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13家樣本商業銀行2006-2016披露的數據,選擇第三方網絡支付交易額占樣本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比值作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標,運用面板數據模型的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樣本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影響。結果表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兩者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盈利性引言隨著歐債危機的蔓延和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推進,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對銀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不僅會吸收大量的閑散資金,從而減少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而且資金頻繁的流動流出,有可能會降低商業銀行的穩定儲蓄余額。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外部性也有可能給銀行帶來有利影響。 因此,厘清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影響機理,對于商業銀行提高盈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理論分析與假說提出影響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因素有許多,這表明商業銀行盈利性的確定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關于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影響,沈 悅,郭品(2015)指出互聯網金融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效率,效率的提高必將帶來商業銀行盈利性的提高。但是這種技術溢出效應是通過商業銀行自身產品的多樣性開發,支付結算業務的更加便利,人員流動提高商業銀行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來提高的。因此這些因素其實都體現在了銀行內部的一些指標上。不考慮這種間接的傳導路徑,互聯網金融其實和商業銀行的經營業務是一種競爭與補充的業務。互聯網金融通過小額儲蓄業務可以吸收大量活期存款,從而削弱銀行的儲蓄業務。互聯網金融通過網絡理財以及借貸功能,吸收了商業銀行一部分小額借款客戶,從而削弱了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互聯網金融依靠其自身的轉賬支付便利,以及較低的手續費等等,吸收了一部分商業銀行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因此,本文提出假設,互聯網金融在控制了其他變量以后,削弱了商業銀行的盈利性。三.實證檢驗(一)模型構建roa=α+β0 wlzf+γ1 cost+γ2 save+γ3 ln asset+γ4 inno+γ5 wdx+γ6 GDP+μi其中roa表示總資產收益率,wlzf表示第三方網絡支付交易額與樣本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比值,cost表示成本收入比,save表示的是存貸比,asset表示的是總資產,inno表示的是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wdx表示的是資本充足率,GDP表示的是經濟增長率,μ_i是隨機誤差項。本文構建的是面板模型,通過選取上市商業銀行的數據,構建如上的模型。其中β指標度量的是核心解釋變量wlzf的相關系數。根據假設結果,β_0的數值應該小于0,γ指標度量的其他控制變量,他們的系數都應該有特定的符號.(二)數據來源本文從wind數據庫中選取了13家樣本商業銀行,時間跨度為2006-2016,相關指標均為年度數據,均來自于wind數據庫。(三)實證結果本文利用stata軟件對相關面板數據進行了回歸,hausman檢驗認為應該使用固定效應模型。相關結果如下表 從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網絡支付占樣本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比值與資產收益率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并且統計結果顯著。網絡支付占比每提高一個單位,商業銀行的資產收益率將下降0.13個單位。這與本文之前的猜想相一致。主要原因在于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是一種互相競爭的關系。互聯網金融將會擠占商業銀行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和服務類業務,從而擠壓商業銀行的盈利空間,減少資產收益率。四.結論與政策建議通過本文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導致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并且這種影響是在排除了宏觀經濟變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因此在短期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商業銀行的發展是一種競爭關系。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吸收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優勢來實現創新發展。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結算,理財,保險,云計算,以及貸款方面都有創新,依托其信息收集與共享的強大技術優勢,互聯網企業在吸收高技術人才進行創造性生產方面能力特別強。因此,商業銀行要努力在支付便利化程度,理財產品的種類方面以及小額存款,小額貸款方面給予大量的中小消費者和投資者更大的便利程度,提高自己服務的異質性,提高自己發展表外業務的能力,從而提高盈利性。商業銀行要努力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成本收入比與商業銀行的盈利性負相關,商業銀行要通過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兩方面來提高盈利性。降低成本方面,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削減機構,精簡人員,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金融互聯網化水平來降低業務成本。增加收入方面,則要通過運用互聯網思維,積極開展中間業務,面對大量的年輕消費群體,開發出適合他們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如今,金融產品的特點是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理解難度越來越大,而大量的年輕消費群體并沒有特別多的時間來理解產品,因此,商業銀行要改變營銷觀念,通過在營銷時盡量簡化過程,讓消費者更能快速的理解產品的收益特點,從而提高盈利能力。大力開展表外業務,提高運用互聯網金融的能力。商業銀行要想持續不斷的提高盈利能力,必須通過不斷的開發金融產品,大力發展支付結算類業務,提高金融產品服務的質量,特別是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群體的消費需求。一方面,要對原有的優質客戶繼續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另一方面,針對大量的年輕消費群體,商業銀行也應該盡量開發新產品,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參考文獻:[1] 沈悅,郭品. 互聯網金融、技術溢出與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J]. 金融研究,2015,(03):160-175.[2] 孫巍,王錚,何彬. 商業銀行績效的演化趨勢及其形成機理——基于1996-2002年混合數據的經驗研究[J]. 金融研究,2005,(10):53-63.[3] 郭捷,周婧.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效率實證研究[J]. 運籌與管理,2016,(06):120-127.[4] 陸靜,阿拉騰蘇道,尹宇明.中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基于1997~2010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金融論壇,2013,01:3-14.[5] 黃金秋,屈新,張橋云.影響中國商業銀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J].統計與決策,2006,10:118-119.作者簡介:周浩明(1992—),男,山西晉城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金融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