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瑾
2017年9月28日,筆者一行訪問了美國華盛頓州的Overlake學校(歐弗萊克學校)。該校是我們鎮江一中的美國友好學校。在訪問期間的所見所聞,令我們感觸頗深。
森林中的學校,幽靜而樸實
學校建在山中,校園沒有圍墻,十多米高的松樹隨處可見,入目皆是蔥翠。低矮的小木屋錯落在松樹林中,充滿著詩情畫意。校園的外觀遠遠比不上我們這類國內的所謂“重點中學”,最高的建筑就是兩層的磚房,有一個小小的圖書樓,實驗室和電教教室在一座小樓內,食堂只有一層,20多張大圓桌,不分教師、學生食堂,簡單樸實,沒有豪華的裝修,但各處都有學生的展示性作品,因為走班,學生的書包散放在校園的草坪上。
走遍校園,沒有發現我們引以為豪的標志性建筑,沒有文化長廊、文化墻,也沒有我們國內學校常見的電子大屏幕,更沒有什么大幅標語;但在校園內,你所能看到的,有的是非常實用的,如學生活動時放書包的架子,有的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腳做的,如學生種的“試驗田”,這體現了美國社會的“實用主義”。教室內也沒有標志教育現代化的一體機,學生的課桌擺放有的圍成一圈,有的幾張組合,從學生課堂教學的用處出發。
不一樣教室,創造奇跡的舞臺
Overlake學校的老師沒有教師辦公室,高中部校長的辦公室設在食堂的大門邊,教師的備課、上課、輔導等都在教室內,當我走進他們的中文教室,發現教育的前面撲掛著五星紅旗、中國結等很有中國味道的東西。一間教室能給學生們帶來什么,不在于教室內部有多么豪華、多么現代化的配置,而在于教室桌椅之外還能給學生什么。一個優秀教師,可以營造一種優秀的教室文化;一個優秀教師,更應該能創造教室文化的奇跡。
美國的課堂組織形式多樣,有研討式會場、小制作、作品展示等,大家深入觀察、討論。我們到達的那天,剛好是個難得的好天氣,有老師將學生帶到校園的草坪里上課。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習,每個學生會覺得安全、自信和快樂。這里誕生的學霸,不只是沉迷學習,他們眼中同樣有著社會與自然,他們憑借自己的學問,向世界投去關切的目光,再不斷走在前沿,甚至引領我們的方向。
小班化的教學,優質而高效
當我們走入Overlake學校的許多課堂,最令我們感到羨慕的是小班化教學,這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全校500多名學生,師生比為1:5,最多一個班學生18人,最少的一個班學生5人。據Matt校長(馬特)介紹,這種小班化教學模式,在美國基礎教育階段極為普遍;小班化教學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課堂學習的個性差異,有利于發現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學生需要教師的時候,教師能夠有效地給予個性化的輔導,從而提高教學的效能。我們國內的學校一個班級大多數是40名至50名學生,要真正課堂學習中讓每一個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個性化、針對性的學習,真得有些困難。小班化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一種未來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這種小班教學,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需要政府更多地增加教育投入。
學校課程實用而有趣
在Overlake學校,不同年級制訂了不同的課程表,其中既有規定的文理基礎課程,又有相同學科不同層次的選修課程,更有具有特色的跨學科課程設計。
課堂熱鬧自由,老師幽默風趣,學生全神貫注并且有求知欲,常在課上提出質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共同制作的關于宇宙形成的視頻,各個角色包括奇點黑洞全部由學生自己表演,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全部過程。觀看時,大家時不時地發出一陣爆笑。寓教于樂,這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充滿渴求,這是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生有著緊張的課堂節奏和繁重的課業負擔。平心而論,美國學校的自由度著實使我們震驚。但自由并不意味著散漫,正相反,可能由于從小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這種自由反而為自律帶來了充足的養分。在這種自由下,每個學生都擁有自由安排課后時間的權利來完善個體發展。就以一個住宿家庭的學生為例:他2017年申報大學,參與了5門AP課程,回家還有四五門課的作業,每天晚上學習到24點以后,他們并不如我們想象中那般輕松。美國學生普遍認識到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勤奮都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鑰匙。
學生活動豐富而精彩
下午三點半后,Overlake學校和另一所學校進行排球比賽。我們到達球場的時候,觀眾席已經坐滿了人:學生們穿著寫有Overlake的校服,綠底白字的背心,形成一道靚麗風景線;還有拿著IPad攝影的家長,凝視屏幕,表情認真,不放過每一個鏡頭。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球員們配合默契,每次墊球、傳球,仿佛商量好似的,完成得天衣無縫。她們有特定的方式加油,開場前,兩兩配合,做出夸張活潑的姿勢。輸球了也不慌亂,隊長鎮定的呼喊以給指揮,隊員也團團圍到一起,伸手加油。最令人感動的是贏球時,候補隊員發出呼喊,觀眾席中的學生便會應和,他們齊齊舉手吶喊,振奮人心。最終Overlake學校也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了另一所學校。
周末,學生們去玩跳傘,這是一項極限運動,有很大的風險。他們換好衣服后,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入長廊等待。教練讓學生雙手張開,身體前傾,慢慢地感受到了風;在風的幫助下,教練輕松地將學生的身體托起。風十分猛勁,學生的身體被風托住,脫離地面的失重感讓學生有些心慌。教練指導學生掌握了訣竅,能夠順著風的方向自由地滑動。完成動作后,教練給一個擊掌,以示鼓勵。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