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冠亞
目前,在我國的經濟發展與保障民生問題中,社會保障與擴大就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發展的增速,它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社會保障和擴大就業同屬于基本的民生問題,實現和保障二者的良好互動關系,是推動“十三五規劃”順利進行的內在要求。所以,關于社會保障與擴大就業的問題需要引起更多的關注和研究。
一、社會保障與擴大就業的有關概念
(一)社會保障的形式
社會保障是以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存在的,并且以國家一系列政策制度來保證實現。另外,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包括由法律法規確定的、根據既定規則來施行的社會保障政策和措施體系。
從具體內容上來說,我國的社會保障由社會優撫、社會救助以及社會保險等構成。事實上,社會保障的關鍵內容就是其中所包含的社會保險部分。縱觀各個國家的社會保障形式,主要分為四種,包括社會救濟、國家保險、存款儲蓄和國家福利。國家和社會作為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致力于通過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來維持社會的穩定。
(二)擴大就業的意義
首先,對就業概念的不同定義,其中包括就業勞動者總量、就業勞動者所從事的行業層次和它們的工作時長變動等方面的不同界定,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政府和市場在擴大就業中的責任與工作任務。對于擴大就業的意義,一方面,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它除了可以促進市場經濟發展之外,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目標,同時也有利于完善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另一方面,從政治發展的角度來說,采取措施擴大就業是政府履行國家職能的重要體現,也能從側面反映我國的國體及對國家和政府對人民負責原則,有利于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等。
二、社會保障與擴大就業的相互關系
一方面,社會保障給就業者帶來更多的機會,使其能更好地擁有學習技能和提高素質的權利,讓就業者在保證就業基數的前提下提高就業質量。其次,良好的社會保障可以為就業者提供更為全面的社會救助,解決其一定的社會風險并促進了對就業者的進一步保障,使就業者能更好地站在崗位上,這也使得勞動力資源得到了更好地利用。
另一方面,擴大就業使就業人數得到增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保障的壓力,使得社會保障能擁有更多的資源為擴大就業服務,如此良性循環。
三、我國社會保障和擴大就業的現狀
(一)社會保障的現狀
1、社會保障的范圍小、連續性不強。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工作存在明顯的覆蓋面不足以及普及區域較小的問題,有時候群眾所需要的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項目來對號入座,這使得一些需要被救助和保障的群眾不能享受到社會保障帶來的溫暖,且很多社會保障的后續以及善后工作并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下去,這讓原本應該得到社會保障的人失去了生活屏障,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2、資源分配不合理,城鄉差距大。我國每年對社會保障工作所撥付的財政資金并不在少,但是下放到地區或具體保障項目,往往不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分配。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事業以及養老保險制度,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普及。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城市豐富的教育資源、師資雄厚的教師隊伍和城市中高度完善的社會保障福利制度。現如今尤其明顯的現象是,我國大量的教育資金支出流向北上廣等城市人口率較高的省市,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并不樂觀。
3、群眾尋求社會救助意識不強。由于宣傳不到位以及個體的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薄弱等原因,很多群眾在遇到社會生活困難的時候,并沒有選擇及時尋求社會救助,通過社會保障的幫助來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
(二)我國就業的現狀
1、就業壓力大,供需不平衡。近些年來,農村地區有越來越多的剩余勞動力有待流轉,城鎮地區的未就業人口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國就業市場的情形每況愈下,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如此,我國勞動力的區域分布不均衡的問題較為嚴重。
2、勞動者的就業環境差,基本權益難以保障。在我國的一些貧困地區,公共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就業人員的工作條件以及人身安全都難以得到保障,尤其是現在關注度越來越高的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由于法律法規保障制度的缺失,農民工的維權之路也舉步維艱。
3、就業結構的分布不合理。從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首先是就業的產業結構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一些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者逐漸向第二和第三產業變動,且由于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在國際上并不算高,所以即便第三產業就業的人員基數大,其發展的速度還是偏低的,所以注重發掘第三產業提高就業率的潛能還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就業區域的結構分布越來越不合理,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涌向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和省份,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中西部地區常常出現就業崗位空缺的狀況。
四、解決社會保障與擴大就業問題的對策
(一)兼顧社會保障和擴大就業問題的相互關系
社會保障與擴大就業是一個互相依存的有機整體,做好社會保障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擴大就業的發展,而擴大就業能提高國民經濟水平,增加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又能為社會保障工作的開展提供經濟基礎。特別是“十三五規劃”以來,加強社會保障擴大就業以增強人民幸福感越來越成為我國發展的重要課題。所以,要在我國經濟發展規劃中兼顧社會保障和擴大就業問題的相互關系,以推動我國經濟的宏觀發展。
(二)明確中央和地方的責任關系
在社會保障與擴大就業的問題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一方面要根據財務權力和行政權力相統一原則以及經濟效益的原則明確分配中央和地方的責任關系,另一方面就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各自的長處,并做到優勢互補,必要時共同承擔責任、相互配合,去處理相應的矛盾;其次要增加更多的社會保障項目,擴大保障的覆蓋面,同時緊密聯系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發展城市化經濟的同時,要更多更全面地切實維護農民工的權益,盡快加大對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力度。
(三)改進資金籌措機制建設
在我國建立一個穩健的資金籌措機制是推進社會保障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首先要保持依法增加社會保障基金的征稅范圍以及提升基金征稅率,城市地區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其員工都要按照規定條例參與社會保險,同時還要按規定繳納一定的社會保險費用;其次,要改善財政支出的結構,加大力度提升社會保障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另外,還要實施一系列措施填補社會保障的短板資金項目,并通過這些改進措施來建立一個具有全國性意義的社會保障基金。
參考文獻
[1] 趙歡.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對居民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4
[2] 臧夢露.社會保障與促進就業問題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2⑵
[3] 解小娟.東海縣社會保障支出效應研究[D].燕山大學.2015
[4] 何仕.當代中國大學生就業的經濟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5] 冉連瓊.制造業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升級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3
[6] 徐梅;彭博文.農民工法律援助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人民論壇.2013(14)
[7] 楊蔚文.探討社會福利轉型背景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建設[J].同行.2016(04)
[8] 羅鄉;張兵.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