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熱源廠是提供現有城市供暖體系的主要工作單位,針對相應供暖體系不斷擴展的今天,傳統的熱源系統已經難以滿足現有城市供熱的需求,所以開展有效的廠房建設已成為解決當前熱源供應壓力的有效解決手段。但是,針對熱源供應條件變化和設備更迭,建筑設計方面核心卻逐漸難以把控,進一步導致現有熱源廠施工困難和實用價值不足的情況出現。本文根據現有熱源廠建筑設計的特點展開分析,以相應功能和設備特性使用要求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項,期望為后續設計專業提供有效憑據。關鍵詞:熱源廠;廠房建筑設計;特點分析建筑設計是基于建筑使用功能作為核心的空間布置工作,針對環境、結構、規劃、水暖、電氣等諸多方面有功能使用的決策權利。故而,采取有效的建筑設計理念是促進相應工程有效使用的基礎,更是所有專業開展自身理論的前提條件,而針對熱源廠的特點,選取有效的建筑設計方案,在現如今城市建設中具備探討意義。1 平面功能設計與分區城市供熱產業因其自身的工作特性針對相應建筑功能分區一般較為嚴格,特別是針對設備運行與工作區域的有效分離,并設計相關疏散通道和防火墻等條件有針對性的規范要求,其目的便是確保相應城市供熱廠房建筑具備以工作安全為核心的發展條件,并滿足城市需求的功能效益。故而,采取有效的建筑設計方案,針對熱源廠功能特性采取先進空間理念,對于貫徹工作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實施意義。1.1 鍋爐間作為熱源廠工作的核心,鍋爐間依據特性一般分為基座與運轉兩個部分。其中基座是針對相應鍋爐環境運行的有效保證基礎,更是對相應建筑空間維護的有效解決措施,依據相應建筑功能的條件需求,針對鍋爐間熱源運營起到相對安全的保障是基座設置的前提。其次,鍋爐間運轉部分是根據鍋爐的實際使用情況開展的有效空間利用,并通過相應工作流程進行有序且制度化的空間布局,為整體環境提供相對穩定的空間感受之外,需針對相應通風、防火、燃料、蒸汽的處理有科學化的管理措施。并根據當前城市廠房的發展情況,提供可拓展空間延伸的前提,為后續廠房的整體建設提供相對寬敞的工作空間。故而,在此基礎上應根據功能采取有效的柱網維持廠房框架的穩定性,并以設備需求提供穩定的運行環境,從而促進鍋爐間整體工作的有序發展。最后,根據相關鍋爐設備特點與型號構建鍋爐間結構設計,以滿足相關空間有效利用的同時,確保工作流程不會被打擾,是鍋爐間針對建筑結構方面可最基礎的要求。1.2 除氧煤倉間相關功能是根據燃料存儲規定設計的管理存儲空間,針對使用宜采取運輸便捷且防濕耐潮的環境,并具備有效隔離熱源避免火災延伸的優勢,為熱源廠房整體提供穩定的存儲空間同時,需依據相關空間布置監測空間,以應付存儲過程中的意外情況發生。其次,針對除氧煤倉間過往管道設置隔離夾層,避免管道出現問題影響整體倉儲空間功能的有效貫徹,并依據相應運輸特性,采取車載運輸坡道或皮帶運輸機設備進行燃料空間轉換,為以整體熱源工作效率的提高做好空間準備。1.3 主廠房辦公區域主廠房辦公區域應與鍋爐間和除氧煤倉間進行防火隔離,并配置A級防火材料進行隔離,確保相應火災隱患得到有效制止,再根據相應工作流程進行工作空間布局的有效設計。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工作空間應與生活空間具備分區明確的特性,確保在使用過程中避免人員流線交叉的情況,并通過房間的布置確保相應疏散距離滿足規范最低要求。其次,根據空間功能布局敷設相應結構框架,在確定不影響功能流線使用的同時,將建筑美觀與設備布置相融合,確保有效使用的過程中滿足后續水電功能的設計,是以建筑設計為核心的有效延伸理念。