環框梁尺寸,導致軌排井中心線與線路中心線不能對齊,對軌道吊運效率存在一定的影響。若受其它因素限制,軌排孔內移量受到限制,則需將側墻外移,導致土建工程數量增加。
在設置水平向環框梁的同時,每隔一定的距離設置豎向肋板,加強支護結構的整體支護剛度。環框梁+肋板方案,環框梁的尺寸一般比純環框梁方案要小;但環框梁+肋板方案因設置了較多的肋板,其結構工程量比純環框梁方案要大。
采用環框梁方案時,若軌排孔有內移的條件,且不太影響軌道專業的鋪軌施工,則建議采用純環框梁方案;若軌排井內移量受到限制,采用純環框梁方案時,側墻需外移導致投資增加,此時應對兩種環框梁方案進行經濟比選確定;若側墻外移因周邊環境的影響受到限制,則建議采用環框梁+肋板方案。
1.2.3 懸臂結構方案
不設置內支撐與錨桿(索)結構,僅考慮側墻與圍護結構工程來承擔側向水土壓力。采用懸臂結構方案時,側墻及底板的厚度需根據計算確定。對于基坑較深的情況,側墻及底板厚度較厚,不甚經濟。
根據全線工程籌劃,廣州市軌道交通十三號線某區間工作井為盾構井與軌排井合建體:兩端設置盾構井,中部設置軌排井。工作井長61.4 m,寬25.5 m,其中軌排井內凈空尺寸為28 m×5 m。該工作井為臨時結構,待盾構始發、軌道吊裝完成后,需在頂板上覆土回填,無出地面結構。周邊無重要的管線。
根據本區間的地質勘察報告,開挖范圍內的主要地層為:人工填土層<1>、淤泥質土層<2-1B>、淤泥質粉細砂層<2-2>、中粗砂層<2-3>、硬塑狀殘積粉質黏土<5N-2>、紅層全風化帶<6>、紅層強風化帶<7>、 紅層中風化帶<8>。地層的主要力學性能指標見表1。

表1 巖土主要力學性能指標表
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賦存于海陸交互相淤泥質砂層中,在松散填土之中亦有少量第四系孔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在強風化帶及中等風化帶。
現在,雙方的爭議在于“一號角色是不是主演”。何翔一家認為,“一號角色”應該是男一號、女一號,“不可能就是個打醬油的”。而影視公司則稱,在簽合同時已經進行了口頭釋明,不存在故意告知原告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原告作出錯誤意思表示。值得思考的是,即便“一號角色”是主演,花錢買來的角色又有多大意義?家長能夠否認自己不存在一點虛榮心嗎?家長有沒有考慮到這種做法會制造和助長孩子的虛榮心?
2.3.1 支護結構方案的確定
根據本工作井所處周邊環境,經綜合比選后,基坑采用1 m厚地下連續墻,連續墻嵌入強風化層3.5 m。支護結構豎向采用四道,其中第一、二、三道采用環框梁,第四道采用鋼支撐,并設置臨時中立柱。
2.3.2 支護結構計算分析
本基坑開挖深度約23.9 m,變形控制保護等級為一級,基坑側壁重要性系數為1.1。支護結構承受的荷載有結構自重、地面超載(20 kPa)、施工荷載(不超過10 kPa)、水土側壓力、盾構吊裝荷載(70 kPa)、軌道吊裝荷載(30 kPa)。基坑外側土壓力按朗金土壓力計算,砂層采用水土分算;其余地層采用水土合算。盾構井段圍護結構剖面圖見圖1,軌排井段圍護結構剖面圖見圖2。

圖1 盾構井段圍護結構剖面

圖2 軌排井段圍護結構剖面
設計計算時,對于跨度較大的環框梁,將環框梁的抗彎剛度轉化為等效的水平支錨剛度,作為理正軟件中“假定支撐”的“支錨剛度”輸入理正軟件中,并求得“假定支撐”的支撐軸力。后將理正軟件計算所得的“假定支撐”的軸力作為均布荷載,加入到環框梁平面模型中,求得環框梁的內力。
本工作井地質情況相對均一,采用理正深基坑支護設計軟件對軌排井段、盾構井段共計2個斷面進行了計算。連續墻內力值見表2,盾構井段計算位移內力圖見圖3,軌排井段計算位移內力圖見圖4。

表2 連續墻內力(標準值)

圖3 盾構井段計算位移內力

圖4 軌排井段計算位移內力
2.3.3 支護結構計算結果
根據理正計算結果,盾構井段,第一、二、三道環框梁的“荷載”標準值分別為:330.33 kN/m,704.98 kN/m,1 579.11 kN/m;軌排井段,第一、二、三道環框梁的“荷載”標準值分別為:251.98 kN/m,771.13 kN/m,1 001.95 kN/m。
將上述荷載加入環框梁平面模型,計算出各道環框梁的內力,內力值見表3;第三道環梁的計算內力見圖5~圖8。

表3 環框梁彎矩(基本組合) kN·m

圖5 第三道環框梁變形
本工作井采用環框梁+鋼支撐作為支護系統,共設四道支撐。在盾構始發井位置,第一、二、三道環框梁的尺寸分別為1 m×2.2 m、1.5 m×2.2 m、2 m×2.2 m;在軌排井位置,第一、二、三道環框梁的尺寸分別為1 m×3 m、1.5 m×4.4 m、2 m×4.4 m。第三道圍護結構平面布置見圖9。

圖6 第三道環框梁彎矩

圖7 第三道環框梁剪力

圖8 第三道環框梁軸力

圖9 第三道圍護結構平面布置
本工作井現場已實施完畢,各項監測數據均位于正常范圍。軌排井支護結構現場照片見圖10。

圖10 軌排井支護結構
(1)軌排井支護的常見方案有錨桿(索)方案、環框梁方案和懸臂結構方案。由于錨桿(索)施工后對地下空間開發的不利影響,其使用漸漸受到限制;懸臂結構方案適用于基坑較淺的情況,基坑較深時因側墻及底板厚度均較大,不甚經濟;環框梁方案在后續工程中會是更普遍的選擇。
(2)若軌排孔可內移并對軌道吊裝作業影響不大,建議優先采用純環框梁方案;若軌排井內移量受到限制,采用純環框梁方案時,側墻需外移導致投資增加,此時應對純環框梁方案和環框梁+肋板方案進行經濟比選后確定;若側墻外移因周邊環境的影響受到限制,則建議采用環框梁+肋板方案。
(3)對于基坑深度較大的軌排井,采用環框梁方案時,由于環框梁體量較大,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控制溫度應力,按照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相關要求施工。
(4)軌排井支座處受力較大,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增設腋角,改善受力。
[1] 熊永華,楊衛星,顏勇.某地鐵車站軌排井圍護結構設計[J].鐵道標準設計,2009(9):76-79.
[2] 張昆.地鐵軌排井段結構設計與分析[J].都市快軌交通,2012(4):79-82.
[3] 劉貴鳳,彭小林,陳巨武.地鐵隧道軌排井支護施工[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7(7):37-3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5] 昆建通[2011]363號 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于基坑工程中限制使用錨桿(索)的通知[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