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中提及的國資管理的重要內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國資監管從"國資委---國有企業"二元結構到"國資委---平臺公司---國有企業"三元結構蛻變的重要一環,是連接政府與市場的橋梁。因此有必要理清國有投資運營公司與國資委和出資企業之間的關系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自身結構建設的問題。關鍵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資委;國有企業;國資管理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定位和作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特殊企業法人,應當劃分在特定功能類國企中,并扮演者引領其他國企的重任。(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參與市場平等競爭的特殊法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一般由政府出資,根據政府的批準和授權,持有國有企業股權,并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作為業績目標的特殊企業法人。對下屬國企而言,他是承擔著國資管理的主體責任,一般以財務投資人的角色管理著綜合性多元化的國有企業。對政府而言,他基于授權或委托,代表出資人政府的利益。因而,在私法領域,我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也是相類似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以自己的名義和財產從事民事商事活動并獨立承擔責任的民事主體。特殊性在于其是公法和私法過渡的橋梁,在《憲法》中,對國有的界定是歸國家所有,歸全體人民所有。但這是個很難在實踐中操作的概念。因此,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解決了公法概念在私法諸如商法民法中主體“虛位”的問題。并且切斷了政府和國有企業的直接聯系。(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連接政府和市場的核心 從20世界8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了對國資管理體制的探索,曾經長期圍繞“國資監管機構---國有企業”二元結構和“國資監管機構---平臺公司---國有企業”三元結構引發爭議。但最終選擇了二元結構。與此同時,在后來的實踐中,二元結構容易引起“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國有企業多重目標”和“內部人控制”等問題。(三)發揮產融一體化領袖作用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應當向產融結合綜合投資性企業方向發展。從目前實踐來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管理的國有企業更加體現出業務板塊多元化的特征,不再拘泥于某一板塊,而是實現業務的多樣和互補性。并且將金融和實體產業結合,以更專業的資本運作的姿態參與到對實體經濟的改革中。將國有資本投入最能保值增值的領域中。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治理完善國資管理,必須加強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中間人作用。實現國資委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權利的重新劃分。(一)堅持政企分開和政資分開,理順國資委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之間關系在新型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立的前提下,國資委應當將自身職權集中和突出于重大政策制定和關鍵性監督管理中,對企業的投融資和國有資產交易事項,原則上采取備案制而非審核制,給予企業更大的自主性;在人事任免層面,引入外部董事機制,讓體制外的資本運作人才參與到國有資本運作體制中。同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更應當將管理對象聚焦于國有資本而非具體的實物資產,并且側重用市場化的手段,而非上級對下級行政化的手段實現,最終實現資本的收益性和資本的流動性指標。(二)理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出資企業之間的關系 從“管資產”到“管資本”,既要注重資本增量的問題,提高收益水平,又要關注資本的流動性問題,避免資產的閑置,改變低效運作的狀況。因此,對于出資企業,應當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治理下,改變之前“單打獨斗”的局面,實現多元板塊,多樣企業的協同發展,資源共享、形成合力,相互取長補短。三、對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的介紹和展望(一)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介紹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27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高達500億元,是山西國資委代表省政府出資設立的全資控股省屬國企,根據安排,山西國投公司成立之后將會是全省唯一的省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經營范圍包括: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負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及相關業務;國有股權持有、投資及運營等。(二)對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的展望作為山西省體量最大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將原省國資委控制的省屬國企均劃轉到其麾下。并且形成了煤炭、鋼鐵、化工、貿易、金融、城市建設等多元的業務板塊。在感嘆山西省政府大手筆改革力度同時,更應當正視省國投公司目前既有的問題。首先,省國投公司尚未理順與省國資委的關系。按照前文所述,省國投公司應當作為省國資委和市場連接的橋梁,隔離開省國資委對省國有企業的直接領導。然而,省國投公司對其職能定位等尚未有清晰的表述,而且省國資委也未標明對省國投公司定位的態度。正因如此,筆者建議盡快理順二者關系,避免出現省國投公司僅僅變為省國資委的風險隔離墻,而不能完全釋放出資本運作的力量。甚至成為“第二國資委”,反而增加了國有企業的負擔。其次,基于目前省國投公司控股的省屬企業的狀況,龐大且多樣的產業布局,省國投公司已然不論在精力上還是在專業化上不能在業務和職能上管理省屬企業,應當采用戰略管理和財務管理的辦法,給予省屬企業更大的決策自由,而非具體的業務管理和控制。并且通過市場化的辦法,減少同類型企業的惡性競爭,實現不同類型國有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優勢互補。再次,鑒于目前省國投公司的管理團隊基本來自于金融系統,在發揮產融一體化作用上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必須考慮的是,由于山西省國有企業集中在重工業等實體產業中,因此需增加在實體產業有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員補充到管理隊伍中。最后,筆者建議山西省作為國家綜改示范區,有先試先行的政策支持,可以考慮在省國投公司弱化股東會職能,加強和增加董事會職權,并引入外部有資本運營經驗的人才充實到董事會中,從機制上避免行政權力對企業具體運行的過多干預。參考文獻:[1]顧功耘等:《國有經濟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2]羅建鋼:《委托代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3]顧功耘:《國有資產立法的宗旨及基本制度選擇》,載《法學》2008年第6期.[4]張文魁:《國資委的定位與直接持股問題研究》,載《調查研究報告》2006年第236期.[5]邵寧:《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前景和面臨的挑戰》,載《政治與法律》2009年第4期.[6]劉亮:《匯金:眾望所歸“淡馬錫”》,載《資本市場》2007年第21期.作者簡介:李懿哲,男(1990-),山西省大同市人,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在讀,法學專業,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