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玉娜 郭靜 劉藝萌
【摘 要】通過建立隨機前沿模型,從指標系數和各個國家的效率兩方面分析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對外投資潛力。結果表明: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整體投資效率水平和平均值都不是很樂觀,極度缺少高效率的投資國家,說明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有巨大的投資潛力。
【關鍵字】“一帶一路”國家;投資潛力;隨機前沿模型
一、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FDI)規模也屢創新高。“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新的機遇。但中國對帶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僅占中國OFDI總量的10%所有,尚有巨大開發潛力。中國現在正面臨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不再具有低成本制造優勢,很難以與低收入國家競爭,而在研發和創新等高附加值環節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距離。伴隨著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國內低端產業過剩,需要轉移落后產能以延續產業競爭力。而中國過剩的產能、中國的資本、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都是這些“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實施使得中國過剩的產能找到新的市場,資本得到投資空間,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
二、變量選擇與模型建立
(一)變量選擇與數據來源
在被解釋變量的選擇上,由于目標是研究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潛力,故選取的是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其歷史數據是平穩的,更容易觀測,因此將存量數據作為隨機前沿分析模型的被解釋變量。自變量的選擇。GDP表示國內生產總值,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體的大小,GDP較高,經濟規模較大,投資潛力較大,預期結果為正。人口總量反應國家的市場規模,一般來說人口越多,越有市場投資潛力,預期結果為正。對于技術非效率模型中的變量構建,選取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各個國家的加權地理距離,抑制腐敗與政府效率平均值,政治穩定無動亂與監管質量的平均值,法律制度與公民話語權的平均值,預期這4個變量對效率都是正相關,即預期符號都為負號。模型樣本數據選取了2006 2015年“一帶一路”62個國家的數據,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來源《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地理距離來源于法國智庫國際經濟研究中心(CEPII),其他數據來源于世界發展指標(WDI)。
(二)模型設定
首先,借鑒引力模型的變量選擇,在巴特西和科里提出面板數據模型的基礎上,建立如下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三、模型估計結果分析
(一)國家最終系數及顯著性檢驗

前沿函數模型中,1β、3β、4β通過了顯著性檢驗,2β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中國GDP、人口數以及“一帶一路”國家的人口額對我國投資效率影響都比較大,“一帶一路”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影響很小。而且2β的符號于預期相反,其原因有可能是中國到這些“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不同于以往的投資,不是因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規模較大,而是因為這些地方的資源以及尚未開發的市場,若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較大,反而影響了中國在這些地區的投資。在技術無效率中,結果顯示2δ、3δ、4δ是顯著的,表明抑制腐敗與政府效率平均值,政治穩定無動亂與監管質量的平均值,法律制度與公民話語權的平均值對中國投資效率有明顯的影響,1δ是不顯著的,表明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地理距離雖然會對投資效率產生影響,但影響不顯著。影響力從高到低依次是法律制度與公民話語權的平均值,政治穩定無動亂與監管質量的均值,抑制腐敗與政府效率平均值,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加權地理距離。在之前的預期中,我們認為非效率模型的四項系數都為負數,結果有1δ,2δ,3δ符合預期,4δ不符合預期,說明法律制度與公民話語權與中國的投資效率是負相關的,說明對我國的投資效率起到抑制作用。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解釋,一是我國部分投資可能選擇監管和法律不嚴的國家作為目標,方便逃脫監管;二是我國投資更喜歡公民話語權弱的地方,若和東道國的公民出現糾紛問題能較快較好的解決。
(二)技術效率分析
每年的平均技術效率值在0.3左右,所有的這些“一帶一路”國家整體的技術效率基數很小,只有新加坡投資效率最高,投資效率在0.5一上,蒙古居中,平均投資效率在0.5附近。剩下的國家投資效率都極度偏小,馬爾代夫、柬埔寨、科威特、白俄羅斯、塞浦路斯、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這些國家雖然技術效率值也很小,但相對來說,技術效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之所以這些技術效率值很小,才更加說明這些國家的投資潛力并沒有較好的實現,還是有很大的投資潛力,有較高的上升空間。
四、結論
本文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分析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對外投資情況,利用frontier4.1軟件對2006 2015年的數據進行處理,從指標系數和各個國家的效率兩方面做出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根據隨機前沿模型的分析結果,在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直接投資效率中,確實存在技術效率方面的差異,統計誤差的影響較小,而技術非效率擾動具有比較大的影響,意味著本文的研究結果是可信的,具有一定的價值。第二,在所選取的影響因素中,中國的GDP,總人口,“一帶一路”國家的GDP、總人口數以及抑制腐敗與政府效率平均值,政治穩定無動亂與監管質量的平均值這幾個變量與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效率都是正相關的,有利于充分發揮投資潛力;法律制度與公民話語權的平均值與投資潛力負相關,不利于投資潛力的提高。第三,到2015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整體投資水平和平均值都不樂觀,而且缺少高投資效率國家,意味著這些國家的潛力有待大幅度的釋放,中國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戰略,進一步挖掘對外直接投資方面蘊藏的巨大潛力。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北京 100048)
參考文獻:
[1]張亞斌.“一帶一路”投資便利化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選擇——基于跨國面板數據及投資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6(09):165-176.
[2]蔣冠宏,蔣殿春.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東道國制度重要嗎?[J].管理世界,2012(11):45-56.
[3]李計廣,釗銳,張彩云.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潛力分析——基于隨機前沿模型[J].亞太經濟,2016(04):96-103.
[4]王志浩.“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中亞能源合作研究[J].時代經貿,2017(24):32-34.
[5]廖怡煒.“一帶一路”下中印合作的進展、挑戰與對策[J].時代經貿,2017(24):35-37.
[6]任蓉,孟凌.加大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緩解流動性過剩的探討[J].時代經貿,2008(S1):11-13.
基金項目: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資助(項目編號:JD-YB-2017-022)。2017年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邸玉娜(1986—),女,河北廊坊人,經濟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