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秋霞 張俊杰
摘 要:農村物流體系是指農村物流資源在地域空間、技術信息、基礎設施、供需市場及產業組織等所構成的產業體系。農村物流體系為農村生產、生活和其他經濟活動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務的產業組織所構成的服務體系,內含有物流要素、要素功能和物流體系結構,且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服務體系中一個基礎性和關鍵性板塊。
關鍵詞:農村物流體系發展現狀構建對策
1 建設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現實意義
1.1 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中國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是中國問題,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時期,通過現代物流技術的運用和信息引導,可以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農業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的改善、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競爭力增強、農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國家和人民的和諧。
1.2 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現代農業物流業發展要求農產品種植實現專業化和區域化,這樣雖然單個農戶的生產量不大,但區域化集中種植可使農產品供應總量增大,這樣既便于組織貨源及第三方物流業或流通經紀人的介入和發育,也有利于采選、分揀、包裝、加工等農業流通產業的發展。農業物流業的發展使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產品銷售實現了專業化和現代化,更加便于組織農產品加工,直接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反過來說,農業產業化發展,由于在生產資料供應和農產品銷售環節實現了集中供應和收購,也從某種意義上促進了農業物流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與發展農業物流業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
2 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的特點
2.1 農產品季節性強、物流服務個體規模小數量大
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農用生產資料的需求和農產品的供給也呈現出季節性,因而其相關的物流活動在時間上就很不均衡,如春耕和夏種期間農用生產資料需求旺盛,秋季水果大量上市時期物流需求顯著增加。受農村收入來源和消費習慣影響,農村日用消費品需求一般在秋冬季節比較旺盛。這些需求時間不均衡的特點,決定了農業與農村物流具有很強的季節性。與此同時,農村物流服務對象涉及農村廣大農戶和城鎮居民。雖然規模小,但是就總體規模而言,又幾乎是最大的,這對物流企業的經營者有著更為獨特的要求。
2.2 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物流運作組織難度大
我國農村的生產運作方式決定了農業生產的分散化,人口密度低,而且缺乏物流龍頭企業。目前農村的中介組織多是小打小鬧的個體經營者,難以組織起較為完整的流通體系,也就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成本下不去,質量上不來。而物流運作需要組織化、規模化,這種現實矛盾直接導致農業與農村物流比城市物流具有更大的組織難度。
2.3 農村物流技術水平不高,人才缺乏
農產品物流并不是簡單儲運,與工業品相比較,很多農產品都需要控制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否則就會造成大量腐爛變質(或死亡)。除農產品外,作為農用生產資料的種子、苗木等屬于有生命的物資,農藥屬于有毒的特種商品,這些商品對包括運輸和保管在內的物流過程有較高的要求。農產品的特性要求具有更高水平的物流人才。據統計,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只有10萬人左右,而我國物流人才的需求高達600萬,與城鎮相比,農村物流環節上的人才缺口更為嚴重。
3 構建現代農村物流體系的對策及建議
3.1 結合農村物流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物流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當前部門分割、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問題是制約我國物流效率提高的主要瓶頸之一。打破這些障礙,充分整合資源,形成一體化運作,是今后一段時期物流業發展的重要任務。解決這個問題,要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按照物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來促進物流區域發展。因此,健全物流法律法規在現代農村物流體系的構建中的作用顯得非常重要。要改革現行物流業相關行業管理體制,打破部門間和地區間的分割和封鎖,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資源利用的市場化;要依法制止和查處濫用行政權力阻礙或限制跨地區、跨行業物流服務的行為,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物流服務市場;要繼續深化各相關領域的體制改革,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規范行業管理,促進物流服務的規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
3.2 加強農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物流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
在農村物流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中,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已經修通了公路,一些地方甚至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建設聯結城鎮鄉村的公路網、農產品的集中儲存保管及配送中心(物流節點)。隨著我國通訊主干網及電話、電視有線網在農村的普及,農村信息化的基礎條件已經初步具備。各地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建立開放的農產品物流公共信息系統,積極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同時,也要建立物流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農產品的保鮮度和附件值,實施農產品物流的準時制,減少農產品物流環節的損耗。
3.3 積極培育和扶持農村物流運營組織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現代物流體系構建中,政府應該從宏觀調控角度來引導、規范、激勵從事現代農村物流的主體,鼓勵和規范一些現有的從事農產品倉儲和運輸的農工商聯合企業及合作社組織的聯合或合并,以達到優勢互補,節約資源,向現代第三方物流企業轉變。同時,政府應積極培育支持大型連鎖、批發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大型農業企業集團進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加快建立綜合化與一體化兼有的多層次物流配送體系。積極扶持具有集成化、全過程物流服務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企業;培育一批規模大、功能強、信息化和標準化程度高、技術先進的大中型物流企業或集團,充分發揮其示范和帶動作用。
3.4 建立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優化農村物流人才結構。
物流人才的缺乏早已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現代農村物流人才的培養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從農村建設基金中劃撥部分資金,用于學校和企業聯動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各地也可廣泛開展崗位培訓,特別要搞好農產品物流在職培訓,通過辦短期學習班、資格培訓、業務學習等形式,盡快培養出一批農村物流急需的人才。
4總結
總之,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需要物流市場的參與者認真研究農村市場,提前規劃,科學決策。相信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結合國家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些列政策措施與惠農政策的逐步落實,農村物流的建設與發展一定能夠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志祥.農村產業經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65-67.
[2]張彤.發達國家現代物流業的特征[J].經濟研究參考,2003,(23):35-37.
[3]馬力強.中國現代物流發展現狀及有關政策[J].鐵道貨運, 2004,(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