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良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我國商業印上沖擊最大的要屬互聯網企業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讓商業銀行在產品管理、產品快速變化和產品創新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國商業銀行應該順應潮流,積極轉變經營理念加以應對,根據新形勢開發新的優勢產品,本著一切為了客戶的原則重新定義產品開發項目,并嘗試參與式發展的理念,借此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金融產品的競爭力。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商業銀行;策略前言隨著近幾年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的傳統行業都受到了互聯網企業的顛覆式沖擊,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其實互聯網和金融很早就結合在一起了,因為其飛度的發展和廣闊的覆蓋范圍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根據《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民的數量龐大,達到6.79億,使用互聯網進行購物的人數也劇烈攀升。預計到2018年我國通過互聯網完成的交易額還將繼續增加。在《2016移動互聯網金融報告》中指出,2016年我國互聯網金融產品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其中占絕大比例的是在線理財產品。1在目前不斷發展的經濟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不斷增長,產品也出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我過商業銀行應該盡快轉型。一、移動互聯網的商業理念移動互聯網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正在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滲透在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是信息生活的社會新常態。因為我們的生活正在被移動互聯網改變,也直接改變了大眾日常的消費方式,以前很多人奉行“為產品而消費”的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逐漸轉變成“為生活而消費”了。2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更方便快捷的消費方式。首先在互聯網消費體系中用戶體驗至上,如果一個互聯網產品沒有良好的用戶體驗,沒有精確、便捷的服務是不可能有市場的。其次互聯網金融產品不追求贏利急功近利。再次很多互聯網商業都有屬于自己企業的生存理念,不斷創新產品。最后就是互聯網獨特整合資源的優勢,將更多優秀的資源結合在一起,選擇性更多。二、移動互聯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一)商業銀行無法適應金融產品的創新需求創新應用場景是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競爭核心,也就是說我國的商業銀行不能再通過創新金融產品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是需要進行經營理念轉變,將“以產品為核心”轉向“以客戶為核心”,需要將更多的精力許尋找更適合客戶的使用產品的場景。就要求我國商業銀行要盡可能的深入到客戶使用金融產品的場景之中,采取一些活動來拉近自己和客戶的關系。但是對商業銀行來說對這些是比較陌生的,之前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哪些是目標客戶,哪些人最有可能成為目標客戶,在沒有進行這些問題的解答之前,商業銀行開發出來的商品絕大情況下會變成沒有客戶需要的商品。3面對這樣的情況,商業銀行傳統的產品開發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應該借助移動互聯網進行產品升級。(二)商業銀行無法適應金融產品快速變化的需求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導致很多行業的準入門檻降低,在這樣的企業發展背景下,不斷提高創新水平,加快創新速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新常態,所以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加快企業經營改革,尋找合適的契機迎合這種環境變化機制。在我國商業銀行傳統的產品開發模式下,為了確保推出“完美”的產品,業務部門一般來說會花費長時間進行反復的推敲和論證,其他部門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產品的全部功能。4以某個銀行為例,通過不斷對產品的研究和挖掘,將一個產品創意真正的向市場推廣需要的周期十分長,大約需要三個季度的時間,甚至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花費的時間會更長,而這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一般都背負著比其他產品更多的期待,商業銀行會占用更多的資源,即便是有更好的創意也是需要為這些“戰略”創意讓路的,這樣產品的研發時間就會更長,進入惡性循環階段。(三)商業銀行無法適應移動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管理需求準時推出產品是傳統商業銀產品開發模式的重點,所以執行力是其考核機制的關鍵,那到底要開發什么產品就變成了整個產品發開過程中很多部門沒有弄清楚的問題。比如在產品開發階段,對IT部門開發能力的效率和規模的考核十分重要,因為每年IT部門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開發的規模問題。總行每年都會下達開戶數和交易量的指標,所以在營銷推廣階段,商業銀行最為關注的就是這一指標是否可以完成。所以在這樣的經營背景下,很少有部門會關注產品的市場反應,只有創意部門還在乎市場反應,但是它獲得市場反應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的長,所以很多商業銀行的創意部門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一般都需要整整一年的時間,當這種“新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也已經變成不符合市場發展的“老產品”了。三、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一)轉變經營理念對于移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高管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積極的對策進行應對。移動互聯網之所以可以蓬勃發展,是因為在它研發了市場中以前商業銀行沒有滿足人們的產品。雖然現在移動互聯網金融的數量還并不是很多,根基也并不牢固,但是其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沖擊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商業銀行是不能忽視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的,應該密切關注其發展和動態,對互聯網金融的經營理念和發展邏輯進行研究,從中吸取可以幫助商業銀行發展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的目標客戶群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商業銀行在進行自我革新的同時,還需要注意照抄照搬。應該根據自身的優勢,進行適合自己的轉變,在互聯網金融帶給商業銀行的巨大沖擊中尋找自身發展的機會,實現互利共贏。(二)調整經營戰略移動互聯網金融有屬于自己的優勢,他們面對的主要是高頻業務用戶,金融服務部分業務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所以商業銀行需要尋找到自身的優勢,將余額理財的業務把握在手中,不斷擴大使用客戶的數量。或者可以轉變以往的經營方式,和移動互聯網巨頭進行合作,調整經營戰略。商業銀行不能將自己的眼光單純地放在直銷銀行,經營的差異化是獲得成功的關鍵。發展直銷銀行,也需要抓住客戶的不同的需求,創設客戶需要的應用場景。直銷銀行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為其和業主隔離非常的好,如果商業銀行和用戶有明顯的隔離,所以商業銀行一定要實現經營的差異化定位。另外商業銀行還需要將金融服務和金融供應連接起來,這樣才能贏得新的發展。總結: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時代,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能力,產品更新能力都遠遠超出傳統的商業銀行,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在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巨大沖擊中,尋找正確的方向,努力調整經營理念和經營戰略,保持商業銀行優勢的同時,持續提高產品競爭力。參考文獻:[1]梁燕子.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基于第三方互聯網移動支付的視角[J]. 金融理論與實踐,2017(02):81-86.[2]侯曉明. 移動互聯網金融服務發展趨勢及商業銀行應對策略[J]. 金融發展評論,2013(11):74-81.[3]張君燕,譚浩.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銀行運營框架重構[J]. 新金融,2013(05):46-48.[4]陸添花. 基于移動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的商業銀行策略研究[J]. 生產力研究,2015(0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