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張廣瑜 程緒森
摘 要:隨著油田持續開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油井數量多、井筒狀況復雜,延長油井檢泵周期具有重要意義。文中通過系統分析影響檢泵作業的因素,采取多種技術措施延長檢泵周期,降低采油生產成本。 (1)通過統計油田近三年檢泵作業井,分析得出檢泵作業主要原因為偏磨、腐蝕和結垢。(2)對于偏磨嚴重井,采取因地制宜、分段治理、防治結合的方式,提高偏磨治理效果。(3)針對腐蝕、結垢井,開展室內實驗優選藥劑,并結合現場生產實際,對藥劑類型、加藥方式等進行優化,制定防腐防垢加藥方案,提高治理針對性和治理效果。
關鍵詞:維護井;檢泵周期;作業原因;防偏磨;防垢;防腐治理
抽油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結蠟情況,管桿偏磨、腐蝕、結垢嚴重。抽油桿在上沖程時,游動閥關閉,活塞帶動油罐內介質上移,由于管內介質的重力、油管與管內介質和抽油桿的阻力作用,使抽油桿拉直,而油管在中性點以下產生彎曲,使管、桿接觸而產生磨損。近年來,經過綜合配套工藝技術治理、清防蠟工藝的配套實施,抽油井維護作業井次逐年減少、節約生產成本、延長抽油井的檢泵周期。通過對油田近三年來維護井作業原因的深入調查分析,針對油田儲層特點,提出了“三防”治理,即防偏磨、防垢、防腐治理措施,減少了維護作業井次.延長油井免修期。
一、影響油水井免修期的主要因素分析
統計油田2014-2016年共有維護井平均免修期338天。通過對油田最近三年檢泵井原因分析,偏磨、腐蝕、結垢導致作業井數占總井數的71.1%。
(1)偏磨原因:由于油井液含水大幅度上升,桿管之間的潤滑環境逐漸惡化,側鉆井、斜井的增多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偏磨現象越來越嚴重,且偏磨井數呈逐年上升趨勢,管桿偏磨造成油井生產周期縮短。實際上,油層套管在一定程度上是螺旋彎曲的,油管油桿在套管中是螺旋彎曲的。油管與油桿相互接觸是不可避免的,當其相對運動時產生偏磨。當抽油機井生產時,抽油桿向上的綜合拉力和向下的重力會產生一個水平分力,在這個水平分力的作用下,油管和抽油桿接觸,產生磨擦。抽油桿彎曲產生于下沖程,下沖程時,抽油桿主要受兩個方向的力,一個是自身在液體中向下的重力,另一個是活塞下沖程時受到向上的阻力,而兩個方向的力的平衡點,即為中性點,在中性點以下的抽油桿受壓而彎曲,中性點以上抽油桿呈拉伸狀態,由于抽油桿彎曲,使抽油桿與油管發生偏磨。2014-2016年因偏磨造成管漏、桿斷井占躺井總數的33.0%。(2)腐蝕原因:油田進入開發中后期,原油含水上升,產出液中礦化度升高,采出液中含有多種離子,如:K+、Na+、Mg2+、Ca2+、CI-、SO42-、HCO3-等,使采出液中導電性增強,加速了電偶腐蝕、電化學腐蝕進程。導致金屬腐蝕的因素很多,如:礦化度、溫度、PH值、溶解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2014-2016年因腐蝕造成管漏、桿斷井占躺井總數的23%。(3)結垢原因:隨著油田開發的不斷深入,結垢井逐年增加,成為油井躺井的主要因素之一。油井井筒結垢嚴重,造成泵卡、泵漏、油管桿腐蝕;地層、射孔部位結垢,造成油井減產。目前,油井結垢類型是碳酸鹽垢、硫化物垢、鐵化合物垢及混合垢。2014-2016年因結垢躺井占躺井總數的15.1%。
二、延長油水井免修期的具體辦法和措施
1、分段治理、防治結合,提高偏磨治理效果。
