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禹辰
在電子媒介盛行的時代,“微文化”彰顯了一種以主體性、平等性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基于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使其成為“微文化”的主要受眾與傳播者之一。“微文化”所傳遞的信息,是否具備知識的準確性與價值的正確性呢?它是如何對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維構成影響的?此正是本文研究的焦點。
“微文化”的興起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衍生出了“微文化”現象,也標志著我們踏入了“微時代”的起步階段。2010年“微文化”作為年度新詞被收錄進《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4年被中國社科文獻納入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之一,可見其對現代社會影響之深遠。學者們將其定義為:“一種進入個人互聯網時代后逐漸形成并隨著科技的發展迅猛發展的注重個體和微觀,以主體性、平等性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精神現象。”
批判性思維是指有目的的、自我校準的判斷。這種判斷表現為解釋、分析、評估、推斷,以及對判斷賴以存在的論據、概念、方法、標準或語境的說明。教育部2016年發布的《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高中生養成對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現象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品質,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對于誕生在科技時代的中學生,他們在心智還未成熟前就已經能熟練操作電子設備,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攜帶著微文化進入他們的視野,如何篩選、甄別和批判性地審視這些信息成為了高中生思維培養中的一個焦點問題。
微文化在高中群體廣泛傳播的原因
移動網絡和通訊技術的進步與普及,及其受眾的年輕化 這是微文化在高中生群體中廣泛傳播的基礎。根據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國民數字化閱讀(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方式的接觸率為68.2%。其中,每天使用微信閱讀時長為26分鐘,較2015年增加了3.37分鐘。在公交車、地鐵上埋頭于手機閱讀的人里,就包括大量的學生,他們在下課的間隙、上下學的公交車上、在家休息的時候,常常會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掏出手機,進行短至幾個字、長至幾百字的微閱讀。
高中生自身的身心發展需求 這是微文化在高中生群體中廣泛傳播的客觀條件。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高中生可以說是壓力最大、學業任務最重的一代人。他們幾乎每天都沉浸于各個科目的緊張學習之中,能留給自己放松的時間少之又少。這正契合了高中生的心理訴求,微閱讀不占用太多時間且又能達到放松的效果,對他們來說可謂是一個最佳選擇。
微文化的特征 這是其在高中生群體中廣泛傳播的主要條件。微文化的特征包括:①信息獲取的平等性和自由性;②信息傳播的及時性與海量性;③信息傳播的個性化與共享性;④信息形式的列變化與交互化;⑤信息內容的簡潔化與碎片化。由此可見,微文化所攜帶的信息不再是單一的文字或圖片信息,它會以聲、像、圖、文結合的多模態形式呈現一個信息內容,多方面刺激閱讀者,滿足閱讀者的感官與心理需求。
微文化對高中生批判性思維的影響
微文化對高中生的理性思維和判斷能力提出了挑戰 批判性思維包含理性思維、判斷能力、推理思維和評估能力。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都是以海綿式接收信息,對于接收的信息往往不加思考,囫圇吞棗,所以很多人會覺得讀書無用。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入,基于高中生思維的未成熟性,他們在接受這些的信息時,由于信息量太大且信息的文本量較少,嚴重制約了他們進行理性思維。同時,這些微小文段中的措辭中含有大量“一定”“必須”“這樣就會”等類催眠式的微文化,對于海綿式的信息接收方式而言,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高中生對信息的真實性與價值的正確性失去判斷。
微文化導致高中生推理思維和評估能力低下 據調查顯示,中學生的網絡閱讀,在閱讀內容方面“新聞資訊”和“娛樂生活”名列前茅。此類信息往往娛樂性較強,缺乏對深刻問題的思考,難以使學生以一種審美的評估眼光去審視文本。再者,在當前電子媒介主導的時代,一部分微電影、微小說、微博中所提及的多是經不起推敲的觀點,比如“人生總是要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你努力后的成功,并不能彌補你成功前的痛苦”等。每每看到這些話,很多人就像找到了知音一般,唏噓不已。但是,卻很少以辯證的眼光去審視這些已經被特意扭曲了的事實和價值觀。
微文化增強了高中生對新知的好奇心與學習能力 批判性思維者的氣質是:尋找真相,開放思維,具有分析能力和系統化能力,具有自信心和好奇心。新媒介帶來的聲、光、電,使得大眾可閱讀的對象不再僅僅是文字,而更多的是聲音、圖片、視頻的涌入。高中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與速度,也不再僅僅只來自印刷文字;電子媒介豐富了高中生的知識,使得他們了解了越來越多的信息,接觸到了以往不易了解到的領域。在各種形式的微文化中,高中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感經驗得以豐富,學習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的只能從老師那里學到知識,轉變到現在可以通過各個渠道搜查微演講、微課等方式進行自學,這極大地提高了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目前,互聯網微博用戶只用140個字講“一個故事”,朋友圈只用700個字說“一段雞湯”。利用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來完成對某個事件的完整報道和傳播,其所傳遞的信息是否真實,就需要高中生積極地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通過分析推理、提問思考的方式去篩選和消化信息,能增長更結構化、更純粹、更可靠的知識。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中學高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