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目的:探究并對比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的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和視盤參數。方法:選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診治的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120例作為研究樣本,另選同時期健康體驗者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并比較三組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及視盤參數情況。結果: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與健康體驗者在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方面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慢性青光眼患者與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在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方面對比,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慢性青光眼患者與健康體驗者在視盤面積、盤沿面積、視杯面積、杯盤面積比、水平徑比、垂直徑比等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與健康體驗者在視盤面積、盤沿面積等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在視盤面積、盤沿面積、視杯面積、杯盤面積比、水平徑比、垂直徑比等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在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和視盤參數方面對比,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不可將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和視盤參數作為慢性青光眼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情形的鑒別依據。
【關鍵詞】慢性青光眼;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環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視盤參數
【中圖分類號】R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1-03--02
青光眼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眼科病癥,主要表現為眼內壓持續性或間斷性增長,持續性的眼壓增長將對患者眼球各部分組織及視功能造成嚴重損傷,在全部青光眼病癥中,原發性青光眼占比高達95%[1]。青光眼病癥具備隱匿性及不可逆性,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均造成嚴重影響,致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呈現直線下降趨勢[2]。本次研究將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間接收診治的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120例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并對比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的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和視盤參數。
1 資料與治療措施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診治的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120例作為研究樣本,全部患者均為我院依據相關診斷標準實現確診處理的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其中慢性青光眼患者50例,將其作為慢性青光眼組,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70例,將其作為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組,另選同時期健康體驗者50例作為對照組。慢性青光眼組中包含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最低為24歲,最高為71歲,平均為(56.28±2.19)歲;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組中包含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最低為25歲,最高為70歲,平均為(57.27±2.42)歲;對照組中包含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最低為24歲,最高為72歲,平均為(57.61±2.23)歲。
1.2 治療方法 收集患者臨床診治相關資料并對資料展開回顧性整合、分析,觀察并比較三組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及視盤參數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對試驗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將手術處理方式、藥物治療手段及激光處理操作最為青光眼病癥的主要治療手段,并將控制眼壓、穩定視功能作為臨床治療原則[3]。眼壓提升是致使青光眼病癥患者視神經受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應將眼壓的降低作為治療過程中的重點。青光眼病癥不僅對患者身體機能造成一定損害作用,同時也將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一定不良影響。本次研究發現,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與健康體驗者在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方面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慢性青光眼患者與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在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方面對比,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慢性青光眼患者與健康體驗者在視盤面積、盤沿面積、視杯面積、杯盤面積比、水平徑比、垂直徑比等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與健康體驗者在視盤面積、盤沿面積等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在視盤面積、盤沿面積、視杯面積、杯盤面積比、水平徑比、垂直徑比等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與健康體驗者在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方面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變薄趨勢顯著,且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在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方面對比,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相較于健康體驗者,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均表現為盤沿面積縮小、視杯面積擴張、杯盤面積比提升等。慢性青光眼患者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患者在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和視盤參數方面對比,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不可將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和視盤參數作為慢性青光眼及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情形的鑒別依據。
參考文獻
趙桂玲,龐燕華,周舟等.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環視盤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和視盤參數比較[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5,33(7):743-747.
常暉.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黃斑厚度的比較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5,(27):60-60.
彭紅娟,趙桂玲,黎思毅等.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視神經萎縮黃斑厚度的比較[J].眼科新進展,2015,35(6):57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