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龍傳人

編者的話:出境游的國人越來越多,說“世界都在等待中國”不為過。出門在外,在領略異域風情的同時,因為人生地不熟也會遇到一些糟心事。本報記者從吃、住、安全的角度為您發(fā)回在克羅地亞、日本、希臘旅游的溫馨提示。
筆者最近在克羅地亞旅行誤入“黑店”,經(jīng)歷令人啼笑皆非。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電視劇《權力的游戲》取景地——網(wǎng)紅古城杜布羅夫尼克。這里風景的確很美,隨手一拍都是明信片。克羅地亞絕大部分人都十分熱情,再加上杜布羅夫尼克古城內(nèi)咖啡廳餐廳云集,于是已悠然度過兩天的我們放松了警惕。在古城繁華要道,一位小哥熱情地拉著我們發(fā)餐廳“促銷傳單”。傳單上的特惠套餐價格劃算,噱頭更有“贈送飲品和甜點”。小哥非常熱情,于是我們欣然前往這家叫做“KORTA”的餐廳。誰知道,我們由此一步步走進陷阱。
點的食物端上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家餐廳菜量非常小。正常食量的我(女生)點了一碗意面,在這兒5碗我應該就能勉強吃飽了。至于贈送飲料?那就是一小杯(小于中國白酒杯)過期蘋果蘇打水,摻了點酒精。我打量了一下周圍,食客都和我一樣,抿了一口就不喝了。
服務非常差,且有歧視亞洲人嫌疑。我們鄰桌是一對瑞士夫婦,來得比我們晚,上菜卻早很多。我們在吃完主菜后干坐了約半個多小時,服務員才在我的催促之下上了“甜點”:一塊又小又干,皺巴巴硬得像石頭的過期瑞士卷,簡直可以用來防身呢。服務員在收走主菜碟子的時候沒有說一句話,直接把碟子哐當哐當粗魯?shù)厮ぃ钊藗饶俊6谑兆吒舯谌鹗糠驄D的盤子時,卻動作輕柔,沒弄出一點聲音。
算錯賬,原來是慣用騙錢手法。我接過賬單一看,竟然有約500克羅地亞庫納(1克羅地亞庫納約合人民幣1元)。我們不是按照“優(yōu)惠套餐”點的嗎?應該不超過200庫納,我們在杜布羅夫尼克已經(jīng)住了兩天,深知附近餐廳的平均價格,這份賬單相當于價格翻了兩三倍。于是我走向門口發(fā)傳單那個小哥:“你好,我的賬單有問題。”
小哥好像早就預料到我要找他一樣馬上回答:“我不清楚,我只負責發(fā)傳單,價格你去里面的結賬柜臺問。”
于是我轉身叫住了剛才摔碟子的服務員,過了半天她告訴我:算錯了賬,把鄰桌的一起算到我們頭上了,并重新給了一張賬單。
鄰桌瑞士大叔還詢問我們:“這下該沒問題了吧?”他們那時還沒想到,自己的賬單也有問題。
“這多出來的40庫納是什么啊?”“座位費。”
“什么?我在這里住了兩天,周圍的餐廳都沒有收座位費?”他表現(xiàn)得好似我弱智一般,把菜單指給我看:“這兒寫了啊。”——嗯,在夜晚昏暗的燈光下,菜單某個犄角旮旯的確有一行不明顯的小字,還是用克羅地亞語寫的。
對了,賬單小票上面也沒有英文,全靠猜。第一次說算錯賬之后,就用圓珠筆在小票上胡亂劃過。小票上面不僅沒有店鋪名字,也沒有稅費明細。
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之前去上衛(wèi)生間,旁邊比薩店的老板陰陽怪氣地對我說:“Korta可是一家好餐廳吶!”,那時我還以為比薩店老板妒忌這家生意好。
這時,后面那桌不知哪國客人也叫起來了:“我的賬單還有問題!”原來他們除了被“算錯賬”,被宰“座位費”之外,這一桌還有40庫納的“橄欖油費”。在這里,幾乎所有的餐廳桌子上都有橄欖油、鹽和胡椒粉,這些東西就相當于中國面館里的醬油和鹽。這一桌卻“恰好沒有”,如果你找服務生要,賬單上就會出現(xiàn)40庫納。后來查看網(wǎng)站評價,才知道賬單里莫名其妙被亂加的遠不止這些,還有“酒水費”“面包費”等,名目不一。
關鍵是:被坑的人那么多,這個“Korta”生意還很火爆?我?guī)е苫笊狭藝獍娲蟊婞c評網(wǎng)TripAd?visor。點開一看,我驚呆了:杜布羅夫尼克一共343家餐廳有打分,它排名334,評分一星半,原來還有9家餐廳比它更爛。
多數(shù)評論是:“爛死了!黑店!千萬不要去!”評價“超爛”幾乎呈“一”字形排列。說“超級好”和“很高”的那4個人,估計是餐廳的托兒。吐槽大軍聲淚俱下、生動形象地描述被坑經(jīng)歷。
最后我又仔細看了下門口小哥發(fā)的傳單,上面竟然都沒有寫自己家餐廳的名字!我感到疑惑,這家位于古城繁華路段、公然欺客宰客、且有正規(guī)執(zhí)照的餐廳,差評不斷,為什么還在一直經(jīng)營,且生意紅火?!▲
環(huán)球時報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