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凱
摘 要:隨著城市環境建設系統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大部分城市的環境保護部門也被逐漸建設為更為完善的狀態。在完善程度相對比較高的科技型環境保護系統之中,環境監測工作是關鍵的保護工作環節,只有通過監測才能了解城市的環境建設情況,進而挖掘現存的環境問題,再提出治理環境的基本方案。而在監測工作之中,應急性監測系統的構建工作極為重要。然而隨著環境問題逐漸增加,應急監測系統出現了一些使用缺陷,本文對其現有問題以及合適的系統改進方法進行分析。關鍵詞:環境保護;應急監測工作;問題;對策雖然我國的環境治理工作保持了持續開展的狀態,但是一些突發性的環境問題仍舊給常規的環境建設工作帶去了阻礙,甚至直接影響到各個區域的居民的日常生活狀態。破壞環境的行為往往是在不經意間做出的,而保護工作的難度卻極高,因此環境保護系統的構建工作始終都沒有停止過。而環境監測系統的構建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中,針對突發性的環境問題,可以借助應急性的監測系統對其加以應對,本文對環境應急監測系統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1 現有問題在對現有的應急環境監測工作開展情況有所了解之后,發現當前的環境應急監測體系存在以下幾種問題,這也問題已經影響到應急監測工作。1.1 缺乏物質保障對于應急型環境監測系統來說,最為重要的物質保障就是工作經費,缺少工作經費導致該監測部門無法根據工作需要來購進新型監測設備。及時發現有突發性的不良污染情況,監測人員能夠最快地到達監測現場,但是使用原有的存在缺陷的設備會影響到具體的監測工作。而新型的環境監測設備具有便捷易攜帶的優勢,同時對于環境問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相對地其價格也比常規的環境監測設備昂貴。另外,環境突發問題一般有情況復雜的特點,在其他的監測環節中,同樣需要投入大量的監測經費,做好監測保障性工作。1.2 缺少相應的基礎設施以及技術人員應急監測部門存在的建設不完善問題有很多,其中人員與基礎設施配置不完善的問題影響比較大,直接影響到城市環境監測系統的整體能力,降低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效率。現有的大部分市級以及省級的城市會相對更為重視環境保障工作,其配置負責監測工作的人員比較多,從監測人員個體角度來看,其業務技能與監測專業知識都比較強,但是與之相比,縣級城市的環境監測工作卻沒有被重視,其人員普遍存在著專業能力較差,且數量不足的問題,投入到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之中的資金也相對比較少,一些已經老化或者頻繁出現故障的硬件設備沒有被及時更換處理掉。一些監測站的日常工作都難以有效開展,有應急型需要的時候,也無法順利完成。1.3 缺失技術規范應急型監測工作對于應用的技術具有相對比較高的要求,但是技術缺乏規范性也是各個監測部門存在的一種共性問題,尤其是在環境監測這個方面,在確定質量監測標準時,需要以城市的重點工業污染源為參照,但是從應急監測工作需求來看,其制定出的環境質量檢測標準并不適用。而在有應急監測任務之后,監測人員的分析、采樣以及布點工作都會失去科學性,因此必須要將具有針對性的技術規范提供給應急監測部門。1.4 其他問題應急監測部門對于監測人員的要求極高,但是很多監測人員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技術性要求,而檢測部門的上級管理者并沒有將適時的實戰演練工作提供給監測人員,如果能夠定期開展監測演練活動,監測人員表也就可以及時地找出自己在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改進之后,其監測工作也能更為合理,發揮出更好的實戰水平。2 改進環境監測系統的方法2.1 完善預警系統面對頻頻出現的突發環境問題,只有加強環境預警體系的建設,才能對可能造成污染的隱患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借助先進的信息平臺,對重點污染企業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實時監控污染因子指標;在流域各個出境、入境斷面以及城市飲用水源地建立水質自動監測站,隨時調取水站數據,觀測水質變化狀況。預防為主,防控結合,以點帶面,形成區域,根據不同區域的環境特點,合理、實用、科學地構成體系,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滿足環境管理的宏觀目標和具體要求。2.2 完善應急監測制度建設建立監測報告和信息發布制度,認真履行職責,預測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完善信息共享機制,保障預警網絡長效運行。成立應急事故處理指揮部,下設若干分隊,每隊由各自隊長負責,統一指揮所屬現場監測、實驗分析、車輛后勤等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統一部署,避免多頭下達任務。2.3 提升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聯合儀器生產廠家、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建立應急監測人才培訓基地,擴展培訓途徑,大力開展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培養技術骨干,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結構比例。強化質量控制和保證體系,定期對業務人員進行考核,持證上崗。根據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模擬演練,通過實戰模擬發現和解決問題,完善修訂應急預案。充分利用儀器設備、社會科技等資源,打造一支作風過硬、結構合理、技術精湛、執行力強、人員數量充足的應急監測隊伍,給出積極的環境監測服務。2.4 改進監測設備切實加大應急監測資金投入,在重點區域、流域安裝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并保證其長效運行,確保其在應對突發環境問題時能夠事前預警、事后監控。添加足夠數量防化、防輻射護具,保障監測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添加性能穩定的監測儀器,如:便攜式色/質聯機系統、便攜式生物毒性檢測儀等,提高應急監測快速測定水平。改善實驗室條件,使用先進的原子吸收、原子熒光、氣相色譜、液相色譜、離子色譜測定儀等大型儀器,對污染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保證應急監測需要。保證監測車輛配置,提高應急監測的快速機動能力。3 結束語隨著監測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各個城市應用的環境監測系統已經被改進,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突發性自然性災害出現在現代人的生活之中,改進監測系統的工作也變得更為緊迫,而應急性的監測手段也逐漸被開發出來,本文對現有的應急監測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分析,著重分析了其主要問題,并給出能夠有效改進應急監測系統的方法。只有借助應急型的監測系統才能對自然災害以及諸多的環境問題進行了解,并在環境監測數據的支持下給出應急方案,使城市環境更為健康,因此應當繼續研究并改進環境應急監測體系。參考文獻[1]岳俊奎.環境應急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729(4),203-203.[2]周麗萍.環境應急監測工作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3),15-16.[3]張文勇.環境應急監測工作中的信息系統應用及建設[J].綠色科技,2017(16).[4]楊志欣.淺析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探究[J].工業,2017(2),00220-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