2 建筑垂直空間的有效結合利用熱源廠的主廠房包括鍋爐間和中央框架兩個部分,它們具備聯系緊密與功能有效滲透的特點,在相關鍋爐間有效布置的前提中結合有效的結構形式,是促進相應鍋爐間功能性有效延伸的前提。其次,鍋爐間具有大跨度、大空間的特點,又帶來無設備空間的空置問題,在設計實踐中,充分利用了空置的凈空,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鍋爐間內的管線經過整合,充分利用結構空間沿梁、柱敷設,比如有的鍋爐間跨度較大,排架柱截面高度較大,有時被設置成雙肢柱,在雙肢柱中間的空置部分,敷設水暖管線,既可利用雙肢柱之間的連梁作為管道支架,也可將空間整理的更有秩序。還可以利用雙肢柱之間的連梁,沿外墻設置平臺、平臺標高和窗臺標高結合設計,即便不使用開窗機和擦窗機也可以開窗和擦窗,使用更加人性化。按照衛生要求,應在廠房內設置生活間,包括衛生間、淋浴間、更衣室、休息室等功能。在設計中,將生活間沿外墻布置,有良好的通風和采光,人口不直接開向鍋爐間,而是在生活間與鍋爐間之間設置一道走廊,這個區域既可以隔聲降噪,又可以作為消防疏散通道使用,使得生活間具備良好的室內環境。3 圍護結構的設計3.1 墻身構造主廠房為框架、排架結構,其圍護結構為填充墻體,只承受自身的重量,可以采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材料。通常在運轉層以下的墻體采用實心磚砌體,運轉層以下的外墻通常要穿過許多管徑較大的熱力管道,以及預留許多大型孔洞,另外還有一些管徑較小的管線穿越墻體并不預留孔洞,而是在其安裝時臨時鑿通,在這種情況下,從結構角度考慮采用實心磚砌體對結構的安全和穩定比較有利。此外,在樓梯間和衛生間等部分的外墻,根據設計中的實際要求,采用多重材料復合墻體。在樓梯間和衛生間外圍護結構的內側砌筑一層輕質砌塊或空心磚砌體,以解決復合金屬壓型鋼板所帶來的耐火極限、衛生、使用耐久性等問題。最后,在樓梯間內部砌筑墻體應采用耐火極限的要求,通過巖棉或玻璃絲等不燃燒材料達到防火隔離的效果,促進相關工作人員有效疏散的可能性。3.2 地面構造主廠房和除渣間等單體內部由于要進出載重車輛,因此地面通常為鋼筋混凝土重載地面,以承受車輛的荷載,同時也可作為一些荷載不大的小型設備的基礎使用。與此同時,主廠房零米層布置著許多大型設備,穿越許多管線、溝槽,根據不同使用要求,有的需要架空、有的需要下臥、有的需要加設操作平臺等等,因此零米層地面下布滿了建筑基礎、設備基礎、管線支架基礎等各類基礎以及除渣溝、電纜溝、排水溝等各種管線溝槽。這些基礎視上部結構使用形式和荷載而定。4 結束語建筑設計理念的有效架構,是促進熱源廠功能性全面延伸的基礎前提,一方面滿足了相關工作職能的有效貫徹,從而促進以組織空間為核心的高效率工作流線發展;另一方面則針對建筑架構提供了較為完善的平臺,避免因為后續供熱管道敷設影響廠房功能的使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升了相關熱源廠流程制度的效率,為后續社會經濟在市場中的影響埋下了適應性的前提。參考文獻[1]郭哲.談主廠房結構及設計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科技投資,2016(20).[2]孫寅銀.H集中供熱擴建項目風險評價與控制[D].吉林大學,2017.[3]李明輝,白莉,LIMing-hui,等.新環保標準下科學合理確定熱源廠爐型[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6,33(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