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銘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8日在法國蔚藍海岸的小城開幕,與往年相比,本屆戛納因為數項改革舉措而令人期待,同時又因好萊塢的“MeToo”反性侵運動波及,成為全球影壇新趨勢的縮影。
今年戛納在反恐方面同去年一樣高度戒備。美國《綜藝》雜志8日披露,電影節保持與去年相同的警力數量,還增添無人機巡邏以及戛納機場上空禁飛區域。據了解,每名進入舉辦會場周邊地區的司機都將接受完整的背景調查。
早在上個月電影節開幕前,戛納組委會就對外宣布多項調整,其中“禁止網飛出品的影片參賽”,造成包括阿方索·卡隆作品在內等多部力作遺憾缺席。在這些新政中,如果說“禁止紅毯自拍”只是為規范流程的話,“取消媒體提前觀影場”則實實在在打亂了記者的工作。
按照歷年戛納放映慣例,參賽或參展片正式首映之前,會為記者專門安排一到兩場媒體場,然后舉行新聞發布會。然而今年為控制新片口碑,戛納取消了媒體提前場,記者只能等深夜才能看完首映片《人盡皆知》,發稿、評論和新聞發布會都得往后順延。
從影評人反饋來看,這部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的新片并沒有獲得滿堂彩。該片是法哈蒂移居西班牙后首次創作,啟用賈維爾·巴登、佩內洛普·克魯茲等歐洲明星出演。《人盡皆知》被批評不如導演以前的作品有力度,劇情過于依靠設計,起承轉合顯得生硬。美國《好萊塢報道者》評論稱,“電影不再是關于道德和責任的家庭劇,更像是個古怪的、令人驚悚的大雜燴。”
受韋恩斯坦事件影響,女性話題成為今年最敏感的關注點,組委會不僅設立“防性侵”電話專線,在記者的工作包中夾送強調“行為檢點”的傳單,還提高了女性在評委團的比重——評委團共有5位來自世界各國、膚色、文化不同的女性,超過男評委數量。本屆主席、澳大利亞女星凱特·布蘭切特(如圖)除了自身的藝術貢獻,在反性侵運動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美國《名利場》雜志8日指出,在新聞發布會上,評委們收到不少關于性別的“超綱”問題。今年入圍主競賽單元的21部影片中,出自女導演之手的只有3部作品,布蘭切特被提問后也有所回應:“女性入圍主競賽單元,憑借的是高質量的作品,而不是因為她們的性別。”她指出,性別平等“不是一夜完成”,雖然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導演入圍,但此次評審工作將公平對待所有入圍影片。“我們不會關注他們是哪國人,是女性,還是變性人——今年竟然沒有變性電影人,看來我們已經失敗了”,布蘭切特在采訪中反諷道。
在開幕新聞發布會上,唯一華裔評委——來自中國臺灣的張震回答了關于共4部亞洲電影角逐金棕櫚的提問。張震表示,各國文化確有差異,但需一視同仁,不會因對亞洲片而有所偏好。今年有多部中國電影入圍戛納:賈樟柯執導的的犯罪愛情片《江湖兒女》進入主競賽單元;由青年導演畢贛執導,湯唯、黃覺主演的劇情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圍“一種關注”單元。在“導演雙周” 和其他短片單元里,也有中國電影人的身影。▲
環球時報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