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微微
摘 要:建筑是城市發展的基礎產業,更是依據在相關功能使用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為后續產業和先進化延伸提供了強有力的環境條件。故而,完善建筑功能使用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對于民用建筑而言是不可忽略的重點,更是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最直接的保障條件。本文將根據現有地基基礎和樁基礎的施工技術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有效的建筑結構體系穩定措施,期望能夠為后續建筑施工提供有利憑證。關鍵詞:建筑地基基礎;樁基礎;施工技術有效的基礎工程的施工,是建筑在建造之前便必須確定的條件,依據當地巖土環境、材料運輸、荷載情況、建筑功能等多方面進行分析統籌,才能夠將自身的功能完全發揮,并在此基礎之上,為建筑后續使用提供完善且穩定的空間,滿足城市建設的核心觀念。1 地基基礎和樁基礎的概括基礎的使用是建筑為維護自身結構體系的保障,針對相應地區的巖土質量與荷載方面的情況采取有效的建筑維穩體系,針對建筑后續功能的使用與建設發展提供了解決環境。其具體流程是將建筑主體的荷載進行有效且系統的傳導,巖土質量合格的區域會直接通過基礎將力傳導入地下巖土層;而巖土質量欠佳則經由建筑基礎體系將荷載傳導入樁基礎,通過自身的摩擦力或剛度有效的阻止建筑主體結構的持續沉降形式。2 建筑基礎處理方法
建筑基礎的實際意義是依據當地建筑環境的巖土質量,確保相對建筑功能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確保受到相應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值。故而,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滿足建筑基礎的功能使用,便是后續基礎工程開展的關鍵,具體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2.1 換土墊層對于巖土質量難以保障的地區,若地下水等其他因素能夠滿足,可采取相應地區的換土,將原本不符合荷載力傳導的淺層軟土去除,轉用砂石等強度較高的材料替代,從而提高相應地區的土壤承載力,并有效減少原本土質受環境影響的因素,確保沉降和凍土滿足后續功能使用要求。2.2 碾壓夯實針對巖土質量情況差異不大的區域,為成本和多方面施工的滿足,可采取相應設備的碾壓夯實墊層土壤,也可以在其中摻雜剛性較高的材料確保整體夯實系數滿足建筑基礎荷載承受的需要,降低相應沉降量的影響,其中夯實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1)機械夯實法。以壓路機等機械手段進行相對應松散土壤的夯實手段,針對大面積的夯實工程有明顯的成效,多用于路橋方面的建筑工程中使用。(2)振動夯實法。以電動機為主體的機械夯實手法,可利用持續振動力的作用,促使松散土密度有效增加,阻止了土壤液化的可能性,對砂土地基和透水性較好的巖土環境有明顯的使用效果。(3)排水固結土壤。以沉管法在相應的砂井中將土壤深層水進行有效排除,避免因為水分與環境的作用,引起基礎土壤自身強度出現變化,影響建筑后續使用并進一步降低沉降量,保障了整體建筑的結構體系完整性。(4)灌漿法和噴漿法。通過相應的設備,將化學加固漿液進行有效的使用,注入相應需要剛度加強的土壤部位,確保相應建筑區域具備完善的土壤剛度,并在此基礎上鞏固地下環境,避免后續變化引起土層轉換帶來的建筑隱患。3 民用建筑樁基礎的施工技術樁基礎在我國建筑中的使用一般是針對建筑環境土壤難以滿足當前的施工情況,采用深基礎或淺基礎兩種形式進行鞏固地下環境的手段。