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松陵第一中學 215200)
俗話說,一個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課也是如此,一堂好課一開始就應該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像一篇好文章,一臺好戲一樣,開頭便能吸引讀者和觀眾,引人入勝.可以說,新課引入就像一臺戲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優美樂章的序曲.恰當精彩的新課引入,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新課的進一步展開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新課的開始,學生的學習心理準備難免不充分,如果老師不注意新課的引入,而是每次上課都平鋪直敘千篇一律地重復著那句單調乏味的語言“同學們今天我們講xxx”,就很難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學》篇里所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新課的引入方法靈活多樣 .如:復習引入法、實驗引入法、事例引入法、設疑引入法、物理學史引入法、電教引入法、游戲引入法、類比引入法、對照比較引入法、組織討論引入法等.而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觀察和實驗.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初中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存在著知覺優先的傾向性,直觀上的印象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初中物理課堂中演示實驗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 ,也是很多教師引入新課的一種方式.基于演示實驗的初中物理課堂有效引課:是指教師從演示實驗入手,以演示實驗為主要教學手段的課堂教學引入.通過演示實驗進行引課,應具備以下特點:1.激發興趣,產生學習動機;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維;3.鋪設橋梁,銜接新知與舊知;4.揭示課題,體現教學意圖;5.溝通感情,創設學習情境.現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氣體的壓強》為例,談談基于演示實驗的初中物理課堂有效引課.

上課伊始,教師將裝滿水的飲料瓶擰上瓶蓋,拎在手上.問:如果用釘子在瓶子下部的側面扎個洞,會出現什么現象? 設計意圖:借似曾相識的演示實驗,復習舊知,引出新問.學生在上一節課中已經學過液體的壓強的知識,教師在上一節課中已演示過此實驗.由于思維定勢,大部分學生會回答:有水從孔中噴射出來.(如圖1)
教師待學生回答后,反問:真的如大家猜想的一樣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隨即用釘子在瓶的側面扎上一個洞,結果出乎意料,水并沒有從孔中噴射出來.在學生的疑惑和驚嘆聲中,利用課件展示問題:是誰阻礙了水從小孔中流出?(如圖2)設計意圖:設疑、激趣,引出本節課題,既使學生自發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創設一種學生要學、想學的情境.體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教學思想的活力.
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選擇一些生動的、新奇的、有趣的演示實驗來引入新課,這些實驗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趣味中獲得新知,這可能會成為學生終身難忘的知識,這正是演示實驗在物理學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瓶吞雞蛋實驗(如圖3):將一只熟雞蛋放在廣口瓶的瓶口,雞蛋不能落入瓶內.將開水倒入廣口瓶中,晃動廣口瓶倒去開水,緊接著將雞蛋堵住瓶口,發現雞蛋慢慢的向下運動,如同瓶子在吞雞蛋一般.最終雞蛋落入了瓶中.設計意圖:用魔術的方式表演瓶吞雞蛋,用意想不到的結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探索欲望.
覆“杯”實驗(如圖4):先演示將一塑料片放在大塑料筒口,將塑料筒顛倒過來,發現塑料片落下的現象.然后教師先后向學生提出:
問題1:“如果筒內裝滿水,蓋上塑料片,將塑料筒顛倒過來,塑料片受到什么方向的力?”
問題2:“受到水對塑料片施加的向下的壓力,塑料片會怎樣?”
問題3:“現在塑料片為什么不掉下來?”(用手托住塑料片)
問題4:“現在沒有手給塑料片施加向上的力,為什么它沒有掉下來?”
問題5:“觀察一下,現在給它施加向上的力的這只無形的手是什么?”

設計意圖 :依托演示實驗,采用分層次多階段跟蹤的方法,給學生提供一個連續思考問題的框架,這樣,在設懸和釋疑的矛盾運動中,讓學生一步步靠近問題的真相,使學生處于興奮與和諧的思維交流中.
三個演示實驗做罷.此時,教師用課件展示圖2、圖3、圖4,用三個類似的問題,“是誰阻礙了水從小孔中流出?是誰把雞蛋壓入瓶中?是誰把塑料片托住?”將空氣這個“無形之手”凸顯出來.
在學生意識到是空氣的作用后,教師再演示這樣一個實驗:將燒著的酒精棉花投入飲水機空桶內,待充分燃燒后,及時用手堵住桶口.火焰熄滅后,隨著一聲巨響,飲水機桶被壓扁了.以此將學生的探究熱情推向高潮.設計意圖:這個實驗現象明顯,可視性強.可謂前面三個演示實驗的升級,震撼的實驗效果,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一次非凡的體驗,體驗之深毋庸置疑.對于得出大氣存在壓強這個結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同樣的,圖4的實驗,改小玻璃杯為大塑料桶做覆“杯”演示實驗,同樣起到了放大實驗現象,使實驗效果明顯可辨的作用.給學生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震撼的實驗現象和效果,使學生歷歷在目,久久難忘.
教師繼續提出質疑:真的如大家所說是由于空氣的作用嗎?我們不妨再做一個實驗.教師將空氣吸盤擠出空氣,吸附在玻璃鐘罩內壁上.問:是誰將吸盤壓在玻璃上?學生回答:大氣壓.教師進而提問:如果將鐘罩內的空氣抽出,猜猜會有什么現象發生?生:……教師演示實驗:用電動抽氣機抽去鐘罩內的空氣,隨著空氣的抽出,吸盤逐漸鼓起來,最終掉落下來.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要通過演示實驗直觀形象地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規律,幫助學生學習使用儀器、進行規范實驗操作,更重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科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成.試析初中物理課堂導入藝術[J].新課程(中學),2014(03).
[2]雷曉艷,敖勝美.物理課堂導入教學芻議[J].湖南中學物理,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