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小雅,韓 ,楊 祥,孔佳琪
(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蘭州 730070)
榆中縣地處甘肅省中部,自然資源匱乏,屬國家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縣之一,也是我國扶貧開發重點縣。近年來,榆中縣大力推行以小額貸款為主的政策性金融扶貧,將其作為貧困戶精準扶貧、脫貧難題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不斷拓寬資金來源,加大對扶貧開發的金融支持力度,累計為10 562戶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19億元,為6 618戶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3.716 86億元,為6 158戶發放雙聯惠農貸款3.031 1億元。課題組于2017年6月,以榆中縣城關鎮分豁岔村下轄的分豁岔、野雞溝、陶家窯、后灣4個社120戶貧困戶為抽樣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14份。
分豁岔村位于城關鎮西北部,距鎮政府5公里,是城關鎮一個典型的二陰山區村,也是榆中縣146個貧困村之一。該村現有耕地2 540畝,383戶1 670人,全村人均收入6 400元。從調查得知,分豁岔村未脫貧人數仍然較多,農戶的生活水平仍需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調查顯示,貧困戶的收入來源單一,大部分貧困戶只能依靠傳統的種植以及養殖或是外出打工來獲取收入。據統計,在114戶貧困中有47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占比是41.22%;有22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種植業,占比19.30%;有11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子女或是親戚的援助,占比9.64%;有13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政府提供的保障資金或是扶貧資金,占比11.4%;有6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養殖業,占比是5.26%;只有3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通過經商,占比僅僅只有2.63%;有12戶主要收入來源是其他的收入,占比 10.52%(見圖 1)。
圖1 分豁岔村農戶主要收入來源
調查數據顯示,貧困戶的收入來源方式單一,主要是通過傳統的種植業或是外出打工務工來獲取,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這種收入方式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非常有限。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家中大部分為老人和小孩,勞動力缺乏成為貧困的突出問題,大部分家庭的青壯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則被留在了家里,43.3%的家庭勞動力不足;26.5%的家庭認為,子女上學和撫養的負擔重導致了他們的貧困,大部分家庭還承擔著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學費及生活費,所以子女上學和撫養的部分也是不容小覷的;贍養老人和家庭成員患重病或殘疾的負擔重也分別占到了20%和6.7%,農村地區養老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險與城鎮相比相對落后,大部分60歲以上老人經濟來源非常有限,養老金每月僅有105元;3.5%的家庭由于遭受自然災害和突發事故而造成經濟損失(見圖2)。
圖2 分豁岔村農戶不富裕的主要原因
調查情況表明,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缺乏已成為農戶貧困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問題。因此,解決勞動力缺乏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分豁岔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雨水較多,當地人靠天吃飯,再加上地下水充足,許多農戶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油菜等為主。調查發現,有48戶都將貸款用于種植業,占了80%;有4戶將貸款用于養殖業,他們把貸款主要用于養殖精品羊或是規模養雞;有2戶把貸款用在經商上;剩下的6戶將貸款用于其他方面(如表1)。
表1 分豁岔村精準扶貧小額貸款的主要用途統計表
調查顯示,這些貸款資金能補充一部分資金缺口,但是在農副產品成本和加工、溫室大棚的搭建這些一次性消費和支出上,農戶仍有很大的資金需求。
