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虹, 劉 毅, 王 勖, 余文潔, 姜發堂,2, 倪學文,2
(1.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湖北武漢 430068; 2.武漢力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70)
隨著優質、高產、高效現代持續農業的發展,如何充分發揮化肥的作用,是現代農業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的最突出問題之一[1],水與肥料的合理高效使用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緩控釋肥料具有肥效穩定且長久的特點,一次施用能基本滿足作物各個生長階段的養分需求。因此,開發可控制養分釋放速度、成本低、生產工藝簡單的緩控釋肥料是化肥研究的熱點[2]。流化床包衣技術因可控性好、操作簡單、連續高效而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和化肥產業。經包衣后的肥效調節型肥料不僅具有與作物生理、生育模式相匹配的肥效,而且能夠有效控制肥效成分的釋放速率,改善土壤環境,防止環境污染。在國外,現已開發出流化床包衣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的微膠囊NCR、NCT、DSM等新型藥物[3],另在現代食品工業中已得到廣泛應用[4-5]。
包膜肥的養分釋放特性是表征包膜產品質量的主要特性之一。在包衣過程中,流化床的霧化壓力、進風溫度、噴液速度等各工藝條件對包膜尿素緩釋性能具有不同的影響。本研究以天然產物魔芋葡甘聚糖(KGM)為基材,將水溶性的KGM與水不溶性的乙基纖維素(EC)復合制備KGM/EC包膜液。利用Mini型流化床包衣機制備緩釋包膜肥,通過單因素試驗考察流化床霧化壓力、進風溫度等多個因素對包膜肥7 d累積溶出率、外觀、著膜率的影響,篩選出顯著影響因素,再通過正交試驗設計,優化最佳反應條件,并分析緩釋包膜肥在水中的釋放特性,本研究將為新型包膜肥料的開發提供一定參考。
顆粒尿素購自湖北省嘉魚縣風華化工有限公司,其含氮量≥46.4%;KGM/EC包膜液為實驗室自制;對二甲氨基苯甲酸(PDAB)、98%濃鹽酸等均為分析純。
WBF-1型多功能流化床包衣機(重慶英格造粒包衣技術有限公司);BEIJIBAO空氣壓縮機(上海名馬空壓機有限公司);BT50-1J型蠕動泵(河北省保定蘭格恒流泵有限公司);KQ-100B型超聲波清洗器(江蘇省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Delta320型pH計(北京科林恒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LD電子分析天平(遼寧省沈陽龍騰電子有限公司);鍍鉻游標卡尺(D=0.02 mm)(杭州工具量具廠);UV-2401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山峰萬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恒溫恒濕箱(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
1.3.1 包膜尿素的制備 將顆粒尿素過篩,得到粒徑為 1.20~3.00 mm完整均一尿素顆粒。準確稱量200 g顆粒尿素,放入WBF-1型多功能流化床包衣機物料桶中,開啟風機及加熱裝置,將霧化壓力(A)、進風溫度(B)及BT50-1J型蠕動泵的轉速(C)調整到指定數值。待顆粒尿素在流化床中預熱一段時間后,物料溫度達到指定數值,以底噴方式將優化后的KGM/EC緩釋包膜液按設計的包膜量(D)均勻噴覆到顆粒尿素上。噴覆完成后,樣品分成3份,使用不同方式(E)進行熱處理。1份放在干燥器中做空白對照,另外2份分別在流化床、烘箱中進行不同溫度(F)的熱處理。為了減小試驗誤差,在同一試驗條件下,重復試驗3次。設計KGM/EC緩釋包膜液的包膜量分別為10%、15%、20%、25%、30%,這5種待測包膜肥樣品分別用D1、D2、D3、D4、D5表示。考察工藝條件對包膜尿素緩釋性能的影響,用正交試驗進行優化處理。
1.3.2 肥料的基本性質檢測 (1)肥料水分含量測定[6]。在干燥的稱量瓶中,準確稱取2 g樣品,置于50 ℃的電熱恒溫真空干燥箱內干燥2 h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量。水分含量S的計算公式:
式中:S0為干燥前樣品的質量,g;S1為干燥后樣品的質量,g。
(2)肥料粒度測定。按照SN/T 0736.3—2011《進出口化肥檢驗方法 第3部分:粒度的測定》,將空盤、1.0、2.8 mm標準網篩從下到上依次疊好,分別準確稱取100 g顆粒尿素、包膜尿素置于2.8 mm金屬篩內,蓋上篩蓋,人工振蕩5 min,采用LD型電子分析天平分別稱量其在1.00~2.80 mm、1.00~4.75 mm內的試樣質量。粒度含量Z按公式:
式中:m1為粒度在1.00~2.80 mm之間的樣品質量,g;m0為樣品的總質量,g。
(3)包膜肥增質量測定。挑選顆粒完整、大小均一的樣品,分別稱取15 g顆粒尿素和包膜尿素,準確稱量其質量,包膜增質量m按公式:
式中:m0為15 g顆粒尿素的質量,g;m1為15 g包膜尿素的質量,g。
1.3.3 包膜肥的養分釋放特性 (1)尿素的波長分析及標準曲線繪制。根據埃利希反應(Ehrlich),對二甲氨基苯甲醛[(CH3)2·N·C6H4CHO]在酸性條件下與尿素[CO(NH2)2]反應,生成的對二甲氨基甲醛脲[(CH3)2·N·C6H4CH=NCONH2]為檸檬黃色化合物,其顏色的深淺與尿素含量的高低成正比,可以比色測定緩釋液中溶出的尿素含量。
以尿素態氮含量為0的溶液為參比溶液,測定吸光度。以100 mL標準比色溶液中的尿素態氮的質量(m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一條標準曲線圖,并對線性模型D=K0+K1×C作線性回歸分析。
回歸曲線方程為D=0.034 4C+0.001 1,式中:D為吸光度;C為尿素標樣的濃度,μg/mL。由圖1中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尿素標準液的濃度范圍較寬泛,為25~125 μg/mL,對應的吸光度變化范圍為0.183~0.529,通過計算得出,線性系數r為0.999 9,吸光度對濃度的線性關系好。可依據此標準測定試樣的尿素溶液的濃度,試驗精確性高。

