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難題之一。遼寧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構建遼寧養老體系,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成為當前有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遼寧 老齡化 養老
近十年來,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3億,占總人口的16.7%。到202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8%,2021到2035年將是我國老年人口第二次增長的高峰期。隨著中國持續的低生育、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發展,養老問題正成為一個龐大而艱巨的社會工程。
一、十九大報告關于養老體系建設的戰略部署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政府一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對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也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做重要指示“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未富先老的情況下出現的,在這種不利條件下,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既定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又能讓老年人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這無疑是一個亟待研究和回答的重大問題。
二、遼寧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
自1996年遼寧省進入老年型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和家庭小型化已成為遼寧省的一個重大基本省情。遼寧作為我國經濟發達的老工業基地、東部沿海開放地區,人口老齡化在全國屬于來的更快、程度更高的省份之一。近年來,遼寧省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以每年新增30余萬人的速度遞增,截至2016年末,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出全國5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1103萬人。當前,遼寧人口老齡化呈現以下特點:
1.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截至2016年末,遼寧戶籍總人口為4267.9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925.3萬人,占總人口21.7%,與2015年相比,老年人口增加46.3萬人,增長率為5.3%。從老年人口數量上看,沈陽市、大連市仍最多;從人口老齡化程度來看,沈陽、大連、鞍山、撫順等10個市老年人口占比均超過20.0%,其中丹東、大連、本溪3個市老齡化程度較高。因此,對于遼寧來說,養老體系的建設是迫切而又勢在必行的。
2.高齡老人平穩增長。到2016年末,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123.17萬人,占老年人口13.3%,比上年同期增加7.3萬人。全省10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689人,較2015年末增加34人。生活在沿海地區的老年人長壽者較多,據預測,“十三五”期間,我省高齡老年人口處在一個平穩增長期。高齡老人的增加對于養老服務質量,養老服務設施、保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低齡老人增速迅猛。據預測,到2042年,遼寧60歲以上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年,約為1505.8萬,占總人口的38.96%。65歲以上人口的峰值年是2039年,將達到1226.3萬,占總人口的31.45%。低齡老人心理需求有了明顯的不同,這就對養老服務定位、方式、內容等提出新的挑戰。
4.全省老年人口中健康人數480.8萬人,占老年人口52.0%;患有老年慢性病人數260.0萬人,占老年人口28.1%;患其他疾病人數184.5萬人,占老年人口19.9%。隨著人口老齡化,未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這要求在養老服務體系中加強對老年疾病防控、監測、救護配套等系統和設施的建設,此外,針對不同健康水平的老年人應提供不同精神文化、物質產品,滿足其心理及物質需求。
三、構建遼寧養老服務體系思路
遼寧省現已建立了低收入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全省43萬老年人口享受低保待遇,特困老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全省形成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互助幸福院等網絡體系。遼寧養老體系建設已取得一定成績。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由出口投資轉為消費投資帶動的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也帶來了巨大市場需求,遼寧養老體系的建設跟需要緊跟老年人心理及消費意識變化,建設多層次多渠道養老服務體系。
1.政府引導,社區主導
借鑒美、日、英等國家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原則,制定多項規劃引導養老服務業發展,多渠道融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建設;制定優惠政策扶持養老服務業發展,逐步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放寬準入條件,降低準入門檻,放寬外資準入;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形式為低收入、生活困難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以社區為基礎,建立小規模、多功能、專業性、分布廣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通過養老服務機構、協會、社區和志愿者等多種途徑提供居家養老所需的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文化交流等服務。
2.注重養老服務研究及人才培訓
重視對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和資質要求,以保障提供優質高效的養老服務,在高職、本科院校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家政專業,為社區服務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主管機構建立對從業人員實行包括基本保健、護理、康復知識和技能等資格考核制度;行業協會加大對從業人員進行職業規劃和提升培訓;多渠道提升社會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認同感。在大連等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開展試點,從事養老服務相關產業研究、建設養老培訓機構,培育養老服務人才,形成養老服務管理及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
3.強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設
重視養老服務業的規范化管理和服務標準化建設,制定管理制度和服務標準,促進養老服務業規范健康發展,保證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也保障服務人員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利用已有的現代科技手段,與沈陽智慧社區建設相融合,將社區養老服務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結合,建立老年生活服務網絡終端,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購物、出行、實時監護等多樣服務。
4.建設養老服務產業園
根據遼寧制造業發展情況及老齡化市場需求,遼寧可將閑置產業園區進行轉型,發展符合老齡化人口密切需求的看護機器人、康復輔助器具等相關高科技出行工具、診療跟蹤設備、電子監控及數據傳輸產品、科技穿戴產品等,建設完善的養老產業產業鏈條,既滿足老年群體需求,同時又為遼寧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
5. 提高居住便利性,開發多元養老旅游產品
在城市建筑設施建設中,嚴格按住建部及城市老齡事業發展規劃設計實施老年人居住建筑,提高老年人居住、出行便利性。遼寧旅游資源豐富,養老產業也要密切與當地資源結合,推出溫泉、冰雪等四季旅游、休閑、養生、康復等養老服務產品,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老年人的需求。
總之,養老體系建設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協力構建,力求在滿足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渠道養老需求的基礎上,開創遼寧經濟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付舒,“互聯網+”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構研究,現代交際,2017 年24期
[2] 葉奕,“十三五”我國老齡事業發展頂層設計出臺,科技智囊,2017年5月
[3] 黃開斌,建立中國式健康養老體系應對老齡化,中國經濟時報,2016年1月15日第011版
作者簡介
劉海波(1978-),女,遼寧行政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