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法總則》法人分類的設置,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的法人制度、規范法人機制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其不足也是難免的。本文以特別法人、公益法人、特殊企業的關系為題,簡單介紹三者各自的含義以及關系。
關鍵詞:特別法人 公益法人 特殊企業
特別法人是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增設特別法人。前兩次審議中,法人制度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有意見提出,實踐中有的法人與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在設立、終止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建議增設一類特別法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表示,根據我國社會生活實際,具有特殊性的法人組織主要有機關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對上述法人,單獨設立一種法人類別,有利于其更好地參與民事生活,也有利于保護其成員和與其進行民事活動的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為此,此次草案在法人一章中增加第四節特別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依法享有國家賦予的權力,以國家預算作為活動經費,因行使職權的需要而享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各級國家機關。它確立了機關主體資格,奠定了機關工作的法律基礎,增加了機關工作的權威性、嚴肅性和規范性。機關法人的設立,能有效地解決難度大、效率低和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伴隨改革開放一路走來,規模不斷壯大。但是由于不具備法人資格,這類經濟主體面臨著諸多尷尬:無法領取組織機構代碼證,無法簽訂合同,無法申請、注冊網站域名等。為了進一步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活力,扭轉這一窘境,民法總則草案二審稿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資格,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法人資格”。
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又稱農業合作社,是指農民,尤其是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農業小生產者為了維護和改善各自的生產及生活條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規章制度,聯合從事特定經濟活動所組成的企業組織形式。這種定義似乎是將合作社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同了,在國外,合作社確實是農村合作經濟的典型載體,但是在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一般是包括社區合作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以及改革開放后出現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明確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地位,將有利于農場集體經濟的發展,按照市場的機制,釋放出巨大的動能。賦予農場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在市場中發揮主體作用,當然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
關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法人地位的問題,有的部門、地方和一些基層干部群眾代表提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履行其職能需要從事一些民事活動?,F行法律沒有規定其民事主體地位,致使其在一些情況下不能順利從事民事活動。民法總則應明確賦予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人資格。對此,此次草案增加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公益法人是指以公益為目的事業的法人。指以祭祀、宗教、慈善、學術、技術或其他公共利益為目的而成立的法人。所謂以公共利益為目的,指謀求不特定的大多數人的利益,并且主要是非經濟的利益。但是,公益發人并非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從事經濟活動。只要公益法入聽從事的營利活動是作為實施其公共利益的目的的一種手段,就不影響其作為公益法人所具有的性質。
公益法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民法通則中規定的事業單位法人,多屬于公益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中的消費者協會、慈善基金會等也屬于公益法人。公益法人一旦設立以后,其權利能力僅限于其章程所規定的公益范圍,不能從事營利性活動,否則,其權利能力會被剝奪。公益法人既可以采取社團法人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財團法人的形式。在中國,沒有公益法人這種分類法,但中國許多社會團法人實質上屬于公益法人。
特殊企業是相對于公司、合伙、一般國有企業、合作制或集體所有制企業等普通企業形態或形式而言的,是指依特別法、專門法規或行政命令設立和運作的企業。特殊企業存在于以下5個領域,政策性經營或在經營中承擔一定的政府或公共管理職能的領域;非競爭性的合法壟斷領域;競爭性領域和辦事業的特許經營;國有農場、林場、建設兵團等具有社區性、地域性、政權組織的某些經營領域;未完成特殊任務而設立的特殊企業或法人。除了國外的私有、私營的特殊企業外,由國家出資或控股的特殊企業在組織上與證券體系通常是直接銜接的,銜接的緊密程度在不同的企業可能不盡相同。
綜合上面對特別法人、公益法人、特殊企業的概述,筆者認為特別法人、公益法人、特殊企業三者都屬于非營利性的,都具有公益性和社會性。
參考文獻:
[1]我國法人分類制度的重新思考[J].周玉超,蔡文灝.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2]“慈善”的法律界定[J].馬劍銀.學術交流.2016(07)
[3]經濟法人本主義論[D].李永成.西南政法大學2006
作者簡介:
宋昕蕾(199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2015(法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