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佳倩
摘 要:本文通過對世界史文獻資源的調查研究,結合數字人文的環境背景,對比天津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在世界史這一學科的科研進展,提出對天津師范大學在世界史學科的未來發展研究展望的建議。
關鍵詞:數字人文 世界史 文獻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數字化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數字人文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近年來,在國內外數字化的浪潮日益興起,出現了各種對文獻數據庫的建設以及各種古籍書目數字化的研究項目。網絡和計算機技術被日益應用到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研究領域,使得人文研究在近幾年的發展上效率不斷提高。盡管將數字信息化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結合能夠使我們看到在人文科學的探索中,數字技術可以發揮它巨大的價值,然而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數字信息化技術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所發揮的手段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大部分技術主要是對人文社會科學這一領域的資源進行簡單的組織、檢索以及利用,并沒有深入到對人文學科資源的深入分析與研究。在國外,則已經形成了數字人文這一學科。“數字人文”對人文學科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樣也對圖書館學研究和圖書館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數字人文實踐過程中,在歷史學方面,關美寶等[1]基于GIS進行了歷史地理可視化分析;在文學方面,許鑫等[2]進行了文本挖掘與 TEI 標準;在語言學方面,倪傳斌等[3]建立了大型語料庫;舞蹈方面,[4]葉勝光進行了視頻捕捉、運動分析與虛擬現實再現;考古學方面,朱曉冬等[5]進行了圖像分析、色彩還原和數字重建等。因此,借鑒這些實踐研究并將其應用于世界史數字化中,那么世界史數字化工作必將實現一個質的飛躍,從世界史文獻信息的簡單組織、檢索與利用到對海量文獻資源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從單一的世界史研究手段到多維度的科學分析和智能介入。
這一新興學科,從全新的理論角度去分析數字信息化技術與人文研究之間的關系,并研究他們的交叉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數字人文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了技術上的和工具上的支持,能夠幫助研究者對海量的數字信息資源進行檢索、挖掘和利用。
在數字人文背景下,對歷史學科的研究主要體現在GIS技術上,即歷史地理信息化技術。近年來,伴隨著在人文社會科學這一學科中所興起的“空間轉向”的研究,從而逐漸形成了以GIS技術為基礎的“空間綜合人文社會科學”,并使之成為了“數字人文”的重點研究對象。本文通過對世界史文獻資源的梳理、調查和研究,調查了世界史研究文獻在CNKI數據庫的分布情況,分析在數字人文背景下,世界史的文獻分布,并對比天津師范大學與東北師范大學的世界史科研研究進展,在比較分析的過程中,得出如何更好地實現對天津師范大學世界史學科的發展,促進其數據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使本學科在科研發展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1 世界史文獻資源調查
在CNKI數據庫中,以“世界史”為字段,在世界歷史學科的分類下進行檢索,調查顯示中國知網中在世界歷史這一學科下覆蓋有關世界史的研究文獻一共有61,475 條結果,其中以天津師范大學為單位,共檢索出330篇文獻,以東北師范大學為單位則檢索出1040篇文獻。并在CNKI中截取不同高校之間覆蓋世界史相關研究文獻的統計對比情況,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東北師范大學排名第二位,而天津師范大學則遠遠低于東北師范大學,僅排名25位。東北師范大學和天津師范大學在總體高校水平的排名上不相上下,但在歷史學這一學科中,天津師范大學卻遠不如東北師范大學,為了進一步調查世界史相關文獻資源分布情況,研究二者之間在歷史學學科上的具體差距,以及與總體發展水平上的差距,筆者分別統計分析了世界史相關研究文獻的學科分類、論文類型以及年代分布,以及兩位高校之間的對比分情況來進行具體分析。
經過對比,可以看出世界史相關文獻資源主要分布在世界歷史、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中國文學以及高等教育這四個學科中。并且可以發現,東北師范大學在對比天津師范大學的學科發表情況上還是很占優勢的:不僅每一個學科的發表篇數都高于天津師范大學,而且在世界歷史學科上發表論文的情況還遠遠高于天津師范大學。可見天津師范大學在歷史學這一學科領域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進步的空間還很大,在自身學科和其他跨學科之間并不具備明顯優勢,需要向更專業化的方向不斷努力和改進。
從天津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發表的與世界史相關的研究文獻類型分布的對比數據中,可以看出,世界史相關文獻類型主要是期刊,其次為碩士論文。兩位高校的歷史學文獻在期刊類型上卻不占優勢,歷史學相關文獻主要還是以碩士論文為主,博士論文為輔,由此可以看出,兩者在歷史學科的發展中,著重還是以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學位論文為主要發展動力;而對比天津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二者的具體發表情況,雖然在期刊上天津師范大學在歷史學相關文獻上發表論文的篇數略高于東北師范大學,但是在總體水平上,天津師范大學還是遠低于東北師范大學。因此,天津師范大學在歷史學學科建設上,應該大力發展與歷史學相關的項目,促進研究生和博士生在這一領域不斷研究,并發表出新的科研成果。
通過對比天津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發表的與世界史相關的研究文獻年代分布情況,可以看到從2001年到現在,世界史相關文獻發表數量呈平穩上升的趨勢,逐年不斷增長,在2007-2009年之間稍有下滑,但在2010年后又開始恢復遞增趨勢。還可以看出,天津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的發展趨勢與總體的趨勢是基本相同的,在2006-2009年之間出現下降趨勢,但在2010年后開始遞增,但東北師范大學的總體水平還是遠高于天津師范大學。
2 結論
資源現狀分析表明,目前關于世界史研究主要圍繞世界歷史、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中國文學以及高等教育這四個學科;而通過對比兩位高校,可以得出天津師范大學世界史信息資源或數字化的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建設世界史學類信息資源的科研團體所占比例不高,已開始建設的還處于各自為政的階段,即各建各的,沒有形成統一的建設體系、共享體系、服務體系和投入體系等。因此,有必要借鑒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史學學科的發展道路,通過分析研究該校有關世界史館藏資源,分析目前該校在世界史學科發表文獻所占學科的分布,在分析該校世界史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基礎上,打破各自為政的階段,努力形成統一的建設體系、共享體系、服務體系和投入體系等。最終構天津師范大學世界史學科的數字化統一平臺,并針對其各個環節架構其服務體系,使科學技術史、世界史和圖書館學研究充分交叉,為歷史學研究提供文獻、服務和深度咨詢保障,進而促進世界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關美寶, 申悅, 趙瑩, 等. 時間地理學研究中的GIS方法: 人類行為模式的地理計算與地理可視化[J]. 國際城市規劃, 2010(6): 18-26.
[2] 許鑫, 郭金龍, 蔚海燕. MONK項目及其對我國人文領域文本挖掘的借鑒[J]. 圖書情報工作, 2012(18): 110-116.
[3] 倪傳斌, 劉治. 語料庫數據驅動技術在科技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科技翻譯, 2005(4): 24-27.
[4] 葉勝光. 數字化舞蹈藝術的特征表達與視頻檢索技術[D]. 杭州: 浙江大學, 2003.
[5] 朱曉冬, 周明全, 耿國華, 等. 西北大學考古數字博物館的設計與建立[J]. 西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4(5): 5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