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慶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面臨的主要問題
1.重慶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不便
重慶,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一些地區山高坡陡,導致不管是商品送進還是產品送出,都存在成本高、時間長的問題。
2.重慶農村有線網絡和移動互聯網覆蓋率不高
在重慶的廣大農村地區,互聯網絡、電腦設備的使用率及普及率較低。加之偏遠農村信息傳遞的滯后與失真,致使生產一線的農民無法獲取現實操作中的最新農業信息及市場供求信息來進行正確的生產決策。重慶農村地區薄弱的基礎設施,也是限制重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
3.重慶農村地區人力資源比較缺乏
目前,重慶不少農村地區老齡化、空心化程度較高,留守人員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對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比較有限。有一定知識技能的年輕群體大多脫離了農業生產,現有的務農人員對現代農業的規模生產、集約經營等缺乏理解和操作能力,對電子商務這種新事物更是缺乏認識和應用能力,無法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的實踐者和推廣者。
4.重慶農村地區引進人才相對較難
由于人才政策、創業氛圍、區域位置、生活環境的差異,導致一些精通電子商務技術和善于電子商務管理的人才不愿到重慶農村去創業,使得基層政府引進電子商務人才比較困難,影響了重慶農村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發展。
5.重慶農產品品牌效益不高
在信息社會,品牌、包裝、概念是營銷的重中之重。打造富有內涵的整體品牌,發掘品牌價值,樹立整體形象,是重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在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推動下,一些知名網絡運營商開始在農村注冊公司、申請商標,開展原創設計,但設計思路還不夠專業,加之當地政府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致使經營仍處在低水平的模仿階段。另外,當地政府對農村電商的品牌推介手段也很有限,地方自主品牌大多沒有較高的認知度,致使產品的附加值也沒有能夠得到很好地體現,產品收益受到較大限制。
6.重慶農村地區發展不均衡
相比城市,重慶農村地區網絡使用的基礎條件比較薄弱。尤其是在渝東北、渝東南這些高山地區,也同時是重慶市18個國家級貧困區縣和市級重點扶貧區縣所在地區,政府投入、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的差異,是導致重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雖然地方政府有意推動區域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但受限于政府的財政收入,基礎條件得不到有效改善,整體進展緩慢,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農民收入不高,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不得不嘗試較為穩妥而又缺乏特色的電子商務手段,大多數農村電商選擇了規模種養殖和技術含量較低的特色加工,政府則任由農戶自由發揮,缺少科學規劃和政策指導。
7.重慶農村電商缺少知名企業平臺
農產品行業的壁壘較低,入行的門檻不高,一旦取得一定的銷售業績,其成功的模式很容易被復制。實地調研發現,一些區縣政府對未來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沒有整體發展規劃和思路,沒有重點培育的企業和平臺。另外,重慶農村電商喜歡各自為政、單打獨斗,沒有在市場上擰成一股繩,嚴重削弱了整體競爭力。目前,在重慶農村電商中,還沒有出現能夠對其他電商發揮號召或引導作用的規模型領頭企業,缺乏自有創新品牌一直是重慶農村電商的“硬傷”。
二、推進重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建議
1.提升政府扶持力度,突出宏觀指導規劃
市場是農村電商發展的主導力量,它將促使農村電商出于趨利避害的自覺,尋求默契與合作,不斷創新,主動改變,適應需求。從外部環境看,政府要從初期的“無為而治”,轉變為現在的“主動作為”,更加積極地發揮作用,順應發展需要,以“開放融通、興商惠民”為根本,以創新意識為關鍵,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切實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2.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要把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作為政府重大建設項目,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決定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景,也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提條件。政府部門、網絡運營商等應積極響應李克強總理“提網速、降網費”的號召,加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電子支付系統建設、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安全保障配套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建設更廣覆蓋面、更快速度、更高安全性的網絡通訊系統,加大現有設備的更新改造力度,擴大農村寬帶接入的范圍和比重,降低互聯網接入的資費水平,提高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促進更多農民上網,讓“互聯網+農村”惠及更多農民創業和置業。
3.加強金融產品創新
農村電子商務不僅涉及經濟、商務、信息、工業等諸多政府部門,而且還是“三農”問題、就業問題、扶貧工作等方面的關注重點,甚至黨、團、工、青、婦的相關工作均可與此掛鉤。目前,農村鮮有大規模的外部資本流入,還需要立足傳統的銀行貸款支持。為此,政府應積極推動銀行加大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根據當地農村電商的特點、企業發展的需求,結合金融產品的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等考慮,積極推出新型金融產品。在綜合考慮農村電商可承受的財務成本基礎上,政府可以考慮成立擔保公司,推動銀行支持農村電商成長。
4.適度規模經營