(2)包膜尿素中總尿素含量測定。參照GB/T 8572—2010《復混肥料中總氮含量的測定 蒸餾后滴定法》中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取2次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3)包膜尿素養分的浸提與釋放量的計算。準確稱取10.0 g包膜肥樣品放入150 μm(100目)尼龍紗網做成的小袋中,封口后,將小袋放入250 mL玻璃瓶中,加入200 mL水,加蓋密封,置于25 ℃恒溫培養箱中靜置設定時間后取樣。取樣時,將瓶上下顛倒3次,使瓶內液體濃度一致,冷卻后移入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測定養分釋放量。然后向裝有樣品袋的玻璃瓶中再加入200 mL水,加蓋后放入恒溫培養箱繼續培養。各釋放率指標按下列公式計算:



1.3.4 數據分析 每個樣品至少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標準差”,采用Origin 8.0軟件和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1.1 霧化壓力對緩釋性能的影響 霧化壓力是決定包衣液霧滴粒徑的主要因素,噴霧液滴必須小于被包物的直徑[8]。由圖2可以看出,在本試驗范圍內霧化壓力與緩釋性能呈反向相關性,即隨著霧化壓力增加,累積釋放率降低。可能是由于當霧化壓力過低時,進料速度快,形成的液滴較大,則液滴不易干燥,接觸尿素顆粒表面后使之粘壁或結塊;當霧化壓力增大時,可以形成的霧滴較細,有利于包衣液在顆粒表面均勻鋪展[9]。

2.1.2 進風溫度對緩釋性能的影響 由圖3可知,進風溫度在一定范圍內升高,可減緩養分釋放的速率。進風溫度越低,溶劑揮發越慢,壁材損失越多,成膜時間越長,導致尿素顆粒之間相互黏結,會導致粘連增多[10]。隨著進風溫度的升高,可促使液滴噴覆到顆粒尿素快速干燥,避免黏結,加快包膜效率。但進風溫度過高,即當溫度上升到90 ℃時,養分釋放速度反而增大(圖3)。這是由于高溫液滴過快干燥,甚至有可能使部分液滴還沒來得及噴覆到顆粒尿素上就已經蒸發了,不利于液滴之間相互延展形成完整的膜,膜體表面裂紋增多增加了孔隙率,致使包衣膜不均勻,在試驗中水分更容易滲透到顆粒尿素的核心,加速養分釋放速率。
2.1.3 噴液速度對緩釋性能的影響 噴霧狀態連續均勻是獲得良好包膜效果的基礎。在一定范圍內,加大噴液速度,使液滴連續快速包覆到尿素顆粒上,會使包膜更加緊致,延長養分釋放時間。但是如果包衣液噴入速度過快,則會導致顆粒表面的包衣液干燥慢,粘連增多。如圖4所示,當噴液速度達到24 r/min時,部分顆粒尿素之間發生黏結,噴覆不均勻,導致養分過快釋放。
2.1.4 熱處理方式對緩釋性能的影響 乳液成膜時必須經過膜愈合過程,使聚合物粒子相互融合形成連續致密的衣膜。


