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受關注的霧霾治理問題上,中國又有了一種新裝備。《環球時報》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9日凌晨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作為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它能動態反映我國大氣污染狀況。
據介紹,高分五號與此前發射的高分一號、二號、四號等光學成像衛星有所不同。光學成像只能看到物質的形狀、尺寸等信息,高分五號衛星具備的光譜成像技術,則可使光譜與圖像結合為一體,探測物質的具體成分。高分五號衛星將填補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污染氣體的空白,通過對大氣污染氣體、溫室氣體、氣溶膠等物理要素的監測,動態反映我國大氣污染狀況。
高光譜遙感是當前遙感技術的前沿領域。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譜特征,光譜因此被視為辨別物質的“指紋”,是用以識別和分析不同物體特征的一種重要的“身份證”。高分五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分辨率最高的衛星。除了監測大氣污染外,它還能對內陸水體、陸表生態環境、蝕變礦物、巖礦類別進行探測,為我國環境監測、資源勘查、防災減災等行業提供高質量、高可靠的高光譜數據。
為實現這樣的高標準目標,高分五號也凝聚了中國在此領域的最新成果。據介紹,它的設計壽命為8年,裝載了全新研制的2臺陸地觀測載荷和4臺大氣類觀測載荷,這6大載荷“神器”讓高分五號衛星煉就了“火眼金睛”。高分五號衛星譜段范圍寬、光譜分辨率高,可實現紫外至長波紅外譜段的高光譜觀測。其中,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的可見光譜段光譜分辨率為5納米,相當于一張紙厚度的萬分之一。衛星探測手段豐富,具有高光譜/多光譜對地成像觀測、多角度觀測等探測手段,是國內探測手段最多的光學遙感衛星,工作模式多達26種。此外,就像一把尺子是否準確需要標校一樣,高精度定標是高光譜衛星定量化應用的基礎,高分五號的定標精度也是國內衛星之最。▲
(馬俊)
環球時報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