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剛
摘 要:音樂因為錄音技術的產生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錄音讓音樂產業有了騰飛的可能。隨著音樂錄音技術的不斷完善,尤其是以數字音頻技術為代表的現代錄音分析和處理方法的產生、發展,為不同風格的音樂提供了發揮的平臺,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并引發了歷史性的音樂變革。與此同時,音樂錄音技術也因為音樂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本文結合音樂理論與實際經驗,闡述了音樂錄音技術涉及的幾個重要環節,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方法和措施,介紹了幾個實用案例中的操作技巧,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音樂;錄音技術;音色社會飛速發展,帶來了音樂產業化的巨大進步,更多不同的音樂形式和風格有了更多生存發展的空間,音樂的模式越來越多變,這就對錄音技術產生了一個比較現實的要求,音樂錄音技術分析以及處理方法也要保持與時俱進,越來越好。我們不妨回顧早期錄制的單聲道音樂,就只是簡單對聲音進行原始的記錄,幾乎沒有經過任何加工、處理,結果這個時期錄制的音樂聽起來難免會有些干澀和單調,會有一些缺少靈動的感覺。再回來看現代音樂作品錄制制作過程,決定一個音樂作品是否優秀的因素有很多方面,這些方面中必然包含先進的信息數據處理技術,還要考慮聲音及藝術氛圍的融洽結合度。只有通過這樣進一步高規格的處理,才可以保證錄制的音樂聽起來會更接近原聲,甚至有可能達到超越原聲的程度。1 對聲學環境的處理各種風格的音樂對聲學環境的要求各有不同側重,而對聲學環境的正確處理,其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圍繞在聲源周圍的空間布局狀態情況,并據此進行調整以及改變音響的環境條件。而其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空間寬度、隔聲和混響效果等因素。下面就這三個問題分別加以討論。1.1 空間寬度問題。想要錄制好的音樂,前提是必須要有好的錄制場所,以交響樂為例,場所的特點是動態很大并且寬闊,在具體的錄音時,錄音空間也最好按照比例同時增加。對于在室外進行的現場錄音,因為場地寬闊,通常不會有太多反射聲,但也正因為場地過大,導致演奏樂器的聲音高度分散,同時,環境的外部雜音也不可避免會錄制進來,聽眾只需一聽就清楚是在室外的錄音。室外錄音屬于現場錄音的一種方式,如果用作音樂欣賞確實暴露出很多不足之處,會令聽眾有一種不純靜的感覺。所以,如果想欣賞和錄制到高品質的音樂作品,必須根據樂隊的編制情況來確定有助于錄音的適當場所。1.2 隔聲問題。進行音樂錄音時,基本的要求是錄音室內的隔音效果必須保持良好。我們知道,人在傾聽時會因為聽覺的掩蔽效應而對想聽的聲音感覺特別敏銳,并將不想聽的聲音直接屏蔽掉。但在錄音時就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因為話筒不會主動屏蔽不需要的聲音,如果錄音室內的隔音條件較差,或沒有采取隔音處理的話,就會將環境中不需要的雜音錄制進去,因而影響到實際的錄音質量。1.3 混響效果問題。進行音樂錄音時,為了讓音樂顯得動聽,須考慮將聲源的直達聲與非直達的反射聲有機融合,使音效趨于豐滿。所以,在進行錄音前,需要明確房間大致的混響時間,以此有助于對錄音進行技術處理。一個簡便的用來判斷混響時間的方法就是,在房間中央位置用力拍幾下手,然后依據聲音反射延續所需時間的長短進而來確定房間的混響效果。一般情況下,混響長的錄音室內進行錄音,聲音會顯得寬闊,而聲像顯得模糊,很難定位;在混響短的錄音室內錄音,直達聲所占的比例較高,且聲像的定位比較清楚,聲音清晰度也比較好,但聲音的豐滿度不高。錄制人的聲音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清晰度,因此,應挑選混響時間較短的房間錄音效果會更理想一些。