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嬌 林苗苗 張雅楠
摘 要:經過一年的時間,防霧霾紫外線“逸”站項目取得了預期的成果,通過對“逸”站的整體結構調整和內部空間規劃,以及采用一些新技術,使“逸”站有了更好的完善。然而還不是盡善盡美,還需要現實中不斷更新的技術來改進。
關鍵詞:防霧霾紫外線;核孔膜;“逸”站;環保。
一、項目實施前的思路來源
生活在沈陽的我們深深得知道霧霾和紫外線是多么可怕,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是霧霾的頻繁出現季,我們每次都要戴上口罩,盡管如此,還是無法完全防止霧霾的吸入,我們也不能一直待在室內不出門,我們都渴望呼吸大自然新鮮的空氣,享受美好的生活。于是乎,我們最初做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在室外把霧霾和紫外線拒之千里之外。通過畫草圖和搜集資料,我們開始有了初步的想法,那就是做一個防霧霾紫外線“逸”站。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我們都知道,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在室外,一般上班族在室外的時間很少,他們對空氣質量的好壞并不是有很深的了解。而一些老年人和照看孩子的媽媽們經常在外面散步和逗留,于是這些人群成為了我們的調查對象。我們首先用普查的方法做出上千份調查表,深入這些人群中請他們填寫調查表,同時與他們交流一些霧霾和紫外線的阻隔方法。在沈陽市調查結束后,我們又通過網絡調查全國空氣質量低的城市里的市民。最終我們決定在老人和兒童幾乎每天都會去的公園里設計一個防霧霾紫外線“逸”站。
三、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創新思維
1、采用核孔摸防霧霾紫外線技術。第一,它是靠一層膜,這層膜放在窗戶上,這層膜是核孔膜,上面有大量的微孔,孔密度非常高,而且所有孔徑都是一樣大的。可以高效阻隔PM2.5的能力,效率可以達到98%以上。第二,這個膜上的微孔數量多,另外這個膜非常薄,所以透氣性能是非常優異的。通氣系數在大氣分壓如果在0.4個大氣壓的時候可以做到0.9立方米/平米/分,可以高效的進行室內外氣體交換,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因為室內濃度高,也可以透過小孔到室外,營造室內清新的空氣環境。第三,這個膜對于氣溶膠阻隔效率,對外室外污染物氣溶膠粒子有比較高的阻隔作用,對于室內的病毒和放射性氣溶膠是可以透過微孔流出去的。“逸”站的外部全部使用核孔摸來包圍,在進入“逸”站的門縫處采用兩層核孔摸,不給霧霾和紫外線有趁虛而入的機會。
2、利用太陽能板提供環保動力,“逸”站頂層材料主要以太陽能板為主,為小型發電機提供能源,以“環保、節能”的理念貫穿整個制作過程。太陽能板有以下特點:容易安裝,運行成本低,維護費用低;能在長期無人值守的環境下正常運行;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弱光性較強,只需要室外有陽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即可使用。
3、室內空間規劃和人性化設計。由于“逸”站是建在公園里供人們休息和娛樂的防霧霾紫外線的場所,所以室內有很大的空間來進行規劃和設計,首先我們設計了供人們休息的座椅,這些座椅是環形設計,人們仿佛環繞著一棵古老而茂密的大樹,在大樹寬闊又清新的樹干下圍成一個大圓圈來嬉戲暢談,也許是在討論這“逸”站的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多大的好處吧。在娛樂方面,我們在每個座椅下面都安裝了一個電源插座,為玩手機的人們及時送去電源。更值得一提的是,“逸”站里面還設有一些書刊雜志和小玩具,讓老人和兒童都愛上防霧霾紫外線“逸”站。成為了他們出門所去的不二場所。
四、創新實踐方面的收獲
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實施強調的是探索性、實踐性和團隊合作精神,注重創新實踐的過程,及時總結我們的不足之處,享受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樂趣,不能急于最終的結果,而且團隊之間的協作是創新項目順利實施的載體,我們每個隊員如果對項目的實施有什么疑問或建議,都要互相探討,及時做出解決方法,切忌一意孤行,否則會耽誤整個項目的實施進程。
在創新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團隊精誠協作,每個隊員都從中收獲很多,我們學會了與人溝通和合作,提高了溝通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每當我們有疑問時,我們首先查閱資料或者咨詢老師,然后團隊之間再進行溝通,確保每個隊員沒有疑問后再進行下一步的項目實施。我們團隊每個人都會親手參與到項目當中,這樣每個人不僅有項目的理論了解,還有實踐和動手過程的收獲,更重要的是,通過做防霧霾紫外線“逸”站這個項目,讓我們團隊對“大學生創新項目”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們每個隊員也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
一個防霧霾紫外線“逸”站項目的研發,我們需要的是耐心、信心和恒心,更需要創新點和新材料,盡管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們也要想盡辦法解決困難,而不是半途而廢,這需要指導老師的幫助和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嵐淼,李龍國,李乃穩.城市霧霾成因及危害研究進展[J].環境工程,2017,35(12):92-97+104.
[2]李衛霞,劉曉霞,王奇志,陳劍華,王雪玲.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與防護[J].職業與健康,2016,32(23):3309-3312.
[3]郭園,劉艷.淺析霧霾天氣的危害及防治[J].黑龍江氣象,2015,32(03):42-43.
[4]韓國林,李新華,張琳琳.中國霧霾的危害與防治[J].時代農機,2015,42(08):162-163.
[5]孫鵬鵬,周浩亮.霧霾天氣的危害及其應對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23):245-246.
[6]李金嵐.論霧霾天氣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0):146.
[7]劉慶云,周劍良,劉永輝,吳振東.納米孔徑重離子微孔膜的制備[J].原子能科學技術,2012(3):341-34.