雖然在包衣過程中伴隨著膜的愈合,但并不完全,須在包衣結束后進行進一步熱處理,使衣膜愈合完全。如圖5所示,未經熱處理的包膜尿素釋放養分的速度很快,幾天就完全釋放了。經過熱處理后的包膜尿素能持續釋放養分,與流化床熱處理方式相比,用烘箱熱處理的方式更能有效地延緩養分的釋放速率,可能由于流化床的流化狀態增加了包膜尿素的碰撞和摩擦,破壞了部分衣膜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養分釋放速率。相比較而言,使用烘箱進行熱處理優勢更明顯。

2.1.5 熱處理溫度對緩釋性能的影響 熱處理的溫度是決定衣膜能否完全愈合的重要因素。由圖6可知,在40 ℃熱處理后,并沒有取得緩釋效果,包膜尿素的衣膜并未愈合。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包膜尿素的養分釋放越來越緩慢。同時也可以看到,當溫度升到80 ℃時,包膜尿素的緩釋效果與 70 ℃ 時基本一樣。也就是說,當溫度升到一定程度,養分的釋放率不會發生明顯變化。一般來說,熱處理溫度要高于聚合物的玻璃化轉化溫度20~30 ℃才能有效促進聚合物粒子的愈合。兼顧緩釋效果和工藝的能耗問題,選擇70 ℃作為對包膜尿素進行熱處理的溫度。

2.1.6 包膜量對緩釋性能的影響 從圖7可以看出,包膜尿素受包膜量的影響很大,這一結論也得到了很多研究結果的證實。一定的衣膜厚度是維持藥物釋放的保證;衣膜過薄,易出現衣膜破裂,造成藥物釋放;衣膜過厚,則出現時滯現象。所以通過適當調節衣膜的厚度可達到控制養分釋放的要求。對同一種包膜材料來說,包膜量越大,則膜層越厚,增加了水分滲透到尿素核心的路程,延緩了養分釋放的速度。當包膜量為5%時,緩釋效果不理想,養分提前釋放;當包膜量增加到10%時,包膜尿素的28 d累積釋放率在80%左右,但7 d累計溶出率超過15%,不符合緩釋肥標準;當包膜量為15%以上時,包膜尿素的各項養分釋放指標均已達到緩釋標準,并隨著包膜量的增大,養分釋放周期越來越長。

從以上6個工藝條件對包膜尿素的緩釋性能的影響曲線可以看出,熱處理方式及溫度的影響最明顯,且未與其他因素發生交互作用。依據曲線可以確定在70 ℃烘箱內進行熱處理是最佳方案。其他因素包膜尿素的緩釋性能也影響較大,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之上,選擇15%的包膜量,以7 d累積溶出率、外觀、著膜率為綜合評價標準對產品進行評分,選擇霧化壓力(A)、進風溫度(B)、噴液速度(C)3個因素進行L9(33)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1,產品評分標準見表2,L9(33)正交試驗安排和結果見表3。

表1L9(33)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表2正交試驗所得樣品的評分標準

表3L9(33)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
由以上數據可知,即包衣量相同的情況下,霧化壓力為2.4 kg/cm2,進風溫度為77.5 ℃,噴液速度為18 r/min,包衣結束后用烘箱在70 ℃條件下對包膜尿素進行熱處理可得到緩釋性能最佳的產品。
2.3.1 外觀形態 本試驗包膜尿素的水分含量為1.91%,遠低于顆粒尿素中4.62%的水分含量,有效地防止了尿素的結塊現象。包膜尿素整體松散,大小均一,顆粒完整,無機械雜質,符合我國標準GB/T 23348—2009《緩釋肥料》要求。
2.3.2 包膜尿素的粒徑 從圖8中可以看出,包膜尿素的粒徑隨著包膜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時,包膜尿素的理論粒徑明顯高于實際粒徑。這可能是由于包膜過程中尿素在流化床中呈流化狀態,尿素顆粒之間相互碰撞摩擦,致使部分KGM/EC包膜液損失。

2.3.3 包膜尿素的質量增加 包膜量是控制養分釋放速率的重要指標。在包膜尿素的制備工程中,物料不可避免有所損失,表4列出了緩釋層D1、D2、D3、D4、D5這5種不同包膜量包膜尿素的設計包膜量與實測包膜量,并計算包膜尿素的著膜率。由表4可知,包膜尿素的著膜率都在90%左右,說明此工藝具有合理性。但實際包膜量與設計包膜量有一定程度的差異,5種包膜尿素的實際包膜量均小于設計包膜量,這個結果有2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可能是包膜過程中尿素在流化床中呈流化狀態,尿素顆粒之間相互碰撞摩擦,致使一部分KGM/EC包膜液損失;其二可能是部分KGM/EC包膜液沒有噴覆到顆粒尿素上,可能附著在流化床物料桶中或包衣鍋的鍋壁上。