針對近年來油井偏磨日益加重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配套偏磨技術,提高治理效果。 ①對一般偏磨井分段治理,使用碳纖維扶正器局部對應治理模式,主要配套碳纖維扶正短節、扭卡式扶正器等,其中扭卡式扶正器可在單根油桿上滑動,起到清洗油桿功能,單井使用20-40件不等。②對中度偏磨井,使用局部對應內襯管+抗磨接箍治理模式,單井使用內襯管300-600m。③對年度三次、當年二次及5噸以上嚴重偏磨井納入重點治理,全井采取內襯管+抗磨接箍治理及內襯管+防腐桿治理模式,使用效果較好。④配套旋轉工具。使用油管旋轉井口,定期人工驅動渦輪,使井內油管定期更換方位;使用油桿旋轉器,利用抽油機上下載荷不同,自動驅動抽油桿旋轉,以上兩類裝置使桿柱、管柱均勻磨損,延長檢泵周期。
⑤對空心桿偏磨井下扶正空心桿配套3寸管治理;對螺桿泵井在偏磨段加下錐度扣扶正器治理,效果明顯。⑥對結蠟偏磨嚴重井,采用上部3寸普通油管配套空心桿熱洗除蠟,下部偏磨段配套內襯管及抗磨接箍治理。⑦抓好新井早期防磨治理,對斜井、彎曲大的井,從投產開始采取全井內襯管+抗磨接箍治理,做到早治理早見效。
2. 針對區塊特點,開展室內實驗,制定防腐防垢加藥措施。
針對日常加藥以周期性加入防垢劑為主,加藥周期15~30天,由于未加緩蝕劑,導致部分區塊及單井生產管柱腐蝕情況嚴重,從作業井情況描述可以看出區塊均存在抽油桿本體腐蝕問題。針對零星單井腐蝕治理問題,開展藥劑篩選評價試驗,制定合理加藥方式,并篩選出針對性強的采出水緩蝕劑進行現場加藥。(1)選井。管理區與工藝所相結合,確定區塊整體治理及零星單井治理順序,并選出典型井進入室內試驗。(2)采出水檢測。管理區按照取樣標準及檢測要求,對腐蝕區塊典型井采出液取樣,送至工藝所進行實驗分析,分析內容包塊:常規離子分析,靜態腐蝕速率檢測,水質自身穩定性評價以及緩蝕藥劑篩選等。(3)垢樣檢測。腐蝕區塊有檢泵井時,管理區負責在檢泵時取垢樣,送至工藝所進行垢樣組份分析,與采出水檢測結果相結合對腐蝕因素進行考察。(4)制定加藥方案并實施。在完成室內試驗后,確定藥劑類型及加藥方式,制定區塊(單井)加藥方案,提交至管理區,由管理區根據方案要求組織實施加藥工作;(5)后期效果跟蹤。現場實施后,由管理區定期對加藥井進行取樣,工藝所通過對比加藥前后腐蝕速率情況,對加藥工藝進一步調整優化。(6)取得的效果。以A塊為例由于含水上升,油井腐蝕越來越嚴重。檢泵作業33井次,作業頻次高達0.8,檢泵周期僅為197天。通過采出水靜態腐蝕掛片實驗和水質化驗數據分析,開展藥劑優選實驗,結合現場生產實際,對藥劑類型、加藥方式等進行優化,投加緩蝕劑的油井平均檢泵周期延長了215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應用情況
本文結合油藏開發特點和單井生產實際,以及修井作業和日常生產測試資料等分區塊、分井況進行綜合分析,明確了影響油井檢泵周期的主要因素,即油井出砂、桿柱斷脫、偏磨以及螺桿泵定子脫膠。通過舉升工藝優化設計和配套工藝技術的應用,達到延長油井檢泵周期、提高油井生產時率的目的。同時針對老油田開發中后期含水逐漸上升、井況差、原油物性差、油稠易岀砂等因素,對下步的技術攻關方向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延長檢泵周期的方法與對策。通過針對性治理措施的開展,管理區檢泵作業井同比減少5口,比計劃減少6口,平均檢泵周期由原來的338天延長至395天,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提高油井檢泵作業施工質量有效途徑分析[J].霍冬曉.化學工程與裝備. 2017(07)
[2]油井檢泵原因分析及延長檢泵周期措施探討[J].孫家暉.化工管理. 2017(09)
[3]延長油井檢泵周期工藝在筆架嶺油田的應用[J]. 張娜,胡鵬.化工管理. 2015(29)
[4]延長油井檢泵周期的探索[J].汪洋.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4(10)
[5]淺談影響油井檢泵周期的原因及對策[J].董力維.化學工程與裝備.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