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改革和老齡化現象的現實越來越嚴重,我國當前的社會養老保險就需要改革、需要創新服務社會,文章對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健康發展的幾種方向與模式,從一個獨特角度和視角探索了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上進一步完善的目標。關鍵詞:養老保險;老齡化;保值增值;勞動就業養老保險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達到保障的目的。養老保險是世界各國較普遍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2)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并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3)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1 我國的養老保險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我國已開始步入老年型國家。所以為了更適應我國現有人口經濟實際結構,就要改革和完善我國現有的養老保險制度。當然近年來我國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也一直在增加,其中包括有固定工作的農民工、城鎮企業職工以及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尤其是新農保、城居保制度的整合力度的增加都一定程度上顯示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進步。但是畢竟我國現階段人口結構的變化、經濟的發展都給我國現有的保險制度提出了挑戰,這就需要我們針對現有的問題及時調整和分析。1.1 收支矛盾大,基金資源來源單一當前保險費的收入、財政補貼、利息收入是我國養老保險的主要基金來源。其一,由于現階段我國經濟條件的制約,在加上很多地區出現了收不抵支的現象,這就直接加劇了我國保費欠繳的不良情況,而且原有的保費積累也在逐漸減少。其二,再加上現階段我國投入基金的保值增值幅度又不明顯,而且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加重,彈性收繳與剛性支出的矛盾也日益激化,養老金的收繳和支出的矛盾日益突出也直接反映了我國現階段要面臨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問題之一。1.2 基金管理效率低,公共養老金替代率高養老金替代率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公共養老金的高低,它們之間有著正比例的關系。即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和公共養老的支出比例是相輔相成,同向增高或減少的。再加上我國規定養老金在提前留夠2個月支出以外的基金應該全部用于購買企業債券、國債、投資股市、銀行儲蓄等等。不能投入到營業性機構和金融機構,這就導致了基金收益甚小,無法真正滿足現階段我國實情對養老金的需求量。沒有很好的建立有效增值機制和在投資經營上比較差。其次還有有關部門監管力度不夠,造成大量貪腐現象。1.3 養老金“雙軌制”監管力度不夠,空賬現象嚴重我國養老金有著我國實行的是養老金“雙軌制”的退休制度,即企業職工實行“繳費型”,機關和事業單位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我國在這種“雙軌制”養老保險制度下,而間接造成了企業與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金上存在明顯差距就成了廣大企業職工不滿的導火索。由于轉制等原因,制度最初的歷史債務問題、雙軌制的公平問題等等都直接影響著我國廣大非國有企業的繳費積極性。所以現實就要我們必須在制度設計上作進一步的完善。2 我國養老保險的未來發展2.1 合理劃分養老金體系的三個支柱。盡管世界各國普遍建立了多支柱的養老金體系,但是國情的差異也使得各國養老金體系的劃分有所不同。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尤其是農村人口數量巨大。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條件下,由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金體系必然是廣覆蓋、保基本,主要用于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受城鎮化水平低、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企業年金及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等補充養老金體系還難以惠及廣大的社會群體。為實現養老金體系各支柱的均衡發展,也根據不同種類養老金的特性。建議,第一,擴大養老保險繳費覆蓋面,適當降低替代率,積累更多的統籌資金,使個人賬戶運轉起來。第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企業年金的監管力度。通過國家立法對企業年金制度的實施作出一些強制性的規定,制約企業的短期行為,可以保證企業年金保險這一長期目標的實現,調動企業和員工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積極性,使其得到較快發展。第三,建議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鼓勵有計劃地參與實施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增強職工的自我保障意識和參與社保的主動性,使職工退出勞動崗位后能夠生活得更好一些。2.2 努力提高社保統籌執行力,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體系。提高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從理論上講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是自下而上,從縣、市再到省級統籌,從而進一步發展到全國統籌。這種思路比較穩健,但推行起來進程比較緩慢,執行中壁壘較多。另一種辦法是自上而下,一步到位,實行全國統籌,企業繳費形成的統籌賬戶資金統一由中央籌集、管理、調劑和調撥,個人賬戶資金由省級機構負責管理和運營,將名義上地方負責、實際上中央出錢的暗補變為明補,充分明確中央承擔養老保險的財政責任,同時也加強對地方社保基金調撥的監管力度。2.3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在養老保險體系建設過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應該是統籌規劃、制定政策、籌集資金和行政監管,而有些服務功能可以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來實現。這樣可以切實解決“管辦不分”的制度風險,保障資金的安全;可以減少機構和人員設置,降低政府自辦的成本;可以引入競爭機制,享受優質的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可以實現社會保險運營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務更好、專業更強。2.4 積極推動養老金專業化經營。養老金作為一種金融服務產品,與銀行理財、基金等金融產品相比,周期長,穩健性要求高,有著獨特的風險特征和經營規律,需要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近年來,中國保監會一直致力于探索養老金市場的專業化發展。幾年來的實踐表明,我國養老保險公司已經初步顯示出專業機構在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今后,隨著各項政策規章的不斷完善,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的服務領域將愈加寬廣,未來發展空間也會越來越大。2.5 積極爭取支持養老金發展的外部政策。各國政府普遍對養老金給予稅收政策支持,允許企業和個人參與的養老計劃在一定限額內延遲納稅。與其他金融產品不同,養老金管理追求長期、穩健的收益,因此人們購買的積極性會因自身的短視而受到很大影響。設計合理的稅收制度能夠促進潛在養老需求轉換為現實購買力,是撬動養老金發展最有效的杠桿。而養老金的發展,其結果是減輕政府承擔養老保障的財政負擔。當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必須研究個人養老保險相關的稅收政策,進一步優化我國養老金發展的政策環境。2.6 要加強養老金的監管。養老金發展的經驗表明,監管是促進發展的最有力手段和根本保證。養老金體系監管的目的在于保護被保險人和養老金持有人的利益,確保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促進經營機構穩健經營。此外,養老金是家庭和個人收入在生命周期中的再分配,是一個典型的金融服務,因此從長遠和穩健的角度看,養老金監管應逐步納入金融監管的統一框架。目前,世界上部分國家采取養老金單獨監管模式,設立專門養老金監管局,如智利等;更多國家采取養老金與保險等金融服務進行綜合監管。3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們要有效發揮養老保險基金的三大功能,同時應該聯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建立獨立的監管機構,時時保持與其他制度的協調性,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我國養老保險金的最初目的功能,覆蓋全部人群做出努力。參考文獻
[1]張怡恬.中國夢之養老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效率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1).[2]華宏鳴.“積極養老”的全方位探索[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