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情
【摘 要】本文基于中英比較的視角,通過對兩國研發投入稅收激勵政策的對比,闡述了我國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不夠完善的現狀,并據此提出對完善我國研發稅收激勵政策的思考:適度擴大惠及范圍,優化稅收征管;豐富間接優惠政策,增強激勵效果;增強科技人才激勵,完善優惠機制。
【關鍵詞】研發投入;創新激勵;稅收優惠
研發環節是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基礎環節,適度的稅收優惠政策可將研發活動的外部收益內部化,有利于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進步及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為了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加強我國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扶持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英創新激勵稅收優惠政策比較
國際經驗表明,科技創新是一國崛起的重要基石。我國已經經歷了從引進模仿到自主創新的發展動力轉變。2016年5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綱要要求“堅持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同步發力”。在經濟社會領域,稅收優惠政策的激勵效應可以發揮有力作用。英國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其對創新的稅收激勵政策有值得我國借鑒的長處。首先,在稅收優惠的內容方面,我國主要對特定行業企業實行低稅率優惠,并針對研發費用、研發設備給予稅前扣除優惠。而相比之下,英國還增加了對研發支出損失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其“對雇員持股按資本利得征稅或免征”的稅收優惠政策使得整個激勵機制更為系統和完善。其次,從稅收優惠的方式來看,英國對中小企業由于研發支出帶來的損失,允許申請交付損失的14.5%的稅收抵免,這種直接對稅額的優惠政策不會受到稅率的限制,優惠更為直觀。而我國對研發創新的稅收抵免政策存在明顯缺失,主要以稅前扣除發揮激勵作用,其優惠效果十分受限。最后,我國的稅收優惠力度明顯小于英國。英國對中小企業研發費用130%加計扣除,而我國的加計扣除比例為50%或75%;我國對研發設備扣除限額也低于英國。英國對中小企業研發支出的優惠力度幾乎相當于我國的2倍。在對人才的激勵政策方面,我國僅對股權獎勵可實行分期繳納的優惠政策,這種時間成本上的優惠不能使個人感受到真正實惠,對人才資源的保留和吸引都不能發揮有力作用。
總體來看,我國作為后來居上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具有一定的后發優勢,但還需進一步加強科技與經濟社會的協調,才能抓好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
二、我國創新激勵稅收優惠政策的不足
(一)稅收優惠政策惠及范圍略顯狹窄
我國對創新激勵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針對在部分享受特殊發展待遇的地區和行業中的高新技術產業大中型企業,而對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環節的稅收優惠政策不夠突出。雖然財稅[2017]34號文件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的比例,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其認定要符合《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國科發政[2017]115號),“在我國境內注冊的居民企業,職工總數不超過500人,年銷售收入不超過2億元,資產總額不超過2億元;其他條件(綜合評分不低于60分等)”。這在無形中篩選掉很多企業。對比英國對可申請稅收優惠中小企業的認定,“職工總數不超過500人,營業額低于1億歐元,資產總額低于8600萬歐元。”我國的認定條件相對嚴苛。
由于中小高新技術型企業市場地位相對較弱,如果沒有更加優惠的激勵條件和必須達到的科研投資的要求,中小企業不會貿然對研發活動投入過多資源,反而會主導模仿和跟進的行為,導致影響整個市場的創新積極性。
(二)稅收優惠激勵效果稍顯薄弱
目前,我國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激勵政策主要體現在稅率式優惠,稅率式優惠是一種直接優惠方式,這種事后的利益讓渡主要表現為對企業最終經營結果的稅收減免,作用環節并非進行技術進步和科研開發的過程。而稅收間接優惠方式可以作用于稅前,是一種稅基式優惠,這種稅前優惠可以充分提高企業從事自主研發的熱情。針對研發投入環節方面,我國目前主要以加計扣除和加速折舊發揮作用。這兩種稅收激勵方式涉及的范圍嚴格受控,有諸多限制條件。雖然近些年來這種限制已經逐步放寬,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很多由于研發實際產生的費用不屬于可扣除的規定范圍內,因而無法扣除等。此外,我國稅收優惠政策中稅收抵免、人才激勵的缺失,也是影響其對創新活動和研發人員激勵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我國研發投入稅收激勵政策的思考
(一)適度擴大惠及范圍,優化稅收征管
