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在享受水利工程取得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不得不反思其帶來的一些經濟、生態和社會方面的不良后果,如三門峽大型水壩和云南漫灣水電站等典型案例都值得深入思考。本文論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在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以及社會方面所產生的不同影響,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水利工程與人類社會的進步密不可分,同時,嶄新的生態視角需要被發覺和重視。
關鍵詞:水利工程 水壩 生態 效益
1.前言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和人類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面對水利工程帶來的些許生態環境問題,引起了全球人士的思考。從前,為了能夠解決由于水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系統和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人類也付出了相應的努力,但是效益都沒有得到顯著的長期性效果。傳統的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已經不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因此,新的解決途徑正在探索發現當中。
長達幾千年以來,人們都在依賴著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如水壩來控制洪水的災害,同時進行水利發電工作,為人類提供用水和用電等等,故我們也從水利工程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水力發電不僅僅節能環保,相比于傳統的發電方式,還有著無污染可循環,成本低廉等多種優點,因此一直是目前十分受重視的工程。但是,水壩的建設在人類的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環境方面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思想的進步,我們已經不再用傳統的唯利是圖的思維來對待工程建設了,一種種嶄新的視角正在傳播開來,人類正在重新思考水利工程、水壩建設等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諸多弊端。
2.水壩建設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是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目的。水壩的建設最初就是為了能夠達到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經過多方調查表明,建設用于提供水力發電的大型水壩工程基本上接近于、但通常還是略低于設計的發電目標,水利發電項目雖然能夠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針對于不同的水力發電項目有著比較顯著的差距。建設用于提供農田灌溉服務的大型水壩項目基本上沒能夠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目標,收益都低于成本,并且在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也都未曾達到預期值。同樣,建設用于市政工程和工業工程的大型水壩也普遍都不能夠達到預期目標,投入的成本并不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回收率。建設用于控制洪水災害的大型水利工程確實提供了明顯的防洪效益,但是部分受到洪水危害的地區,水壩的建造只是為其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寧靜,隨著時間的增多,人口數量的飆升,洪水的危害又會卷土重來。更為嚴重的是,由于水壩管理不善導致的洪水潰堤現象,為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更大的威脅。
生態效益一直是被人類和水壩建設工程長期習慣性忽略的一方面,但卻是一個現代人無法忽視的重要所在。由于水壩庫區的洪水淹沒,天然綠地、森林、草地、野生動物保護區、生物棲息場所都面臨著喪失的威脅,同時生物種類和數量的減少以及水生動物的減少、水生動物多樣性的退化、漁業的衰退等等生物多樣性的大幅度喪失,都為生態環境帶來論文嚴重的負面影響。水壩的建設導致水體流動速度變慢,從而導致水體的自凈能力減小。自凈能力的減小必然導致水體質量的下降,水體污染的加劇。常見的還有水體礦化度的升高以及耕地的鹽堿化等等眾多生態問題。生態系統對物種多樣性造成的影響一般是弊大于利,甚至有些危害是不能逆轉和挽救的。人們對生態環境也做出了一些補償性措施,如利用人工魚道來解決遷徙的魚群遭遇的阻塞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成功率,傳統的生態補救措施都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越來越多的國家和部門都在尋求新的解決方法。有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對水壩宣布停止建設甚至是拆除,挪威宣布以后停止建設任何大型水壩,美國目前拆除的水壩甚至比新建的水壩還要多。
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對社會效益方面帶來了影響。河流的下流往往有很多依賴于漁業發展的居民,但是由于水壩的建設卻使得他們不得不放棄漁業,被迫另謀他就。生活在水庫區的居民將失去很多肥沃的土壤資源,并且要被迫移民,但是在被要求移民的同時卻沒能夠得到應有的拆遷補償費用等會引起很大的社會不滿和矛盾。
在大型的水壩建設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夠保證完全的公開透明,水壩工程建設投入運行之后,往往不能做到很好的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不能達標導致后期有著水壩潰堤的危險。
3. 改進建議和結論
為了解決水壩工程帶來的不良影響,首先要盡量避免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盡可能的將不利的方面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對工程項目的實施進行全面的、深入的論證和分析,進行多方案的對比和篩選;對于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被迫移居的居民群眾,要妥善安置并改善其生活條件,盡量緩解社會壓力和不滿程度,使群眾成為受益人而不是受害者;對于已經運行的大型水利項目要進行按時的評估和維修工作,確保其能夠正常運行。
水利項目為人類帶來的效益是無疑的,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水利工程的重要貢獻,同時,明顯客觀的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們在獲取巨大的利益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人類在水利項目中取得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態代價和環境代價。
三門峽大型水壩因為抬高了渭河的河床,導致下游區域形成了懸河,土地鹽堿化嚴重,洪水災害也隨之出現。如著名水利學家張光斗認為,三門峽水壩工程的建設導致了渭河河口淤積的問題,反而加劇了洪水的災害,其嚴重的后果必須予以重視,因此,對于三門峽水電站的保留或者廢除問題確實應當重視。再如云南漫灣電站淹沒了大量的農田這一例子,不僅引發了水庫區內的水土流失,也大大加劇了生態的破壞。
經過多方面的經濟社會效益的對比,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水利、水壩工程的經濟可利用性。同時對于一些不能夠適應要求的,退化的工程要予以拆除,防患于未然,提高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我國關于水利工程的建設,要結果我國的特色的國情并且要善于借鑒國外的經驗,根據我國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合理地開展水利工程的建設;同時要與時俱進,更新傳統的項目建設觀念,要向著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發展;要以生態為重中之重,不能夠忽略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移民問題的不足之處,以人為先始終是工程建設要遵循的首要原則。水利工程要與時俱進的發展,在未來仍會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真宇,胡述范. 河流生命論 :一種新的河流倫理觀[N].中國水利報,2004,04:04.
[2] 陳凱麒 ,王東勝. 大壩建設環境回顧及梯級規劃環境評價研究方向[EB/OL].2004, 06:06.
作者簡介:
閆雁鈴(1996.8.14-)女,漢族,河南省鄲城縣,身份證號:412726199608147520,職稱,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