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婷
摘 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21世紀,網絡信息化的大時代推動了網絡作品的蓬勃發展。因是新時代的新興產物,且處于錯綜復雜的互聯網中,現有法律已不能全面的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面臨著緊迫嚴峻的挑戰。本文肯定了我國現有規定,并對實踐中網絡作品著作權出現的若干問題加以論述,指出問題、提出建議,提升民眾的財產保護意識和相關法律理念。
關鍵詞: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著作權;網絡作品著作權侵權行為;互聯網絡
一、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的立法
(一)國際條約中的立法
1.《伯爾尼公約》
我國在1992年宣布《伯爾尼公約》正式生效。[1]繼而成為該公約成員國。公約中的“盡可能有效,盡可能一致地保護作者對其文學和藝術作品所享受的權利”這是公約的序言,體現了各成員國的共同愿望。
2.《世界版權公約》
這是關于作品保護的國際性公約,中國于1992年成為該公約成員國。“締約各國承允對文學、科學、藝術作品——包括文字、音樂、戲劇和電影作品,以及繪畫、雕刻和雕塑——的作者及其他版權所有者的權利,提供充分有效的保護”。[2]
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
簡稱為《WIPO版權條約》:“文學和藝術作品的作者享有專有權,以授權將其作品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包括將其作品向公眾提供,使公眾的成員在其個人選定的地點和時間可以獲得這些作品。”[3]
(二)國外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的立法
1.美國的著作權保護的立法
美國的《數字千年版權法》沒有對暫時復制作專門的規定。《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案》的內容包括了對數字化著作權管理完整的保護、限制網絡服務人員侵權等,但沒有就數字化網絡傳播權作出規定。[4]
2.日本的著作權保護的立法
在現代日本,網絡著作權管理十分嚴格。《著作權法修正案》加強了數字版權保護[4]:“出版社對所發行作品出版權的維權范圍將由紙質書籍擴大到數字出版物。換句話說,至此日本出版社可以代替著作權人出面要求相關網絡盜版侵權方停止侵權行為”。
(三)我國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的立法
在立法的創設階段,頒布了《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5、《錄音錄像出版物版權保護暫行條例》等條例規定。
在立法的發展階段,1991年中國第一部版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生效,標志著我國版權保護法律制度正式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6]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出臺;1992年成為《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的成員國。
在立法的成熟階段,為了應對經濟形勢和國內外社會的形勢要求,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7]進行了一次巨大規模的修訂,在客體保護范圍、權利內容上都有了明顯的擴大。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著作權保護法律制度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使原來的立法處于不全面狀態,我國雖修正了此方面的法律制度[8]但還有不少缺陷存在。
二、我國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的缺陷和完善
(一)我國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的缺陷
1.法規體系的不足
我國雖然在網絡作品著作權立法和司法實踐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果,但我國的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制度非常散亂,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2.具體內容的不足
現存法律法規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僅適用范圍不合理,且部分具體制度內容不夠合理。
(1)基礎概念界定模糊[9]——網絡技術、數字技術,以及復制權和傳播權這兩個核心概念在互聯網媒體的環境下,法律制度還沒有界定清楚。
傳播權更是與著作權人的利益有著直接的聯系,“無傳播則無權利”,傳播權一般包括發行權、出租權等,在當下新的網絡環境下,隨著傳播介質的變更,傳播權的含義也在不斷擴大。
(2)基礎原則有待明確——作品構成基本要件原則、權利用盡原則、思想表達兩分制原則。
作品構成要件原則,在傳統概念中版權作品的定義為“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10]
權利用盡原則,又稱權利窮竭,是指一旦著作權人同意原件或是復制品流入市場后,該商品的二次及再次銷售,著作權人無權管轄。
思想表達兩分制原則,指只保護作品的表達,不擴大保護作品的思想。
(3)重要制度存在漏洞——合理使用制度存在漏洞、法定許可制度存在漏洞。
合理使用制度存在漏洞,一,缺乏標準,傳統、網絡的著作權法中都沒有合理使用的標準。二,權力范圍應當進行優化,《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將原本傳統12種合理使用方式縮減到了8種。
法定許可制度存在漏洞,最大的疏漏在于沒有強有力的執行手段,其支付方式、支付使用報酬沒有規定標準,容易導致金額糾紛的產生。
3.立法技術的不足
現有法律法規表現出立法性和前瞻性不足的問題,很多新的立法并沒有擺脫舊的著作權法的精神和內涵,不可能真正保護到著作權人的權益,缺乏可操作性。
(二)我國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完善
1.完善法規體系
針對我國法律有關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未形成完整的體系這一缺陷,應抓緊出臺有關法律條例,使其形成保護制度體系。
2.完善具體內容
還需要完善法律規范中的具體內容,不能使概念、語句表達等方面模糊不清。
(1)基礎概念的澄清與明確
立法機關要將基礎性的概念加以明文規定。
(2)在語句的表達上更加的清晰明確、規范
立法機關應注意在語句的表達上,要條理清楚,字義標準明確,杜絕錯字錯義,符合制定法律的規范。
(3)重點制度的完善和釋義
在具體內容中,立法機關應重點完善好著作權保護的媒介、技術措施制度等必不可少的制度,并對其釋義精確化、科學化。
(4)基本原則必須要明確界定
立法機關要將基本原則的界限明確規定下來,做到立法科學、有法可依。
3.完善立法技術
立法機關應完善自身立法技術,加強自身的自主性和時效性,做到立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存。
(1)增加我國網絡作品著作權法保護制度的立法的“自主性” ,要勇于實踐,挖掘自己的理論和實踐力量。
(2)加強我國立法技術的時效性,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及時補充完善法律內容,避免出現時滯性的情況,影響新生事物的蓬勃發展。
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復雜的網絡環境更好的保護網絡作品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參考文獻:
[1]黃鑫.演繹作品保護研究[D].重慶:西南交通大學,2015:45.
[2] 唐文東.論網絡服務者對著作權保護責任制度的完善[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5.
[3] 朱鴻軍.我國版權制度的優化研究[M].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13.
[4] 從立先.網絡版權問題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277.
[5] 朱鴻軍.我國版權制度的優化研究[M].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96.
[6] 宋悅鋒.博客作品著作權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3:32.
[7] 馬國強.網絡著作權的限制與保護問題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15.
[8] 從立先.網絡版權問題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177.
[9] 左婕.論網絡著作權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21.
[10] 嚴國定.淺議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D].武漢: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政法學部,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