表4包膜尿素理論包膜量與實際包膜量比較
依據“2.2”節優化后的工藝條件制備KGM/EC包膜量為15%包膜尿素,按照“1.3.3.3”節的方法,在430 nm波長處測定其各項養分溶出指標,其釋放曲線如圖9所示。

由于KGM是水溶性大分子多糖,EC是水不溶性大分子多糖。KGM/EC膜利用KGM乳化作用將油溶性EC水性化,形成KGM/EC復合緩釋膜,從圖9中可以看出,尿素釋放曲線主要分為2個過程,前10 min主要是滯后階段(水在滲透壓的作用下穿過半滲透性包膜;尿素顆粒緩慢溶解,包膜開始溶脹,同時膜內的高滲透壓將膜脹裂形成微孔;尿素通過微孔溶出),初始時尿素溶出緩慢,隨著時間延長,進入第2個過程(尿素持續釋放階段,水分在滲透壓的作用下穿過半滲透性包膜;通過包膜滲透進入內部,在核上凝聚并使尿素部分溶解,同時內部壓力升高,尿素在濃度梯度和壓力梯度的推動下通過擴散而釋放)。擴散和滲透都是分子熱運動的宏觀表現,前者是溶質分子逃逸,后者是溶劑分子逃逸[11]。可能 15 min 后膜材料的微孔穩定成型,使釋放量最終達到平穩。從表5可以看出,KGM基緩釋包膜尿素的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緩釋肥標準。
本研究以天然產物KGM為基材代替難以降解的化工材料,利用KGM的結構特點設計以顆粒尿素為核心的KGM基緩釋包膜尿素,表面為致密光滑耐水性較強的KGM/EC緩釋膜,采用Mini型流化床包衣機,以KGM/E為包膜液制備包膜尿素,即緩釋包膜尿素。考察流化床包膜工藝條件霧化壓力、進風溫度、噴液速度、熱處理方式、熱處理時間及包膜量對緩釋層性能的影響。樣品的緩釋性通過包層的厚度及性質來調節,并研究包膜肥在水中的緩釋特性,為實現養分從緩釋到控釋打下了理論基礎。本研究通過正交試驗對工藝條件進行進一步優化,在霧化壓力為2.4 kg/cm2、進風溫度為77.5 ℃、噴液速度為18 r/min、包衣結束后用烘箱在70 ℃條件下對包膜尿素進行熱處理可得到緩釋性能最佳的產品。按國家標準對優化后制備的包膜尿素進行各項指標測試,結果顯示,優化后的包膜尿素顆粒完整,無機械雜質,總氮含量37.88%,水分含量為1.91%,粒度為2.49 mm,初期養分釋放率為14.2%,28 d累積釋放率為74%,符合國家GB/T 23348—2009《緩釋肥料》的標準。

表5KGM基緩釋包膜尿素的綜合指標
參考文獻:
[1]孟憲章,劉 巍,施繼紅,等. 緩釋肥料流化床包膜機包膜工藝的試驗研究[J]. 農業與技術,2009,29(4):154-156.
[2]許秀成,李菂萍,王好斌. 包裹型緩釋/控制釋放肥料專題報告第三報包膜(包裹)型控制釋放肥料各國研究進展(續)3.歐洲[J]. 磷肥與復肥,2001,16(2):10-12.
[3]Jono K,Ichikawa H,Miyamoto M,et al. A review of particulate design for pharmaceutical powders and their production by spouted bed coating[J]. Powder Technology,2000,113(3):269-277.
[4]Dewettinck K,Huyghebaert A. Fluidized bed coating in food technology[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1999,10(4/5):163-168.
[5]劉愛紅,姜發堂. 魔芋超強吸水劑(KSAP)的結構分析[J].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25(6):826-829.
[6]復混肥料中游離水含量的測定真空烘箱法:GB/T 8576—2010[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7]中華人民共和國緩釋肥料國家標準:GB/T 23348—2009[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8]Chen Y H,Yang J,Dave R N,et al. Granulation of cohesive Geldart group C powders in a Mini-Glatt fluidized bed by pre-coating with nanoparticles[J]. Powder Technology,2009,191(1/2):206-217.
[9]宋順宗,辛 聰,宮國華,等. 利用流化床制備中藥包衣顆粒的工藝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1):2714-2715.
[10]孟憲章,劉 巍,施繼紅,等. 控釋肥料流化床包膜工藝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8):9795-9796.
[11]Cabrera R I.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nitrogen release patterns from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by nitrogen leaching analysis[J]. HortScience,1997,32(4):66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