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族宗教音樂文化是在民間音樂文化與伊斯蘭教音樂文化的雜糅融合下形成的以伊斯蘭教音樂文化屬性為主流特征的綜合性音樂文化,回族民眾的遷徙以及伊斯蘭教的傳播與演變使得回族的宗教音樂文化在各個層面上發生了較大尺度的變化,本文以回族宗教音樂文化的屬性特征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在宗教演變與回族遷徙過程中回族宗教音樂文化屬性特征的變化。
關鍵詞:宗教音樂文化;回族;演變現象
一、引言
在眾多的少數民族中,回族是我國空間上分布最為廣泛的少數民族之一,回族民眾分散在我國的各個省市,在居住上呈現大分散、小聚居的特征[1]。受到原生家庭宗教信仰的影響,回族民眾大多以伊斯蘭教作為其精神信仰與核心價值觀,在回族民眾的心中,伊斯蘭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或精神寄托,更是深入滲透進其生活與文化方方面面的潤滑劑,在回族民眾的物質生活與真主之間充當精神媒介與橋梁,引導回族民眾的日常行為模式,形成了回族民眾獨特的生活方式與傳統回族文化。
二、回族與伊斯蘭教
回族的族源來源于公元7世紀中葉,在唐朝相對開明的政策與開放的意識形態下,眾多的阿拉伯商人遠渡印度洋來到我國南部沿海地區經商貿易,唐朝繁榮的經濟使得阿拉伯人與唐朝人之間建立了和諧良好的貿易關系[2],阿拉伯人逐漸在唐朝的各大繁榮城市如長安、廣州等定居,歷史的變遷與朝代的更迭并未阻擋阿拉伯人前往中國的腳步,隨著雙方經濟貿易深度的逐漸強化,波斯人與阿拉伯人逐漸成為中國常住居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漢族混居,形成了相對融合的聚居氛圍,分散在中國的各個省份中[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政府創建了“回族”這一民族,將那些信仰伊斯蘭教,但沒有明顯民族特征的人群歸納為“回族”[4]。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為穆罕默德,在公元610年時穆罕默德對基督教與猶太教等宗教的教義進行整合發展出了伊斯蘭教,并在阿拉伯世界中得以迅速擴張,成為阿拉伯半島民眾普遍信仰的宗教。回族源起于阿拉伯與波斯,在回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伊斯蘭教為回族民眾提供了共同的信仰、禮儀、生活習俗,不僅在精神上作為回族共同體的信仰寄托體,更成為回族各個成員之間溝通交流、建立社會關系的重要渠道,為分散居住的回族凝聚帶來了強大的聚合力,引導回族民眾行為的一致性,從意識形態與精神層面上強化民眾對民族的歸屬感與依賴感[51]。
三、回族宗教音樂文化屬性特征
回族幾乎全民信仰伊斯蘭教,在回族聚居地區,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規模的清真寺,穆斯林的正常宗教活動受到保護,伊斯蘭教徒在教義的宣揚下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凝聚力,使得回族共同體能夠長期和睦相處,“山花兒”等回族民間音樂文化與伊斯蘭教音樂文化均得以誕生且茁壯成長[6],形成了獨特的回族宗教音樂文化。伊斯蘭教是回族演變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伊斯蘭教的教義《古蘭經》不僅僅是伊斯蘭教徒精神維系的紐帶與橋梁,更是一部蘊含宗教性與藝術性的經典范本,其文詞莊重典雅,經義簡明扼要,音調優美婉轉,節奏鏗鏘有力極富號召力,整個曲調具有非常強烈的積極正面形象,通過嘹亮高昂、氣勢恢宏的音色傳誦出禮拜者對于真主的敬仰與熱愛,《古蘭經》的曲調以級進為主,整體的節奏相對緩慢,但是伊斯蘭教的禮拜者在傳誦古蘭經時并不會給人昏昏欲睡之感,相反在莊重而深沉的音調下,《古蘭經》的慢節奏形成了非常宏大的氣勢,在抑揚頓挫的吟誦中將“先知贊歌”與“贊主詞調”的悠長古樸展現的淋漓盡致。從上述分析中可知,回族宗教音樂文化不僅保留了阿拉伯音樂風格中常見的婉轉優美的音調,隨著阿拉伯人在中國的聚居,其生活習俗與行為習慣或多或少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古蘭經》的吟誦時也滲透進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與地方性特色,逐漸糅合中國莊重深沉的節奏與音色,在音調上也在中亞細亞伊斯蘭教的基礎桑融合了地域性的民間音調形成通俗易懂、易記、易傳誦的音調,以符合伊斯蘭教的地域性宣揚與擴展需求,憑借當地人民的口口相傳,形成高聚合力的回族共同體,達到伊斯蘭教教義宣傳的目的。同時,隨著伊斯蘭教在回族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滲透,各種伊斯蘭教的儀式與活動均成為回族中所有民眾的重大事件,例如遵循伊斯蘭教的基本綱領五大功課,伊斯蘭教徒的宗教活動異常復雜,包括每天的五番禮拜以及七天一次的聚禮等,伴隨著宗教活動得到宗教音樂也成為回族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回族宗教音樂的日常化落地使得回族音樂文化逐漸向民俗化方向發展,并隨著民俗的演變逐漸呈現多樣性發展態勢。
四、結論
本文對回族以及回族所信奉的伊斯蘭教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回族族源以及伊斯蘭教的變革下,回族宗教音樂文化屬性特征的變化情況,探究回族宗教音樂文化與伊斯蘭教的關聯性,以深化對回族宗教音樂文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睿.民族信仰在回族音樂文化中的影響[J].藝海,2014(07):92-94.
[2]鐘雋迪.回族伊斯蘭教音樂研究中文文獻綜述[J].歌海,2014(02):19-23.
[3]張文靜.回族音樂文化傳承問題及對策[J].貴州民族研究,2014,35(02):71-73.
[4]吳曉梅.略論回族宗教音樂文化的特征[J].大舞臺,2010(07):33-34.
[5]吳曉梅.回族宗教音樂文化發展與演變現象探析[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29(03):38-39.
[6]丁曉莉.略論中國西北穆斯林音樂文化——以回族音樂為例[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94-96.
作者簡介:
鐘衛軍,男,陜西西安人(1973.7.23——),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演唱、民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