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婕
摘 要:我國的制造業在經過千錘百煉之后,進步效果顯著,得到了迅速發展,提高了我國的國民經濟,促進了社會發展,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如今,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成為了制造業的一大重要支柱,在制造業中有著難以超越的優越性,卻唯獨受到了時代的沖擊。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給社會中的各行業都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因此受到了世界先進制造業的沖擊根據科學的統計,僅僅只是庫存就占企業總資產的三分之一左右,尤其是制造業,庫存比例會更高。因此,正確的庫存優化管理成為制造業的一大難題,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較成熟的庫存優化思路,收到廣泛關注。關鍵詞:供應鏈管理,制造業,庫存優化引言:對于制造業面臨的問題,尋找正確的庫存優化方法,能夠大大的提高庫存的運轉速度和企業資金的周轉率,這樣就能顯著提高企業的實際經濟效益,減少在庫存方面不必要的浪費。庫存相對于其他節點是很難把控的,它的復雜性、多變性、難以控制性都影響著企業管理者的決策,作為企業運行的核心問題,庫存控制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死。供應鏈管理為制造業企業開了一個好頭,它讓每個節點都聯系在一起,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有效的節約了庫存,卻依然存在問題。本文將針對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制造業庫存優化與實踐做出分析與探討。一、對庫存控制發展的分析庫存不僅僅只是指一個企業的倉庫,它是指存儲的各種資源的總和,它能夠滿足客戶需求,保障各項工作都按部就班的進行,維持企業基本的生產活動。庫存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只是發揮存儲作用,它的更廣的作用就是能夠根據客戶需求預測、實際的訂貨量、庫存能力對庫存進行預測、計劃、控制等一系列活動,能夠控制好整條供應鏈的各個節點,訂貨時間、訂貨批量、訂貨批次等重要的節點。在一條完整的供應鏈中,它的綜合性管理不僅蔓延到企業內部的各環節,還延伸到與之相關的各個企業,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都能夠涉及到方方面面,不管是零售商還是經銷商,都能第一時間掌握重要的數據,是數據信息能夠適時準確的傳遞,滿足客戶需求,讓各個節點都能根據共享信息做出正確判斷。企業需要從全局的方面來考慮問題,從而對庫存控制進行優化,多層次、多領域的研究應對措施,使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優化更科學、規范,在實施運作時更具有實際意義。二、供應鏈管理下的企業庫存存在的問題(一)信息傳輸受制由于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錯誤,在一層層的傳遞過程中會被放大或縮小,影響信息的真實性,很小的差錯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各節點之間缺乏統一的信息交換機制,導致在信息交換過程中會出現誤差。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就是因此產生,由于一個節點的變化就會引起其他節點的大幅度的變化。供應鏈上的節點都是各自為政,有著各自的信息處理系統,這樣就會形成信息孤島,在相互交換信息過程中出現信息錯誤,引起一系列的變化,在一層層的改變下所發出的信息就會變質,與最初的共享信息相差甚遠,導致庫存控制難度加大,浪費嚴重或是滿足不了客戶需求。企業的管理部門尚未建立一套統一的信息傳輸機制,起點的信息收集不到位,整條供應鏈的工作就會收到威脅,彼此之間的穩定性也會被破壞。(二)缺乏整體的供應鏈管理觀念供應鏈觀念不是只有企業樹立就可以的,一條供應鏈中的所有節點都要樹立這種觀念,從全局考慮庫存優化,加強柔性管理,不能一味考慮自己的供需而確定庫存而是一種全局的心態來滿足需求。在傳統的供應鏈合作中,各節點的本位思想極其嚴重,倉儲部門都竭盡全力使自己的庫存降到最低,把成本控制到最低,節約資金和空間,這種心理已經不適應現在合作共贏的合作理念。例如生產部門,在需求量極其大的時候就加大生產,為了防止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發生,這樣的盲目生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使庫存加大;采購部門為了防止缺貨大量的采購原材料,占據更多的庫存。節點企業缺乏統一的供應鏈管理觀念,思考問題片面自私,沒有全局意識。(三)產品的配套性差控制不完善企業內部的控制和配套性并沒有隨著制造業數量的增加而提高,隨著制造業數量的快速增長,它內部存在的問題也漸漸顯露出來,阻擋了制造業的發展。管理手段的落后使管理方法有效力度下降,庫存平衡機制也得不到改善,使庫存管理的重復采購和采購缺失現象嚴重,因此庫存成本也是忽高忽低,穩定性差。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信息不能發揮它的作用,信息流混亂,各節點企業盲目管理。采購的周期沒有得到正確的控制,使需要的物資不能按時滿足客戶需求,準備時間過長或是準備不足,這樣的后果就是采購與生產不同步,庫存量增大,成本增加。三、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制造業庫存的優化管理辦法(一)實現信息的統一傳遞在一條供應鏈中要將各個節點企業的信息串聯合并起來,形成一個封閉的信息流,讓每個節點企業都能適時準確的掌握市場信息,使信息最快的得到利用和反饋,發揮作用,從而實現企業的信息系統化管理。對原有的庫存管理方法進行改進,對于上游的節點企業,將庫存交由供應商,由供應商統一管理庫存,降低企業的庫存;而對于下游的節點企業,也由供應商進行全部或部分的庫存管理,對于客戶的需求、庫存的能力、最大庫存等信息適時共享,將庫存成本控制到最低,建立全面的庫存管理機制。(二)建立全面統一的供應鏈管理制度體系供應鏈中的各節點企業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供應鏈管理。各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做出統一的整合,基礎的管理要搞好,提高各自的管理水平,通過招聘先進的人才進行先進的管理,將企業內部的信息進行集成化管理,于其他各節點企業之間的信息實現零誤差的交換。引進先進的技術管理模式,切記不能照搬來用,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先進管理經驗的精華與自己的管理相結合,找出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與供應鏈中的伙伴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將合作共贏作為合作的理念,協作完成客戶要求,發揮合作的作用,實現降低庫存的優化目的。(三)對庫存的物資進行科學的分類管理,掌握正確的需求信息企業要對庫存中的物資進行科學的管理,適時掌握物資情況。按照物資的使用周期、消耗數量、重要程度、采購成本等進行分類,采用ABC分類管理法,分門別類的實行不同的管理策略。A類物品主要是數量少銷售額卻很大的物資,它是進行物資管理的重點項目,因此對它一定要進行重點跟蹤,保證科學合理的庫存,應該采用定量訂貨的方法。而對于B、C兩種物資,商品的種類繁多,所以量要控制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應該采用定期訂貨的方法。結論:庫存作為制造業的重要部分,它的優化一定要做好,在減少庫存量降低成本的同時滿足客戶的需求,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對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進行統一整合管理,根據顧客需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優化庫存,使庫存管理更加科學、規范,對市場需求進行預測,把庫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下,降低成本,促進制造業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參考文獻:[1]董鵬,李齊,張新中,汪雁飛.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制造型企業庫存優化研究與實踐——以AIP公司庫存管理優化為例[J].品牌與標準化,2014(15):61-68.[2]宣杰,畢英英,王靜.制造型企業實施VMI模式的體系構建[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36(09):130-132.[3]董鵬.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制造型企業庫存優化與實踐[J].汽車工程師,2014(05):13-15+23.[4]張喆.零庫存在制造型企業中的應用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