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
摘 要:2015年的九月份法工委員會召開了關于民法總則條款設置的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中決定了民法地域的法律效力;刪減民法通則中的法律民事行為的概念,直接用法律行為來進行代替;欺騙與威脅的法律效果予以刪除;規定法律行為的一般有效要件;繼續規定先行的合同法與物權法不承認物權行為的獨立性、無因性的立法思想,上述這些決定是符合現階段我國的立法現狀,因此應該予以支持。除此之外,可以將這些原則合并為一個條文。繼續堅持民法總則的總體思路,將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的概念區分。采納廣義的代理概念,規定間接代理。規定訴訟時效的時間,一般的訴訟時效期為三年,長期為十年,并且在訴訟時效期以內的規定是強制性的,不能對其進行改變,最重要的是要完善關于未成年人受性侵的相關法律,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本文主要論述了在立法中民法總則的相關理論的研究。
關鍵詞:民法總則;立法;理論
在2014年十月份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編撰民法典"的概念。關于今年的編撰進程可以大概分為三個重要步驟,第一點就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制定人格權法,第三步是編篡民法典。有其他專家提出不同意見,但是追根究底有兩個步驟是必要的,其一是制定民法總則,其二都強調分步驟進行。編撰民法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把一些不適宜當前現狀的法律條文予以修改使其貼合實際,來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一、關于國際條約
最新的民法通則中有明確規定,如果中國所參加或者締結的法律條約與中國本身的法律規定有沖突的部分,應當以國際條約為主,除中國聲明的保留條款。使用規則為:假如民事規定與國際條約沖突,就應使用國際條約的規定,如果相互一致,就使用民事法律的規定,這項規定并不是國際沖突法的有關內容,所以在2010年規定的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沒有做出任何規定。明顯能夠看出,在制定涉外民事關系的有關法律中,不在其中的有關規定都應該編制在民法總則當中去。但是關于其中中國特別聲明的一些條例要以中國的民事法律為準,例如國土領域問題或者國家主權問題,都是必須以中國的法律為主。
二、關于人格權是否單獨設編
民法中人格權的設編問題一直是一個焦點問題,因為對于是否單獨設編人格權的問題中總是有不同的聲音。關于這方面的問題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認識,但是分歧的根本不在于對人格權的認識方面,并且也沒有一方的學者對人格權的重要性持反對的態度。反對人格權單獨設編的學者認為,人格權是基于自身的身體,名譽等方面存在的,它并不能單獨存在,一旦將人格權單獨設編出來,會對人格權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有一定的影響。并且人格權和隱私權,名譽權等方面的權利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如果將人格權單獨的劃分出來,會對其他權利造成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人格權還與其他的權利有根本上的區別,因為其他的民事權利涉及的都是人身以外的各項權利,但是人格權與人的本身密不可分,也就是說是人本身的權利。人格權是其他權利的基礎,只有一個人格權完整的人才能正常的進行各項社會活動,實行自己的各項社會權利。一個不具備人格權的人不能正常的進行各項社會活動,并且對于社會中的各項權利的實行以及應用沒有一定的“資質”。由此可見,人格權是一個公民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權利,它并不能被單獨的分裂出來成為一項單獨的法律。
對于人格權是否單獨進行編制還是將其放置在民法總則中這一問題還有很多爭議,在之前有的專家主張將其單獨編制,更加強調人格權的重要性,強調對人人格的保護。一些學者反對的原因主要在于:人格權是依附在自然人身上的。人是人格的物質載體。所以,人格權是存在于主體上的一個權利,所以人格權與人格不可分割開來,因此將人格權的相關規定置于自然人之下。
因此筆者認為,人格權不應當被隔離開來,人格權離開自然人就不能夠成為一個主體。人格權和其他的權利相比較,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在于人格權是對自己本身享有的權利,而不是像其他民事權利一樣是對自身之外的事物進行保障。人格權包括健康,姓名,名譽等,這些因素對于一個自然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沒有生命就沒有自然人,沒有健康就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沒有姓名就沒有身份,不能做一些帶有身份驗證的事情,因此可以看出人格權是自身的一種權利享受,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權利。
三、民法典與人權保護的關系
民法典和人權保護之間的關聯在過去沒有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之前有學者主張將人格權進行獨立設置以此來強調其重要性,現在又有了另外一個關鍵的原因,把人格權單獨編制,把保護人權放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去。所以,對于民法典和人權保護之間的關聯,兩者之間是有一定關系的,但是在民法教科書上從未提起過民法的最終目的與功能是為了保護人權。在對于民法總則編制的研討會之中,首先就是對于立法目的的規定,包括所有草案共一百六十個條文都沒有提到關于人權的字眼,有專家提出“民法典要把人權保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個口號,這個說法筆者并不認同,人權保護并不是立法的目的,更何況,把人權保護提到一個高度,那這個高度也并沒有具體規定,是以歐洲為標準還是以美國為標準都沒有有所提及。除此之外,專家學者所提出的這個觀點也在暗示著現階段我國的人權保護的現狀非常差,雖然對于人權保護我國還沒有完全實現,但絕對不算是非常差的范圍之內,并且可以說現在的人權保護是有史以來我國做的最好的時期并且一直在向前進步。一個具體的表現就是廢止《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這一條例,頒布《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另外,關于強制拆遷得問題,國務院廢止了《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同時頒布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以上這些都是在人權保護方面的巨大進步。所以,關于民法典個人權之間的關系是必要的。
我國的民法總則的編制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因為民法總則不僅僅只在本國應用,對于一些國際性的民事案件來說,也與我國民法總則的應用有著嚴重的影響。 目前我國民法編制中有相關的規定,如果我國民法的編制與國際法律條例有沖突,就要再次對我國民法的編制進行推敲,盡量遵循國際上的法律條例。如果我國的法律條例與國際法律條例不沖突,那么就能繼續進行民法條例的編制。這種編制民法條例的方式是我國現行的編制方式,這種編制方式符合了國家的發展,對于我國在國際上的相關民事活動有一定的幫助。我國的民法不僅僅需要在本國為本國公民服務,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民法也要符合國際發展趨勢,讓我國的法律能在國際上“暢通無阻”。
四、總結
民法通則中的若干問題的修正或新編都應該符合現階段的社會現狀,使之更加貼合實際,發揮法律的作用。每個國家的民法篡編其中都蘊含著每個國家的特點和歷史文化。對于我國來說,民法通則的編制包含著許多問題,例如人格權的設置,對人權的保護等,這些也都成為了一些國家惡意攻擊中國的一個手段。因此民法通則中的一些理論,要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完善。只有國家有了強有力的法律作為支撐才能讓國家有一個良好的基礎來捍衛自己的主權。由此來看,關于民法總則中的相關問題還需要經過大量的研究討論,以求編制出更加合理的,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相關法律。
參考文獻:
[1]金彩云。西方學者對英國家庭財產繼承的綜述[J],史學理論研究,2007(1):11-12
[2]楊立新。對修正繼承法十個問題的意見[J].法律適用,2012,(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