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型城鎮化以科學發展觀為發展標準,以新型工業化為發展動力,以統籌兼顧為發展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從現代化、集群化、生態化和農村城鎮化四個方面推動城鎮發展,全面提升城鎮質量和水平,積極倡導"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方式,努力尋求一條城鎮化建設新路---集約高效、科學發展、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關鍵詞:城鎮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城鎮化是一個涉及社會、經濟與空間等諸多因素的復雜的人口遷移過程, 因此, 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地理學家以及人口學家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城鎮化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大部署。一、城鎮化的基本概念、新型城鎮化的主要內涵從廣義上說, 城鎮化是指一種人口由鄉村移向城鎮, 使城鎮人口數增多或城鎮規模擴大, 因而引起社會行為、經濟活動等諸多方面發生改變的一種動態過程。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經濟城鎮化;2、產業結構城鎮化;3、人口城鎮化;4、空間城鎮化;5、生活方式城鎮化二、結合人力資本理論,分析當前勞動力轉移原因及城鎮化與勞動力轉移的關系1、當前人力資本的要素界定 當前人力資本的要素界定為:knowledge(知識)、skill(技術)、health(健康)、ability(能力)、entrepreneurship(企業家精神)。“人力資本”是從資本的概念中延伸出來的,在明確的人力資本定義產生之前,許多學者實際上已經觸及到了人力資本思想。如:亞當.斯密、舒爾茨、米爾頓.弗里德曼等。2、本論題主要從混合角度將人力資本要素做出完整闡述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去界定人力資本理論,有形成角度、內容角度、混合角度的界定。而較為完整的界定是從混合角度去界定的:這種界定角度綜合了人力資本的形成和內容,形成相對完整地概念。并提出人力資本要素的構成:1、教育2、培訓3、健康4、遷移和流動5、知識與技術三、 基于人力資本理論,分析當前勞動力轉移現象根據上述第二點對人力資本要素構成的闡述,從混合角度可以看出:遷移和流動時人力資本要素的構成部分,因此,當前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勞動力轉移現象的研究,應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基礎上去探討。其中,遷移和流動從人力資本要素的構成做出定義:也稱國內外人才吸流資本,是指用于國內勞動者流動和國際人才吸流、智力引進的費用,以利于調劑和合理配置勞動力和專門人才,以利于發揮他們的特長,增加效率,其實質是一種資源配置資本。而在這里,我們主要探討的是尤其突出的我國農村勞動力的遷移和流動現狀(以山西省為例),即勞動力遷移現狀。以山西省農村勞動力為主體,目前山西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有如下幾點:1、以省內轉移為主,異地轉移比重較小2、農村外出從業人員男性、中青年為主3、以自發轉移居多,有組織的轉移較少4、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但整體仍舊相對偏低5、兼業經營的比重較大,徹底轉行的比重較小四.在城鎮化的背景下,山西省如何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目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壓力非常大,要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加快城市化進程。要在打破城鄉分割、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下新型城鄉關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加快結構調整,拓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空間:一是全面發展農林牧產業。二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三是加快優勢企業發展。2、加快城鎮建設,提高城鎮容納剩余勞動力的能力: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可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就近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加快職業農民向工商業者進程。一是加快城市建設。二是加快小集鎮建設。3、加強制度建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是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轉制度。二是打破“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戶口界限。真正做到在發展機會面前人人平等,鼓勵具有一定居住時間、穩定職業的外來打工者優先留居城鎮。三是加強管理,切實保護外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4、要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搞好農村的職業技能培訓,使農民掌握必要的基本職業技術技能,以適應就業工作的需要,使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不斷從勞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同時,要針對農村思想、法律意識、人際關系,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和基礎教育,傳授農民流動的方法和訣竅,教育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讓農民盡快適應市場,處理復雜的交際關系。5、建立和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構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平臺:一是按年齡結構、性別、文化結構、技術特長和求職意向分類登記造冊,建立縣、鄉(鎮)、村勞動力資源儲備庫,為有計劃輸出提供可靠依據。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廣泛收集各種用工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篩選,利用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將篩選后的用工信息,定期向社會發布,避免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的盲目性、無序性。三是對農村勞動力就業流向、職業、工資等情況進行跟蹤監測,為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安置和制定勞務輸出計劃奠定基礎。其次,除政府組織外,要大力培養勞務輸出帶頭人,發揮能人帶頭示范、擴散效應,通過有專業特長和職業技能的勞務輸出帶頭人來帶動一片,轉移一片,增加一片農民收入。參考文獻:[1]楊佳秀.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問題及機理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8:22-25.[2]張毅.我國城鎮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基于金融視角下的相關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南方金融,2012[J].南方金融,2012.[3]李曉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探討[J].商業時代,2014.作者簡介:王飛飛(1991年),女,漢族,籍貫:山西省太原市,學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