2 對中、高音過強的處理在禮堂里進行現場直播和錄音,一般頻率特性都比較差,把話筒置于看似理想的位置,然后對拾音的效果進行試聽,很多時候都會發生中、高頻過強的問題。具體調整辦法就是通過在玻璃窗上掛吸音效果較好的窗簾的方式,來提高環境的吸聲效果,并進一步對中高頻反射進行抑制。并且,在錄制過程中,同時調整控制中、高頻的電平水平,對高頻段適當采取降低處理,盡量對低頻段進行提升。但要是只通過頻率補償來處理調音,該操作會非常的麻煩,且經調音操作之后的聲音聽起來也比較生硬,缺乏生氣。所以,在實際的現場錄音過程中,怎樣處理現場音樂環境的影響,還是需要通過豐富的實踐經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妥善解決。每一次完成錄音,都要把各種數據采取記錄和備案,方便日后需要進行歸類和總結,積累經驗,從中找到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辦法和途徑。3 對顫抖回聲的處理若在長約65米,寬約25米,高約3.5米的錄音室進行打擊樂的錄制,房間空間的布局很顯然并不符合所需要的黃金比例分割,同時室內也沒有做過任何吸聲的處理,這就構成了回聲產生的基本條件。而顫抖回聲會對音質有非常壞的影響,這種情況下,樂器的演奏聲會在錄音室內的兩側墻壁之間反復反射,進而對聲音清晰度產生嚴重影響,音樂會因此失去立體感和豐滿感。這就需要對顫抖回聲進行必要的處理,實際的做法是通過放置三層隔音板,從前向后依次一層比一層高地進行排列,通過擺設層次錯落,目的是使音樂聲音難以有規律反射。同時,還要把墻壁掛上厚的幕布,提高房間的吸聲性能,進而降低室內的各種反射聲。4 對樂器音色的處理進行音樂錄制時,對樂器的工作原理要有一定理解和掌握,要將某樂器聲音的音色表現到位,錄得清晰還能突出特性,就要先知道構成樂器的各個部位音色之間的差異,在拾音時有針對性地采用近距離及方向性的錄音。舉例來說,銅管樂器的聲音絕大部分是從它的喇叭口釋放出來,還有一小部分是從樂器的管體內部發出,聲音的振動源則是演奏者進行吹奏的嘴唇,演奏的樂音里面包含有頻率非常高的高音,這也就注定銅管樂器演奏的方向性還是比較強的。但也有一些特例,法國號也是銅管樂器,它的喇叭口開在后面;而低音號其喇叭口則方向朝上。拾取這些樂器的聲音,就不能只考慮樂器喇叭口的直達聲,也還要考慮從天花板以及樂隊后方反射作用回來的間接回聲,把構成音色的要素全部綜合起來,這才可以表達出樂器的完整音色。因此,在實際錄音時,要注意話筒指向不能只對準樂器的喇叭口,這樣就不會錄到整個樂器的寬廣音色,導致音樂失真。5 結束語觀察現在的音樂市場,用爆炸性發展來形容也不為過,而音樂錄音技術,必須通過自身的發展完善來滿足音樂發展對其的要求。從我國現階段的音樂錄音技術發展水平看,還沒有十分成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非常大的發展提升空間,在這方面的人才也非常欠缺。至于音樂制作領域,熟悉音響美學和電聲設備技術是錄音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同時,也要非常熟悉人的聽覺原理,知道人耳工作機理及其聽音特性,在此基礎上,才會有針對性地制作出質量和效果都無可挑剔的音樂作品,這過程中,科學并藝術地處理音樂情景和音色的相互關系也是進行技術分析處理的關鍵。而歸根結底,想辦法讓自己同時具備高超的硬件運用能力和高規格的藝術素養,這才是完善音樂錄音技術分析和對音樂數據進行高水準處理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參考文獻[1]胡澤,趙新梅.流媒體技術與應用[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2]閆笑.廣播錄音制作的技術要點分析[J].科技資訊,2011(29):14.[3]陳菁菁.關于廣播錄音制作的技術要點的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1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