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宋丹
摘 要:在現代城市工程建設中,建筑工程所占地位越來越重要。后澆帶作為建筑施工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施工技術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工程的整體質量。為此,本文主要對城市建設工程后澆帶作用原理、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簡要地分析。
關鍵詞:城建工程;后澆帶施工;作用原理
伴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建筑工程規模不斷擴大,逐漸趨于高層化及功能多樣化,對于其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后澆帶的設置能夠有效降低沉降差,為混凝土收縮變形及溫度應力預留足夠空間,盡量避免產生有效裂縫,提升工程結構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在具體施工中應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加強質量檢測工作,及時處理潛在的質量問題,嚴格規范施工操作行為。
1 后澆帶作用原理
后澆帶是現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僅在施工階段保留的臨時性變形縫,按照設置作用劃分,后澆帶可分為3種類型,具體如下:
1、沉降后澆帶。此類后澆帶的作用是對地基條件差異產生的結構不均勻沉降進行處理;
2、溫度后澆帶。此類后澆帶能夠將混凝土早期溫度應力充分釋放出來,且能夠對后澆帶封閉后產生的溫度應力進行抵抗;
3、收縮后澆帶。此類后澆帶能夠將混凝土早期收縮變形釋放出來,并能夠對其封閉后產生的收縮變形進行充分抵抗。
應按照“抗放兼施,先放后抗”的原理進行后澆帶設計,于溫度應力而言,超長混凝土結構的影響僅在相應長度內,如在該范圍之外,溫度應力將有所減小。為防止裂縫產生于超長混凝土結構內,需適當縮減設置伸縮縫量,盡量減小溫度收縮應力影響結構抗裂能力的程度。
2 城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某工程項目總面積約為58601.95m?,地下室采用無梁式底板及頂板,其中底板厚度300mm,頂板厚度180mm,根據工程施工要求,在地下室頂板、底板及壁板部位均設置后澆帶,寬度設計為1000mm。由于該工程中采用雙層雙向配筋,后澆帶施工部位分布密集鋼筋,施工難度相對較大,處理復雜,必須設置止水鋼板,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采用4×400鋼板止水帶。嚴格遵循相關標準及規范進行施工,科學組織施工部署,確保建筑工程的穩定性。
2.1 前期準備階段
在建筑主體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方案要求預留后澆帶位置,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設置鋼絲網及方木,正式施工時可將其拆除。同時驗收結構內部鋼筋,若存在銹蝕現象,及時采取相應的清除措施,同時將彎曲鋼筋調直。為保證后澆帶關鍵作用充分發揮,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處理新舊混凝土接縫面部位,避免接縫處混凝土強度不足,導致滲漏現象。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接縫處理方式,常見的有以下三種:一是高壓水射法,主要采用高壓水槍進行處理,將接縫部位松動的混凝土塊清除,適當灑水濕潤,此類處理方法能夠有效提升粘結面強度。二是噴砂法,噴射一定粒度的砂子,提升接縫面的粗糙程度,進而優化粘結能力,噴砂粒徑通常為1.0mm、1.2mm.1.4mm等。三是人工鑿毛法,組織施工人員對接縫面進行鑿毛處理,獲取相應的粗糙度,但此方法可能會形成微裂縫,降低周圍混凝土粘結強度,在應用過程中必須規范操作行為。
2.2 后澆帶模板支設
首先按照設計方案要求制作模板,要求牢固、緊密,不得在后期施工過程中出現漏漿或位移現象。為保證兩側混凝土密實結合,應充分利用模板的支撐作用。待模板制作完成之后,檢驗其強度及整體穩定性,若存在不合格部分需及時處理。隨后測量模板安裝邊線,并用墨線彈出,確定架體標高,以兩側軸線為標準,與工程整體模板結構形成獨立支撐體系,以確保后澆帶兩側構件的安全性。在安裝模板時盡量減少誤差,將其控制在條件允許范圍內,實時檢測模板平整度及垂直度,一旦出現傾斜現象,需采取調整措施,橫截面積應與設計要求保持一致。
2.3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
后澆帶混凝土中添加適量膨脹劑,摻入比例控制在1.5%—2.0%左右,將限制膨脹率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此類混凝土材料在受到外界約束作用下,能夠形成相應的自應力,優化混凝土性能,增加接縫面粘結強度。混凝土材料運送至施工現場之后,檢驗混凝土質量是否滿足施工要求,質量驗收合格之后方可進行澆筑施工,下料時應與縫邊保持一定距離,內部適當灑水濕潤,按照相關標準澆筑混凝土,并采用振設備提升材料密實程度,振搗順序由中間至兩側逐漸推進,合理控制每次移動距離,保證振搗作業的全面性,與縫邊相距80—100mm左右停止振搗。配備專門施工人員實時檢測縫底支模,一旦出現松動、變形等情況,應暫停澆筑施工,采取相應加固措施。
2.4 后澆帶防護
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為防止施工雜物落入后澆帶內部,應盡快加強防護措施,并在周邊設置護欄,防止后澆帶部位鋼筋承受較大荷載壓力而出現彎曲現象。同時按照標準做好防水工作,在指定位置加設防水墻,防止水分滲入施工縫內部,造成積水現象,若防護工作不到位導致,將會對整體施工質量造成影響。
3 城建工程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1 混凝土澆筑施工時應加強質量控制措施,提高后澆帶施工的質量。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影響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應在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及建筑工程實際要求的基礎上設計出科學的配合比例,確保混凝土的強度滿足施工的要求,避免后期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問題。在混凝土材料運送至施工現場之后應對其質量進行檢測,保證其坍落度滿足施工的要求。在進行模板拆除作業時,可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規定的標準進行質量檢驗,質量驗收達到標準之后才能將模板拆除。在進行模板拆除作業時,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防止由于操作失誤對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影響。拆除下來的模板應清洗干凈,如果出現模板損壞的現象,需要采取相應的修整措施,并將其運送至指定的存放地點,方便后期施工使用。
3.2 后澆帶設置的形式應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確保后澆帶的設置滿足施工的要求。按照相關的標準對整個截面進行處理,兩側采取鑿毛處理的措施,增強新老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強度,防止在兩側下出現貫穿裂縫。在表層處理完畢之后,應及時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對于先澆筑的混凝土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在四周搭設臨時護欄,并在表層用遮擋物覆蓋。這樣不僅能夠避免鋼筋材料在施工中出現污染的現象,也防止出現鋼筋踩踏的問題,提高后澆帶施工的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工程作為城市建設項目的重中之重,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現有建筑工程已經無法滿足人多地少的現狀,基于此,必須加大高層建筑的建設力度,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還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汪光喜.淺析后澆帶施工方法在高層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7年02期
[2]方航.淺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及質量控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年22期
[3]朱立華.探討高層建筑中后澆帶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的措施[J].中外建筑,2013年10期
[4]周奇.探析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及其應注意事項[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年07期
[5]孫希剛.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澆帶技術的應用方式研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