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函數作為高等數學教學內容中的基礎部分,在整個數學知識點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后續專業課中數學知識的基石。特別是復合函數定義域的求解,歷來是專升本考試中的必考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應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根據具體問題,分門別類的對函數進行分析,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關鍵詞:函數;定義域;表達式
1 函數的定義域
對于給定的非空實數集D,若存在一個對應法則f,使得對于D內的每一個數值x都有唯一的數值y與其對應,則這個對應法則f稱為定義在集合D上的一個函數,D稱為函數的定義域。記y=f(x),稱x為自變量,y為因變量。
函數必需具備上述兩個基本條件后,才能稱之為函數。若一個式子為y=x+2,沒有定義域,則該式子僅僅是一個y與x間的數學表達式,不能認為是一個函數。
求函數的定義域時應遵守以下條件:
(1) 分式中分母不能為零;
(2) 偶次根式內式子非負;
(3) 對數中真數大于零;
(4) 反正弦、余弦函數的自變量的絕對值不能大于零;
(5) 正切函數的自變量不能等于 ;余切函數的自變量不能等于kπ;
(6) 多個函數代數和的定義域,為各函數定義域的公共部分;
(7) 對于實際問題的表達式定義域,應保證自變量取值符合實際意義。
注意:定義域的表示形式為:集合或者是區間。
例1 求函數 的定義域。
解 因lnx≥0,則x≥1,所以,函數定義域為{x│x≥1}。
例2 求函數 的定義域。
解 因sinx≠0,則x≠kπ,k∈Z; 有意義,則-1≤x≤1。
所以,函數定義域為{x│-1≤x<0或0 例3 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為[2,4],求函數f(x-1)的定義域。 解 因f(x)的定義域為[2,4],則f(x-1)中(x-1) ∈[2,4],記2≤x-1≤4。所以,3≤x≤5。函數定義域為[3,5]。 2 函數的表達式 對于函數表達式的求解常用到三種形式: (1)已知函數f(x)和g(x)的表達式,求f[g(x)]的表達式; (2)已知f[g(x)]和g(x)的表達式,求f(x)的表達式; (3)已知f[g(x)]和f(x)的表達式,求g(x)的表達式。 例3 設f(x)=2x,g(x)=sinx,求f[g(x)]。 解 代入法,f[g(x)]=2(xinx)=2sinx。 例4 設f(x+1)=x2+x+3,求f(x)。 解 令t=x+1,則x=t-1,將x帶入到原表達式,有f(t)=(t-1)2+(t-1)+3, 得到f(t)=t2-t+3。再令,t=x,有f(x)=x2-x+3。 例5 設f[g(x)]=x2,f(x)=x+1,求g(x)。 解 在f(x)=x+1中,令x=g(x),將x帶入到f(x)=x+1,有x2=g(x)+1, 所以,g(x)=x2-1。 3 兩個函數相同的判定 若兩個函數相同則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同時成立: 1)定義域相同; 2)對應法則相同。 若定義域與對應法則這兩個條件中只要有一個不同,函數就不同。 例7 判定函數f(x)=2inx,g(x)=inx2是否相同。 解 方法:判定兩個函數定義域是否完全相同。 (1)因f(x)的定義域為:{x│x>0};g(x)的定義域為:{x│x≠0}。 因為,兩個函數定義域不相同,則f(x)與g(x)不是同一個函數。 例8 判定函數f(x)=2x, 是否相同。 解 方法:判定兩個函數對應法則是否完全相同。 (1)因f(x)的定義域為:(-∞,+ ∞);g(x)的定義域為:(-∞,+ ∞)。 (2)因g(x)的表達式可以進行化簡,變為: 。 根據(1),(2)可知,雖然兩個函數定義域相同,但是當x<0時,g(x)=-2x,f(x)=2x。兩個函數的表達式不同,意味著當x<0時,f(x)=2x, 的對 應法則不一樣,說明兩個函數不相同。 注意:例1與例2中,均可采用特殊值法用于判定函數是否相同。對于兩個例題均可取x=-1。分別求解f(-1),g(-1)。通過兩個值函數值可以判定,兩個函數不相同。 例9 判定函數f(x)=1,g(x)=sin2x+cos2x是否相同。 解 方法:判定兩個函數定義域與對應法則是否完全相同。 (1)因f(x)的定義域為:(-∞,+ ∞);g(x)的定義域為:(-∞,+ ∞)。 (2)因g(x)的表達式可以進行化簡,變為:g(x)=1。 因此,兩個函數的定義域與對應法則均相同,說明兩個函數為同一函數。 4 總結 對應法則和定義域是函數的概念重要因素,也是函數求解的關鍵。對于函數的定義域的求解應采用“從內到外”的方法,逐層求解。而多個函數的代數和形式的定義域則層次分別求解,最終取交集的方法。函數的表達式應針對三種不同形式的問題,分門別類進行對應化簡,得到答案。 參考文獻: [1] 葉永春,朱勤.高等數學及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 同濟大學數學系.高等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熊慶如.高等數學[M].西安:西安交通出版社,2015. [4] 陳廣生.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最優化研究[J].大眾科技,2010,(12). 作者簡介: 張延利(1980.9-),男,山東萊蕪人,碩士,講師,從事高等數學教學。 基金項目: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度院級教改項目(JG-201504);瀘州市職業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度研究課題(LZJY-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