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丁雨晴
對一些人來說,長壽未必是享受,比如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大衛·古道爾。隨著他準備于本周四在瑞士的一家“輔助自殺”機構內結束自己的生命,一些提倡“死亡權”的組織為此感到義憤填膺,認為這位老人本應在其祖國境內安詳離世。據《今日美國報》8日報道,每年約有200名外國人像他這樣前往瑞士“尋死”。瑞士《新蘇黎世報》對此感到憂慮,擔心瑞士會成為世界的“死亡病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日報道,古道爾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兒時從倫敦移居澳大利亞。他一生中有過3次婚姻,育有4個子女,有12個孫輩。他在周二接受CNN采訪時表示,只能依靠輪椅活動和視力等問題使他的生命在5年或10年前已失去意義。“我的生活一直在野外(工作),但我現在不能到野外”,他說,“我喜歡走進叢林。我依然喜歡傾聽鳥鳴。”上月,古道爾在度過其生日后對澳媒表示,他的生活狀況已經惡化,為此他希望離開人世。但澳禁止此類“輔助自殺”服務,為此他從澳乘飛機抵達允許開展此類服務的瑞士。
“我很高興能夠到達”,本周一古道爾在機場接受瑞士《阿爾高日報》采訪時說,“向波爾多的家人告別,實在令人傷心,但事實已經如此。”他還解釋了為什么不想等待自然死亡:“50歲或60歲以上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決定是否要生活。”周二,巴塞爾的兩位醫生跟他進行了“死亡對話”,內容包括是否心智健全,為什么希望“安樂死”,以及“安樂死”的方式等。在醫生解釋死亡過程后,古道爾在報告上簽了名。
據瑞士《一瞥報》9日報道,周三下午3點,古道爾在巴塞爾斯巴倫特城門酒店召開記者會。他穿著一個星期前離開珀斯時穿的毛衣步入房間,毛衣上印著他的人生格言:“Ageingdisgraceful?ly(沒有尊嚴地老去)。”在記者會上,古道爾表示,他從沒猶豫過“安樂死”的決定,但他更愿意在澳大利亞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最想念在澳大利亞的日子。”他希望澳大利亞的立法會發生改變。“我認為任何一個中年人都應該有權在他想要的時候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位104歲的老人說。在接受了數個記者提問后,古道爾變得疲倦了。他的醫生要求記者問最后的問題。他被問到想對他的家人說些什么。“我把我的愛送給他們,我很高興我在過去幾天看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他說。
本周四,也就是瑞士的升天節,古道爾會在瑞士巴塞爾附近的“永恒的精神”組織的診所結束自己的生命。該組織在其聲明中強烈譴責澳大利亞當局的行為。聯合創始人哈貝高爾表示,這位104歲的老人無法在自己的祖國結束自己的生活是“可惡的”。“這位老人應該被允許在家里的床上死去,就像我們在瑞士一樣。”
《一瞥報》透露,“永恒的精神”組織負責人埃里卡·普萊斯格將幫助古道爾“安樂死”。在面對古道爾沒患癌癥“安樂死”的爭議時,這位60歲的女醫生辯稱,“這么高年齡的老人體內有許多老年疑難雜癥。一個完全健康的人,是不會想死的。”實際上,該組織在瑞士也曾因濫用“死亡藥物”戊巴比妥鈉幫助病人結束生命引起過極大爭議。去年,該組織幫助73人“安樂死”,其中54人來自國外。《巴塞爾日報》進行的調查顯示,70%的受調查者可以接受“外國人在瑞士進行“安樂死”,24%的人表示反對。
目前,安樂死在澳仍不合法,但維多利亞州計劃從明年中期允許“輔助死亡”,而西澳大利亞州正在就此展辯論。據了解,“輔助自殺”僅在少數幾個國家合法,包括加拿大、比利時和荷蘭等,但這些國家的相關法律僅適用于其患有絕癥的本國公民。在美國也有包括加州和華盛頓特區在內的7個州允許開展此類服務。相對而言,瑞士基于其憲法規定——每個人都有權決定其死亡方式——制定的“死亡權”法律,擁有更廣泛的適用范圍。只要遭遇與年齡有關的精神或身體問題,外國人也能在瑞士選擇死亡方式。但一些宗教團體和其他人士明確反對“自愿死亡”。2016年,一名瑞士主教要求天主教牧師不為尋求“輔助自殺”的人進行臨終祈禱。▲
環球時報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