我國企業的主體是中小企業,適度擴大惠及范圍可以使更多富有活力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持續推動產業技術的發展。可以針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適當放寬“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認定條件,以此刺激更多企業參與自主創新活動。例如,《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國科發政[2017]115號)第八條“直接確認科技型中小企業身份”的條件可在未來年度適度放寬。這樣不僅有利于形成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中的領軍企業,同時也將反向影響落后企業,若不能加大研發,則面臨技術落后而被淘汰的風險。
當然,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會增加稅收成本,同時可能引起企業采取各種手段進行避稅,造成稅收收入的流失。因此,如何適度放寬范圍還需進一步研究和調整。在適度擴大優惠范圍的同時,優化稅收征管體系也十分重要,以此降低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風險。
(二)豐富間接優惠政策,增強激勵效果
由于地方、家族企業是中小型企業的主體力量,該類型企業很大程度上不會對研發活動進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研發儀器、設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項大額支出,我國可以針對中小型企業的研發設備投入,給予相比大中型企業來說更優惠的加速折舊條件。此舉可減輕中小企業購置研發設備的負擔,提高設備占用資金的回流速度。我國沒有稅收抵免的優惠政策,因此還可以對中小型企業所開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研發活動所產生的某些合理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稅收返還。這種略帶補貼性質的稅收優惠措施更有針對性,更能刺激企業在購置科研機器和設備方面投入,提高了企業技術研發的硬件水平。
(三)增強科技人才激勵,完善優惠機制
一項科研成果一般要經過實驗室、中試和產業化三個階段,才能逐步達到成熟,繼而應用于社會生產。這其中前兩個階段的人力投資極為關鍵。科研人員作為自主研發的重要基礎,在各個方面應該享受更優厚的待遇。針對科研專家、科技人才應繼續增加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我國可以對科技人員在科研活動中取得特殊成績和做出特殊貢獻,因而獲得的各類獎金及特殊津貼免征或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等。加強個稅上的稅收優惠力度,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吸納科技人才十分有利,也對我國科研資源的保留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個人所得稅改革也是近年來我國稅改進程中被激烈探討的熱點。增加個人所得稅的稅收激勵政策也使得我國對研發投入的優惠機制更加系統和完善。
(東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遼寧大連 116023)
參考文獻:
[1]付伯穎.中小企業創新激勵稅收優惠政策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國際稅收,2017(2).
[2]石玉梅,耿輝.高新技術企業運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5).
[3]馬玉琪,財稅激勵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影響效應分析——基于廣義傾向得分法的實證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7(2).
[4]王培培.R&D;稅收激勵的國際比較與政策建議[J].財會月刊,2016(31).
[5]王玉民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6(4).
[6]張華等,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與績效關系的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5(17).
[7]馬柯.中國—英國R&D;發展比較研究[D].長安大學,2015.
[ 8 ]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科技創新經驗與啟示[Z],http://www.sohu.com/ a/115992887_466951,2016-10-12.
[9]Thomas Pope and Tom Waters,“A survey of the UK tax system”,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2016,11.
[10].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tax relief for SMEs,https://www.gov.uk/guidance/corporationtax-research-and-development-tax-relief-for-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history,2016-10-19.
[11]李婉迪.股權激勵稅收新政的評析與思考[J].時代經貿,2016(33):25-27.
[12]亓瑩,林敏慧,吳華珣.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稅收政策的國際借鑒研究[J].時代經貿,2017(07):20-22.
[13]羅家松,王新雷,徐彤,尹呼和.政府創新政策體系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路徑分析與優化模型[J].時代經貿,2017(18):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