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曾成
摘 要:本文通過Malmquist指數方法,研究山西省流通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時空變化特征。發現山西省流通產業全要素生產率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趨勢,這種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于流通產業的技術進步。關鍵詞:山西省;流通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時空變化一 引言目前,山西省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動能深度轉換、產業結構加快升級的新階段。在此背景下,山西省流通產業的健康發展,對山西當前乃至以后的整個經濟平穩運行都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對山西省流通產業發展效率進行評估,明晰其流通產業效率水平。二 模型、指標和數據(一)模型測算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數方法,對山西省流通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時空變化情況進行定量分析。Malmquist指數的具體模型如下:
依據Fare等(1994)的研究,可以把全要素旅游產業效率變化指數進一步分解成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即:
上式把全要素旅游產業生產率的變化分解為技術效率變化(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變化)和技術進步。所有指數大于1;等于1;小于1,分別表示進步,無變化,退步。(二)指標選擇與數據來源從前文基本框架出發,本文構建指標如下:以流通產業資產量、流通產業從業規模、流通產業主營業務成本三個指標作為輸入指標,以流通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流通產業主營業務利潤兩個指標作為輸出指標。選取山西省的11個地級市作為樣本。所選指標的數據來自歷年的《山西省統計年鑒》以及各地市的統計年鑒。三 山西省流通產業全要素生產率變化趨勢分析基于前文的Malmquist指數模型,以及選取的指標和數據,采用DEAP2.1軟件對山西省流通產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算,結果如表1所示。結合表1可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山西省流通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總體上保持了穩定的提升趨勢。除了2004-2005年、2005-2006年期間山西省流通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有所下滑之外,其余年份流通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長態勢。總體而言,2003年以來山西省流通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年均增長速度為6.4%。第二,從全要素生產率的指數分解結果可以看出,技術進步始終是決定山西省流通產業全要生產率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同期流通產業的純技術效率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而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都呈現一定的下降態勢。第三,技術效率的變化對山西省流通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并沒有帶來顯著的貢獻。2004-2014年期間,僅僅2007-2008年、2010-2011年期間流通產業的技術效率是增長的,其余年份流通產業的技術效率值都低于1。四 政策建議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數法,實證研究了山西省流通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時空變化特征及趨勢。綜合本文的實證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山西省各地市都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通過加大流通產業領域的技術設施投入和技術人才培養,強化內外技術引進合作,助推山西流通產業高效發展。其次,山西省各地市之間應不斷強化流通市場銜接和各類資源共享,共同推動山西省流通產業效率提升,加速流通產業協同發展。最后,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資源轉型戰略,加快開放流通市場,疏通對外流通渠道,積極推動山西省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在各地市的轉移,為山西省流通產業高效率發展提供更多支撐條件。參考文獻:[1] Fare R,Grosskopf S,Norrism,etal 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2] 雷蕾.零售業上市公司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實證研究—基于 Malmquist 指數的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