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琪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876)
商業保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國內對商業保險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孫祁祥和王向楠(2013)在對人身保險的研究中,發現壽險的購買受到家庭財務相對脆弱程度的影響,資產越多的家庭越容易購買壽險[1]。秦芳、王文春、何金財(2016)等從微觀層面上實證研究了金融知識對居民商業保險購買行為的影響,得出了金融知識的增加提高了我國居民家庭參與商業保險的可能性的結論[2]。
在現有關于保險學的研究中,很少有將關注點放在教育水平上的,本文創新性地將關注點放在教育水平對居民是否購買商業保險的影響上,為商業保險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建議。
本文選用了Probit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在控制一些會對商業保險購買產生影響的變量的基礎上,估計教育水平對我國居民是否購買商業保險產生的影響,模型設計如下。
其中,ins表示中國居民是否購買商業保險,ins=0表示購買了商業保險,ins=1表示沒有購買商業保險,educ表示教育水平,personal_factor表示影響商業保險購買的個人因素,family_factor表示家庭因素,economic_factor表示經濟因素,social_factor表示社會因素。
本文選用的是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全國性的調查,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2012。
1.變量說明
是否購買商業保險:作為模型的因變量,是一個二分變量,只有是和否兩種選擇,當ins=1時,表示購買商業保險,當ins=0時,表示不購買商業保險。
教育水平:1—9分別表示沒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中專/職高、大專/高職、大學本科、碩士、博士。
性別:男性=1,女性=2。
政治面貌:共青團員=1,中共黨員(包括預備黨員)=2,民主黨派或其他黨派=3,群眾=4。
職業:根據穩定程度將職業劃分為非常穩定的職業、較為穩定的職業和不穩定的職業3種。
風險態度:分為5個程度,由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至不愿意承擔任何風險的項目。
幸福感:將幸福程度劃分為5檔,即1=非常幸福,2=幸福,3=一般,4=不幸福,5=非常不幸福。
家庭成員數:個數。
婚姻狀況:單身=1,已婚=2。
收入:為了便于計算,我們將收入取對數后再納入模型進行計算。
經濟發展預期:分為非常好、較好、幾乎不變、較差、非常差。
戶籍:1=農業,2=非農業。
是否長期居住于本地:是否居住于本地6個月以上,1=是,2=不是。
治安情況:將本地治安情況劃分為5個層次,依次是非常好、好、一般、不太好、很差。
2.描述性統計結果
本文采用Probit模型逐步回歸分析,將居民是否購買商業保險作為因變量,教育水平作為自變量,另外有多個控制變量,根據這些控制變量的性質,將其分為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分別建立4個模型,逐步回歸分析。

表1 變量總體描述性統計表
使用stata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將4個模型的估計結果整理如表2。第1個模型中首先考慮的是影響商業保險購買的個人因素,但事實上除了教育水平外,其他個人因素都統計不顯著,p值均大于0.1,這說明個人因素并沒有對商業保險購買行為產生顯著的影響。模型2中增加了家庭成員數和婚姻狀況兩個家庭因素,模擬后發現家庭成員數對商業保險購買的影響統計顯著,p值小于0.05。模型3中增加了經濟因素,選擇了收入和經濟發展預期這兩個變量,通過模擬發現,收入的p值為0.000,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統計顯著,可以認為收入的多少將會顯著影響居民是否購買商業保險。在此基礎上,在模型4中加入了戶籍、是否長期居住于本地、治安情況三個社會因素,但是模擬結果顯示,這三個變量都統計不顯著。綜合上文,對是否購買商業保險有顯著影響的變量為教育水平、家庭成員數和收入。
回歸系數是分析自變量對因變量作用的方向和程度的重要度量因素。從模型中可以看出,教育水平的系數為正,說明教育水平越高,居民越傾向于購買商業保險。首先,個人因素中性別因素的系數為正,說明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購買商業保險。同理,幸福感因素也為正,說明越不幸福的居民越愿意購買商業保險來防范未知的風險;職業因素的系數為負,而根據職業變量中對職業的分類,數字越大表示職業越不穩定,這表明職業越不穩定的居民越傾向于購買商業保險;風險偏好因素的系數也為負,從風險偏好來看,越是喜歡投資低風險的居民越不愿意購買商業保險。接下來分析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中家庭成員數因素系數為正,即家庭成員數越多越傾向于購買商業保險;而婚姻狀況因素為負,說明單身的人更傾向購買商業保險。然后分析經濟因素,在所建模型中收入因素的系數為正,表明收入越高的人越愿意購買商業保險。經濟預期因素的系數為正,表明對經濟發展越不看好的人越傾向于購買商業保險來防范未知風險。最后來分析社會因素,在社會因素中戶籍因素與治安狀況因素均為正,這表明非農業戶口的人比農業戶口的人更傾向于購買商業保險,以及認為本地治安狀況不太好的人更愿意購買商業保險。而社會因素中是否長期居住于本地因素的系數為負,即不是長期居住于本地的人更愿意購買商業保險。
通過對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2012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基本結論:教育水平會對中國居民購買商業保險產生正向影響。通過建立逐步回歸分析的Probit模型,可以得到教育水平對中國居民是否購買商業保險有正向影響的結論。教育水平是影響人們意識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意識決定著居民的購買行為,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對風險管理和商業保險的理解也就更為深刻,能夠意識到購買商業保險的重要意義,因此更愿意購買商業保險。即教育水平越高,居民越傾向于購買商業保險。

表2 Probit模型估計結果表
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育水平對中國居民是否購買商業保險有很大的正向影響,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購買商業保險的意識越強,也越傾向于選擇購買商業保險。這說明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來增加居民購買保險的意識,從而增加對商業保險的需求,擴大商業保險市場。保險公司可以針對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型人群開發新的保險產品,并制訂合理的、有針對性的銷售計劃來擴大自己的銷量,同時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孫祁祥,王向楠.家庭財務脆弱性,資產組合與人壽保險需求:指標改進和兩部回歸分析[J].保險研究,2013,(6):23-34.
[2]秦芳,王文春,何金財.金融知識對商業保險參與的影響[J].金融研究,2016,(10):14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