調查數據顯示,60%的貧困戶由于貸款的項目少,不能全面保障他們的多種貸款需求。在貸款項目的設計上,也沒有針對貧困戶個性化需求將貸款方式進行調整。從走村入戶的實際情況調查了解到,貧困戶對戶均資金也提出了異議,在扶貧貸款的貧困戶中,有61%的農戶對于小額貸款的戶均資金不滿意,覺得資金過少。當前農商銀行的小額貸款金額大多為5萬元,而當地許多特色養殖業,如優質品種羊的養殖資金缺口遠遠不止5萬元。因此,小額貸款戶均資金低使許多農戶面對資金缺口時,更多的是無奈。
調查發現,精準扶貧小額貸款的程序煩瑣,其具體操作過程如下:根據國家公布的扶貧標準,村民先填申請表,然后由村民小組召開戶主會進行評選,再由村“兩委”召開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評選,并張榜公示;根據公示意見,再次召開村、社兩級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評選,并再次公示;如無異議,根據村內貧困農戶指標數量,把收入低但有勞動能力的確定為貧困農戶。在這種情況下由村委會核實貸款用途,簽署意見后報鄉鎮復審,鄉鎮扶貧部門復審通過后向銀行推薦。這個過程基本上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由于審批周期長,很多農戶的貸款意愿大大降低。
調查發現,精準扶貧的政府監督沒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監督組織,沒有明確各自的職責。一些項目資金實行跨年使用,有些資金項目從規劃、立項、設計、申報到實施有時長達1—2年,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延緩、空白時間,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小額貸款的可持續發展。
在我們的調查中,有45%的農戶對精準扶貧小額貸款不是十分了解。由于對精準扶貧政策的了解有限,一些準備貸款的農戶對貸款還存在一定的顧慮,認為貸款風險高,不敢輕易下手;哪怕是貸過款的農戶,在我們的走訪調查中態度也比較消極。而當地的宣傳方式又比較單一,宣傳語言不貼近農民,宣傳效果有限。
首先,應該建立農戶小額貸款的風險補償項目,由當地政府成立農村擔保機構,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用于彌補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農戶未能按時歸還小額貸款的損失,進行利息貼補、政策補貼,完善涉農貸款資金風險補償項目。其次,還應該建立農村小額貸款保險項目,由當地政府牽頭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策性保險機構,為農村小額貸款提供保險業務,使農民承擔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最后,政府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戶均扶貧資金,減少因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和農村市場信息滯后等因素給農民帶來的損失。經濟有了保障,就解除了農民種植養殖的后顧之憂。
針對貸款程序復雜、時間長的問題,相關部門可根據當地農戶的實際情況,適當地減少貸款程序、縮短貸款時間,滿足之前貧困戶難以得到的貸款要求,解除貧困戶的后顧之憂,找到之前精準扶貧小額貸款的癥結所在之后,銀行也可在今后農戶小額貸款的發放中,適當放寬貸款范圍。特別是針對現在榆中縣比較突出的高原夏菜的種植方面,農民在前期投入大,資金需求量多,但是一旦蔬菜種植后,效益好、資金回籠快,恰好是小額貸款可以有所作為的地方。只有為貧困戶做好貸款服務,才能讓貧困農戶真正感受精準扶貧小額貸款和脫貧致富的效果,這樣才能切實走進農戶,真正實現精準扶貧小額貸款的價值。
村委會應該制定更加具體化的監督辦法,貸款人在貸款申請或是發放期間均要在村里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爭取把每筆貸款落到實處。在村委會年底考核中加大精準扶貧小額貸款的檢查力度。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半年或是一季度的不定期抽查,對小額貸款做到全方位監察,避免“走后門”、挪用扶貧資金、截留專項貸款等違法亂紀現象的出現,讓農村小額貸款的發放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為了使精準扶貧小額貸款宣傳到位,首先要明確目標任務;其次運用網站網頁、新聞客戶端、官方微信、微博、手機報等宣傳平臺,利用網絡、短信等新宣傳方式,將宣傳工作做得更深入、更透徹、更活躍。要適時報道和更新精準扶貧工作典型案例、采訪記錄報道、先進工作經驗和做法、工作動態、媒體座談等,力求精準扶貧宣傳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朱乾宇.中國農戶小額信貸影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紅艷.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SWOT分析與發展對策[J].農業經濟,2010,(9).
[3]廖文.關于完善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3,(47).
[4]肖海霞.發展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建議[J].財會研究,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