農產品的適度規模經營是指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突破土地規模的限制,合作并服務于主要生產環節,實現農業生產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重點發展訂單式農業和優勢特色農業,生產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標準化產品,形成區域化、專業化、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支持涉農生產企業和合作社在電子商務平臺開辦直銷店、地區特色產品館、網上展銷會等方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電商平臺與鮮活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直接對接,推動建設生鮮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直通渠道。同時,政府還應在軟硬件建設、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度,發揮出產業規模優勢。例如,可以建立產業園,將生產加工、配套設施、物流快遞等集約化經營,發揮出集聚效應;可以通過建設農村電商綜合體,將營銷、設計、網絡、客服等集結成一個綜合服務平臺,更好地為農村電商提供技術保障和基礎服務。政府相關部門可以派人員進駐入園、進樓提供服務,這樣,既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農村電商經營成本,又能現場規范生產、監督質量。
5.推進品牌建設
產品的品牌化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然而,品牌化建設在重慶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中還比較滯后,這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又一個障礙。因此,政府應大力推進農產品品牌戰略,加快制定農產品的包裝、標準和品牌銷售策略。大力引導廣大農民在政府、行業協會的指導下,高標準執行農產品質量等級、重量等級、包裝等級等國家標準,以減少資源的消耗,為實現農產品電子交易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打造品牌還可以借助規模龐大的第三方電商平臺。比如,在淘寶網“特色中國”欄目里開設地方特色館。可以參照浙江遂昌的做法,由政府和淘寶合作,聯合建立誠信體系、質量保障體系、交易可追溯體系,遴選出一批在質量、技術、服務等方面符合一定規范標準的優質農村電商進駐地方特色館,共同創建整體品牌。今后,當消費者需要購買農產品或特色商品,由搜索商品名稱轉為搜索地名時,地方整體品牌就取得了成功。這種轉變的意義在于,從電子商務營銷的角度看,品牌代表著品質、服務的保證,這種保證將大大提高轉化率;從經濟成本看,整體品牌的推廣成本攤薄后,將遠低于個體品牌獨立運作,在廣告推送、推介服務上的花費將大大降低。
6.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優化流通機制,提高運作效率
長期以來,農產品市場的競爭主要體現在農產品的營銷方面,使得農產品的銷售物流比生產物流顯得更為重要,而農產品銷售物流中,最關鍵的環節則在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會同交通管理部門、交通運輸部門以及相關物流企業,加快推進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促進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的轉變,優化流通機制和資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和農產品損耗,提高農產品的經營效益。比如,可以向農村地區推廣“武陵生活館”的運營經驗,為農產品網銷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時,政應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解決配送車輛進城難、停靠難等問題。另外,政府還應加大督導力度,推進城市配送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改善城市配送軟環境。
重慶可以由市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牽頭,加大鄉村公路建設、農產品運輸設備更新、預冷設施和流通冷藏設施的投入等,保證農產品運輸具有良好的環境和載體,逐步實現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結合農產品產銷和流通情況,在重點地區或中心地域設立綜合型或專業型物流集散中心。通過專業的物流中心,可以快速實現農產品的歸集和分銷,抵消農產品生產規模小、分散性大的不利因素,并快速利用農產品專業運輸工具,把農產品配送到網購者手中。同時,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的成功經驗,加強農產品物流標準化建設,構建基于農產品網銷的物流信息支撐平臺,與農產品的大流通市場規范相契合,以適應農產品物流的自動化、網絡化、職能化和全球化的發展。
7.引入現代管理方式推進發展
重慶農村電子商務要想走得更加長遠,必須在政府的有力指導下,改變家庭作坊式的生產經營模式,突破由此帶來的經營理念、管理手段上的瓶頸問題。家庭式的經營管理,在中小企業發展初期,有其必然性和實效性,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其內在缺陷必然導致發展受限。可以說,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職業經理人的引入,是重慶農村電商企業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目前,重慶農村電子商務面臨的眾多問題,很多可以在企業管理制度上找到根源,同時也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總體上看,家庭式管理是相對封閉的,由于獨占產權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對家庭以外的人才、資金、技術的引進都有本能的抗拒,這就導致家庭有限的資本與規模化生產不相適應,產權的封閉與現代化企業分工也不相適應。因此,重慶農村電子商務一人包打天下的方式急需改變。在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重慶農村電商可以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開放的多元化產權結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和人才競爭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融資、管理、人才等問題,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邁上更高層次。而且,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誠信體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建立,可以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