其中淺基礎是地下環境中具備相應穩固的持力層能夠滿足建筑荷載的使用,故而將荷載力進行直接樁基礎傳導的過程;而深基礎則是借由樁基礎自身的摩擦力以滿足相應沉降量的有效降低,避免后續建筑使用出現沉降差異,從而影響結構的整體性。另外,按照樁基礎施工技術與類型進行分析,有以下幾種形式。3.1 樁基礎施工技術(1)靜力壓樁施工技術。一般民用建筑都建立在城市居民區,采用一般的打樁機打樁噪聲很大,會影響到居民的休息,而靜力壓樁就不會產生很大的噪音。靜力壓樁是利用靜壓力在軟土層中將預制樁逐節壓入土層中。這種方法不僅能降低噪音,還能節約鋼筋和混凝土,降低工程成本,對軟土地區居民點附近建設民用建筑非常適用。(2)振動沉樁施工技術。在樁頂部安裝個固定的振動器產生振動,帶動樁身傳遞到土層中帶動土層受迫振動,產生收縮和位移,同時會使樁表面與土層間的摩擦力減小,樁在自重和振動力的共同作用下沉入土中。開始打樁時,先采用小距離輕度錘擊,使樁按要求正常沉入土中1~2m后,再逐漸增大落距至要求的高度,連續錘擊,直到將樁達到要求的深度這種方法設備簡單,重量輕,體積小,不僅提高了工程的建設效率,也降低了工程的造價成本,適用于粘土、松散砂土以及黃土和軟土沉樁。3.2 樁基礎類型與施工方法(1)預制樁。預制樁采用圓形或方形,截面邊長或直徑采用250mm~550mm,樁長樁架的高度,通常可達6~25m,一般采用焊接法或硫磺膠泥錨接法進行接樁。(2)沉管灌注樁。用錘擊或振動打樁機,將帶有混凝土樁頭或帶有鋼管的樁底壓入土層中,同時向鋼管中放鋼筋籠并灌注砂漿,在振動的同時,漸漸拔出鋼管,形成灌注樁。這種類型的樁直徑一般在300mm~5OOmm,長度可達25m,比較適用于粘性土和砂性土地基。沉管灌注樁主要應用于獨立柱基礎,但其施工時噪音比較大,還可能產生頸縮現象,因此在施工時要加強施工質量監測管理。(3)鉆孔灌注樁。通過鉆機旋轉帶動鉆頭破壞原有土層,同時用高壓泵將泥漿壓入鉆孔,泥漿在孔中加固保護孔壁不受坍塌,很好的保持孔型。當鉆孔達到要求的標高后,清理雜物殘土,然后在鉆孔中安放鋼筋籠,灌漿。鉆孔樁一般孔徑在60cm~150cm,長度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鉆孔灌注樁旌工噪音小。在淤泥、粘性土、砂土、粉質土等地基中應用廣泛。(4)樹根樁。其方法和鉆孔灌注樁一樣,通過鉆機鉆孔,消除孔內土,等鉆到一定深度后,加入鋼筋籠,灌注水泥和砂漿形成樁。與鉆孔灌注樁不同之處在于,樹根樁直徑小,需要同時灌注很多個這樣的樁,然后樁與樁之間會形成樹根狀,故稱樹根樁。這種樁型施工所需場地小,噪音小,強度高,而且不會損壞建筑物地基的應力。此法用于在民用建筑中在原有建筑基礎上重新建筑時,加固地基使用,適用于碎石土、砂土、粉質土和粘性土地基。4 結束語建筑施工的基礎工程是建筑功能有效貫徹的前提,更是施工質量最直接的標準。針對相應工程的技術使用和環境適應性,應當以建筑功能使用為前提,確保在相對穩定且安全的環境中謀求發展,為城市建設與相關經濟的延伸提供有效保障的同時,針對居民自身生命財產安全也具備著非常深遠的意義。故而,加強新技術的開發與貫徹,將基礎施工更加系統化與完善化,才是建筑結構功能在未來發展的前提。參考文獻[1]張晟昱.民用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的探究[J].房地產導刊,2016(15).[2]李新永.民用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1).[3]衛小強.民用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6,42(36):95-96.[4]王吉.淺談民用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J].建筑知識,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